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货币(二)利率
这是一篇关于货币(二)利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分类、什么决定了利率:利率决定理论利率、决定了什么等。
编辑于2022-11-26 12:37:39 湖南利率
分类
是否市场决定
官定利率: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
法定、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法定、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法定、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目前为12.5%)
法定、超额存款准备利率:央行对法定、超额定存款准备金支付的利率
广义再贷款利率(再贷款是无抵押的信用贷款)
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类再贷款工具利率
SLF: 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常备借贷便利,央行2013年创设,由金融机构发起,央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提高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有效应对银行体系流动性风险
短期利率走廊上限
M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中期借贷便利,央行2014年创设,调节金融机构中期融资成本,影响市场预期,引导其向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对成本资金,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TMLF:Targeted 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定向中期借贷便利
与MLF区别
期限:MLF三个月至一年期,TMLF一年期,可续作两次,最长三年期
利率:一年期MLF利率是3.3%,最长三年期的TMLF利率低15BP,为3.15%
操作对象:MLF操作对象更广泛,具有普适性,主要目的是补充基础货币,TMLF的操作更看重金融机构对增加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的能力
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抵押补充贷款,央行2014年创设
是基础货币投放的新渠道
是商业银行提供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采取质押方式发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等级债券和优质信贷
是短期利率走廊向中期的延伸
提供期限较长的大额融资
存贷款基准利率
2013取消贷款下限,2015取消存款上线
市场利率
利率市场化
市场化的次序:先外币,后本币;先大额,后小额;先农村,后城镇;先贷款,后存款
三步走:先银行间拆借利率和债券利率市场化,后贷款利率和贴现利率市场化,再存款利率市场化
在利率体系中的地位
基准利率: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左右的利率,都是市场利率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
以交易回购形成
R质押式回购利率
DR存款类金融机构间债券回购利率
DR007
银行间回购利率:向其他机构借入期限为7天的资金价格
最简单的指标
DR001
期限为1天,隔夜
GC交易所回购交易利率
央行报价
SHIBOR
算数平均利率,单利、无担保、批发价
债券市场基准利率
国债利率
银行存贷款市场基准利率
存款市场基准利率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
贷款市场基准利率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
LPR:Loan Prime Rate贷款市场报价
含义:商业银行给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
发展:2013年提出,2019年改革
美国基准利率
FFR联邦基金利率
利率传导机制和效率问题
由于中国存在金融市场间的分割,以及商业银行监管不一致、资产负债端分割的管理模式,利率传导机制受阻,效率低下,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和存贷款市场基准利率间无法传导,中国在2018年出现SHIBOR下行且DR007下行的情况下,储蓄反而上升的情况;所以总要降准和降息双管齐下才可以
美国只需要调整FFR,便可实现基准利率之间的传导,效率高
一般利率:基准利率+BP,是市场利率
是否经过通胀调整
名义利率:钱生钱,不经过通胀调整
实际利率:购买力生购买力,经过通胀调整
费雪效应:长期来看,1+i=(1+r)(1+通胀预期);货币增速增加,通胀预期增加,名义利率增加;计算题尽量用费雪效应
长期成立,因为长期货币不一定中性
货币中性:货币数量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短期不成立,因为通胀不可以预期
借贷期间是否可以变动
固定利率:风险更高
收入分配效应: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导致购买力在债务人和债券人之间的转移
