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药理学第七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药理学第七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如肾上腺素(AD):对α受体存在的地方产生缩血管作用,对β受体存在处舒血管。
这是一篇关于病生第十三章休克思维导图,包含病因、发生机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等。
病生第十四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等。
病生第十二章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性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组织血液灌注减少而使细胞发生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 :(大量实验研究及临床证据表明)恢复某些缺血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及氧供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此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AD)
对α受体存在的地方产生缩血管作用,对β受体存在处舒血管。 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导加速、心率加快。 先升压后降压作用。扩支气管作用。增强代谢。(中枢,大剂量引起兴奋)
临床应用于心脏停搏(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局部应用(延长局麻、局部止血)、青光眼(开角型)
禁用于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脑动脉硬化和器质性心脏病
多巴胺
低剂量激动肾和肠系膜血管,舒血管。较大剂量兴奋心脏,心输增加,心率变化不大。大剂量缩血管、心率加快,可引起心律失常。 稍大剂量升血压。低剂量引起肾脏保钠利尿。
临床应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心源性、感染中毒性休克等)。 对于心功能低下、尿量减少、血容量不足的休克患者,疗效更好。与利尿药合用,治疗急性肾衰。
麻黄碱
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鼻黏膜充血(滴鼻)、低血压和过敏。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NA)
缩血管作用(皮肤最明显)。升压、升血糖。 总体表现为心率减慢(因升压作用大于β1的直接激动作用)。
临床应用于休克早期升血压(目前多用间羟胺)、消化道出血、药物中毒性低血压(氯丙嗪中毒)
NA滴注时间过长、浓度过高或药物漏出会发生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热敷或注射酚妥拉明),使用时间长或剂量过大还会引起心衰。突然停药后血压下降。
间羟胺
缩血管和升压作用较NA弱而持久,且不易引起肾衰。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对心脏有正性作用,舒血管,降压作用,舒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
临床应用于心脏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结功能衰竭引起的停搏)、急性支气管哮喘(舌下含服或气雾剂)、房室传导阻滞、休克(血容量不足、心排血量低而外周阻力高的休克)
剂量大时,易引发心悸和低血压。故注意调整剂量
多巴酚丁胺
激动心脏β1受体
抗肾上腺素药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
扩血管作用、降血压,兴奋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输增加)。 有拟胆碱作用(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和拟组胺作用(促进胃酸分泌)
临床应用于外周血管痉挛疾病、去甲肾上腺素滴注外漏、充血性心力衰竭、休克(休克症状改善不佳而左心室充盈压增高患者疗效好)、鉴别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会引起体位性的低血压、出现腹泻、呕吐、诱发消化道溃疡
酚苄明
选择性α1受体阻断药
坦洛新、哌唑嗪
选择性α2受体阻断药
育亨宾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
哮喘患者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血管痉挛。
普萘洛尔
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缩血管,收缩支气管平滑肌,抑制肾素分泌
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甲亢等
吲哚洛尔、噻吗洛尔(缓解青光眼)、纳多洛尔
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拉贝洛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