导图社区 实验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
实验诊断学-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1的思维导图,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自发性出血,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出血不止。
实验诊断学-血液系统疾病的实验诊断——贫血的思维导图,主要贫血的实验诊断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血液系统的实验诊断——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简称血液肿瘤,本专业和有兴趣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可以下载做复习。
实验诊断学-泌尿系统的实验诊断3的思维导图,如肾小球疾病的实验诊断 多种原因所致的、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一组疾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出血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自发性出血,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出血不止
筛查检验项目
初期止血筛查试验
血小板计数(PLT)
初血时间(BT)
延长能敏感反应由血管、血小板完成的初期止血缺陷
血小板数量减少为最常见原因
血小板功能异常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周围结缔组织病
应用抗血小板药物
凝血功能筛查试验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共12种
除F4是钙离子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F2、7、9、10
凝血酶原时间(PT)
作用:临床常用来筛查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的异常
临床意义
外科手术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
延长
凝血因子(1、2、5、7、10)减少导致的出血性疾病
先天减少少见
获得性减少
肝病
维生素K缺乏
肠炎
胆道疾病
DIC后期
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使用抗凝药物
体内异常抗凝物质增多
SLE
恶性肿瘤
重症肝病
流行性出血热
缩短
先天性F5增多症
血液高凝状态(DIC早期)和血栓性疾病(心梗、脑血栓、动脉硬化等)
药物的影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实验之一
有助于血栓的诊断
可用于口服抗凝药物监测:为使检测标准化,以INR报告PT的测定结果,参考区间为2.0~3.5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是检测内源凝血系统以及共同凝血途径是否异常的敏感试验
血友病的筛查试验,与PT联合诊断DIC,辅助判断出血病因
凝血酶时间(TT)
筛查纤维蛋白原、抗凝物和纤溶活性
纤溶亢进筛查试验
正常情况下组织损伤后止血栓在完成止血后将逐步溶解,从而保障血管的通畅,主要依赖于纤溶系统
诊断试验
血管性血友病诊断试验
以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缺乏或结构异常为特点
vWF抗原是vWD的首选诊断试验
血小板自身抗体
特异性自身抗体:如查到抗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对ITP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药物性自身抗体
抗同种血小板抗体
凝血交叉试验
单个凝血因子促凝活性测定
血浆纤维蛋白原
是DIC的筛选试验
减少: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易发生出血
原发性减少:多是先天缺乏或结构异常,少见
继发性减少
FIB合成减少
FIB消耗过多
增多:可导致凝血功能增强,易发生血栓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获得性自身免疫病
血小板特异自身抗体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病过度破坏,引起血小板减少
实验诊断特点
血象:至少两次PLT明显减少,血小板形态明显异常
骨髓象: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有成熟障碍
血小板自身抗体阳性
血友病
血友病A(FVIII缺乏症)
血友病B(FIX缺乏症)
血管性血友病vWD
常染色体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筛查试验
诊断试验主要为vWF抗原测定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症
维生素依赖性凝血因子FII,FVII,FIX,FX
肝病出血
血栓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由心血管内自发性血栓形成而导致的集体局部甚至全身组织或器官缺氧、缺血的一种类型
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加是体内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
>20mg/L是DIC的诊断标准之一
原发性纤溶亢进:>40mg/L以上
D-二聚体DD
是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特异性指标
在正常范围时可排除深静脉血栓或肺血栓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