以工资、租金、利息为收入者,在通胀中受损;以利润为收入者,在通胀中可能获利
收入指数化政策: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解决问题是通货膨胀问题,反对凯恩斯的收入政策,核心是把工资、投资收益等固定支付合同收入和物价指数联系起来,对各种收入指数化,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包括收入分配效应在内的不良影响
浮动利率:以基准利率为基础
当利率水平上升,固定利率债券的利息不能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而浮动利率债券可以,所以要获得相同的收益率,固定利率债券要给一个更大的折价;期限长的贷款(本息固定)更倾向于使用浮动利率
什么决定了利率:利率决定理论
总量分析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马歇尔、费雪、庞巴维克等)
假设
假定充分就业
考虑产品市场,没有衍生品
实际利率:产品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
市场会自动达到均衡
影响变量
储蓄+i:表示资金/产品的供给
投资-i:表示资金/产品的需求
解释负相关
i越大,成本i大于回报MEC,I越小
图形
争论:利率是否是延期消费的报酬
古典认为是
凯恩斯认为不是,认为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
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假设
Q条例:银行对30天以下的活期存款不支付利息,且规定存款利率不得超过5.25%-5.5%;为了防止银行高息揽储从而高息放贷,缓解滞涨
货币的预期报酬率为0
在货币和债券之间选择资产配置
在自己的货币需求理论下展开的
名义利率:货币市场出清的均衡利率
人们心中存在一个安全利率水准,人们会预期当前利率会安全利率水准趋近
市场不会自动达到均衡,大部分时候是需求不足
影响变量
货币需求 -i
交易性货币需求
预防性货币需求
投机性货币需求
解释负相关方式
机会成本分析
在货币没有回报的前提下,凯恩斯认为利率是放弃流动性的报酬,故利率越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就越高,愿意放弃流动性,货币需求越低
安全利率水准
利率水平较高时,一方面债券的吸引力更高,另一方面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安全利率水平,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会下降,从而债券价格会上升(折现);结合以上两方面,人们更多持有债券,货币需求会比较低。反之
货币供给
凯恩斯认为是外生变量
易纲行长认为是正相关
图形
流动性陷阱
含义:利率水平很低时,提高货币供给无法进一步使得利率进一步下降,促进投资从而增加产出
Ms增加i会降低
根据供求分析法,当货币本身有利率时,货币供给增加,货币需求未改变的情况下利率降低,达到新的均衡(随后导致AD增加)
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虽然货币没有利率,但是增加货币供给,则直接导致对债券的需求增加,从而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原因:没有利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从而没有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故发放多少货币都以流动性的方式 持有
说明
货币政策受损
利率是顺周期变量,利率水平低说明经济不景气
1933/2008年都是流动性陷阱的体现
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实行量化宽松
古典和凯恩斯的比较
出发角度:产品市场/货币市场
决定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
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法(每个季度的投资和储蓄)/存量分析法
基本内容:产品市场出清,投资等于储蓄,形成均衡利率;货币市场出清,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形成均衡利率
可贷资金理论(新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和凯恩斯的杂糅,罗宾逊提出
假设
不存在通胀预期,可以是说名义利率或者时实际利率
将Ms/Md这种存量求差值变为流量
影响变量
可贷资金的需求 -i
投资
私人、政府
窖藏/新增货币需求
可贷资金的供给 +i
储蓄
反窖藏/新增货币供给
央行货币发行+商行信用创造
问题
无法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均衡,只是总体的均衡
可贷资金市场本身就不平衡,存在信贷配给,资金贷出者将利率限定在一定水平上,从众多的借款申请者中选出一定的贷款对象
没有考虑收入因素
IS-LM模型
假定
价格水平不变
无通胀预期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总均衡
货币需求函数纳入收入因素
推导
I(i-)——I=S——S(y+)——IS
L1(i-)——L=L1+L2——L2(y+)——LM
曲线上方,I小于S,Md小于Ms,下方相反
斜率和影响因素
IS
边际消费倾向,一般不变,小于1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越敏感,IS越平坦,货币政策越有效
