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常规
血常规的思维导图,分享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红细胞阶段)知识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思维导图,内容有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测的方法和内容、骨髓化学染色、细胞免疫分型,一起来看吧!
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思维导图,纤溶酶是一种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功能的蛋白水解酶,它可将已形成的血凝块加以溶解,形成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从而反应形容纤溶活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血常规
红细胞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量
正常值
男性:(4.0~5.5)×10¹²/L
女性:(3.5~5.0)×10¹²/L
新生儿:(6.0~7.0)×10¹²/L
血红蛋白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增多
相对性增多
是因为血浆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
呕吐,腹泻,大量出水,大面积烧伤。
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绝对性增多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血液中EPO增多所致,主要原因是缺氧。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骨髓增殖性肿瘤。
减少
生理性减少
儿童
老人
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病
红细胞破坏增多,例如黄疸
红细胞丢失过多,各种贫血或钩虫病。
红细胞形态改变
大小异常
小红细胞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大红细胞
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也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巨红细胞
常见于叶酸和维生素B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贫血。巨红细胞呈椭圆形。
红细胞大小不均
见于病理造血,巨幼细胞贫血时红细胞大小不等尤为明显
着色异常
低色素性
表示血红蛋白数量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高色素性
血红蛋含量增高,常见巨幼细胞贫血,球性细胞也呈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脱核的网织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形态异常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血涂片中为圆形,大小均匀一致。
球形细胞
见于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性细胞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例如具有细胞贫血
口型细胞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酒精中毒,遗传性口型细胞增多症。
靶形细胞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
泪滴型细胞
见于骨髓纤维化,也可见于地中海性贫血,溶贫等。
棘形细胞
棘形细胞增多症,脂质代谢异常,脾切除后
锯齿性细胞
缗钱状排列
见于肝病,尿毒症
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
红细胞内含有细小的蓝色点状物质,可见于具有细胞贫血,铅中毒等
染色质小体
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可见于溶血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卡波环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红色线,呈环状或8字形。可见于严重贫血,严重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及白血病。
有核红细胞
主要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
白血病
髓外造血,如骨髓纤维化。
骨髓转移癌
脾切除后的滤血清除功能消失。
白细胞
成人:(4.0~10.0)×10⁹/L
新生儿:(15.0~20.0)×10⁹/L
六个月~两岁儿童:(11.0~12.0)×10⁹/L
中性粒细胞N 50%~70%
分类
杆状核st 0%~5%
分叶核sg 50%~70%
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
日间变化,活动进食
运动,疼痛,情绪激动
妊娠后期及分娩
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注: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消耗过多的骨髓,不能及时的补充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会降低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注:慢性中会抑制骨髓造血,白细胞数量降低
恶性实体瘤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肿瘤,可出现幼稚粒细胞
类型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⁹/L
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⁹/L
感染 (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病毒性感染,原虫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三系降低) 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部分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X射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化学药物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的非分叶核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 常见于细菌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外周血中细胞的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且其百分率超过3% 主要见于巨幼细胞品及造血功能衰退,疾病进展期突然出现,则提示预后不良
形态异常P243
嗜酸性粒细胞
生理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释放组胺酶,抑制肥大细胞中活性物质的合成与释放,或灭活上述物质
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猩红热)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嗜碱性粒细胞
生理功能:无吞噬功能,免疫反应中与IgG结合引起变态反应
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
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L 20%~40%
生理功能:转化为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成熟淋巴细胞肿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淋巴细胞比值相对增高的疾病(再障)
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的治疗
反应性淋巴细胞P245
主要是CD 8T淋巴细胞,见于感染性疾病,药物过敏,输血及血透等
单核细胞
生理功能: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活化T、B细胞
生理性增多:婴幼儿及儿童
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
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
生理功能:止血、凝血
正常值:(100-300)×10⁹/L
原发性增多
骨髓增殖性肿瘤
反应性增多
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癌症病人,是轻度的
血小板生成障碍,例如再生障碍性
血小板破坏和消耗增多,DIC、SLE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大量输血稀释等
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红细胞阶段
成年人及儿童:0.005~0.015
新生儿:0.03~0.06
临床意义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以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生成指数RPI
正常人RPI为2
RPI>3则提示为溶血性贫血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RPI<2则提示为骨髓增生低下或红细胞系成熟障碍所致的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