LM
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性,一般不变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越敏感,LM越平坦,货币政策越无效
是实际货币供给Ms/P,即价格上升,LM左移
位置和影响因素
IS
自主性支出
C
I
预期报酬率
预期通胀率
G
NX
LM
实际货币供给
影响利率的一般因素
古典理论
储蓄
储蓄率 -r
储蓄率越高,储蓄越多,资金/产品供给越多,实际利率越低
反向分析
s增加,r下降
r下降,储蓄回报率下降,s下降
投资
私人
投资回报率 +r
政府
政府赤字 +r
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
收入水平 +i
价格水平 +i
反向分析
投资增加,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投资下降
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上升
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
货币供给
无关
其他
预期通胀率
费雪效应
对于名义利率本身的预期
债券商场上预期的自我实现机制
结构分析
风险结构
信用风险
信用评级
评级公司:大公国际、上海新世纪、东方金城;标普、穆迪、惠誉
垃圾债/投机级债券
衡量标准
国外:标普BB级及以下,穆迪Ba级及以下
我国:r不小于8%
特点
违约风险高
高收益
政府信用
债务货币化:央行印发货币买入国债,支撑国债价值,降低国债收益率,稳定市场情绪
经济危机
TED利差
三个月期欧洲美元LIBOR-三个月期国库券利率
是衡量市场情绪/风险偏好的重要指标
经济危机时,资金从银行间市场转移到国债市场,导致国债利率下降,TED利差扩大;金融危机时,国债利率则上升
流动性风险
债券的变现成本
买卖价差
市场越活跃,做市商买卖价差越低。反之
市场冲击
市场规模越大,抗冲击能力越强
交易佣金
经纪人手续费
税收风险
税后收益率=税前收益率(1-t)
税率越小,税后收益率不变,税前收益率越小,利率越低
通胀风险(其他债券相对于TIPS而言)
TIPS
含义:物价指数联结证券,美国政府发行
特点:以实际利率报价,浮动利率
应用:同期限国债利率-TIPS利率=通胀预期+通胀风险溢价
期限结构
收益率曲线
四种形态
国债收益率曲线
整个债券市场基准利率
它的期限溢价,即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三个月期国债收益率是一个先行指标,小于0,说明对未来经济形势悲观
经验数据
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同向波动 1
收益率曲线可能呈现各种形状 2
长期利率往往高于短期利率 3
相关理论和解释
预期理论
假定:投资者风险中性;不同期限债券可以完全替代、资金完全流动
内容
对经验法则的解释:3不可
市场分割理论
假定:投资者极度风险厌恶;不同期限债券完全不可替代,资金不完全流动
内容
不同期限证券市场相互分割,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由各自市场供求决定
对经验法则的解释:1不可
3-投资者多偏好期限短、利率风险小的债券
流动性溢价理论/优先聚集地理论
假定:投资者风险厌恶;不同期限债券不可以完全替代,资金不完全流动
内容
投资者决策时选择他们偏好期限的证券,要吸引他们去投资非偏好期限的证券,需要支付正值的流动性溢价
对经验法则的解释:都可
根据预期理论,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则未来利率上升;根据流动性溢价理论,若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则未来利率不一定是上升的,有可能是因为短期投资者居多,导致长期流动性溢价大于0;如果不知道投资者期限偏好的构成,收益率曲线怎么波动都无法反映真实的未来利率
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下,收益率曲线陡峭上升,预期未来可能有通货膨胀。一方面,费雪效应;另一方面,长期流动性溢价很大,短期投资需求过剩,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
利率决定了什么
微观
替代效应
r上升,S上升,C下降
收入效应
r上升,经济形势向好,C上升
总体来说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即r上升,C下降,(i上升)I下降
宏观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
外汇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i上升
实体方面,C、I、NX下降,AD下降,Y下降
金融方面,Md下降,人们更多的持有债券,又导致ie上升,债券价格下降,从而Md上升
国际方面,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
其他知识
信用是建立在支付手段上的
区分赊销和消费贷款
赊销:分期付款,信用卡
消费贷款:信用贷款,抵押贷款
国际信用的一些概念
国际商业信用
来料加工:提供原料,设备和部分零件
补偿贸易:提供技术,专利,培训等
国际银行信用
出口信贷:出口方银行提供贷款满足卖方资金周转需要
进口信贷: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满足买方资金周转需要
政府间信用:财政部出面借款,金额小,期限长,利率低,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