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心理学第六节: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辅导
教育心理学第六节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和第二节学生心理辅导。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平时背诵、查看很方便。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职业道德概述;教室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范畴及规范;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平时背诵、查看很方便。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知识点、全国通用版。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平时背诵、查看很方便。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所有的知识点都给大家整理出来了,平时背诵、查看很方便。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的内涵
概念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心理评估
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两种参考架构
疾病模式、健康模式
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心理测验
评估性会谈
基本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
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
从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项任务;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学校日常教育工作的配合和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途径
目标
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客观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学科渗透、班主任工作、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其他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课程和心理辅导的活动课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
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小组辅导
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尊重与理解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个别对待学生、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行为塑造法
示范法
处罚法
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全身松弛法
雅各布松提出
系统脱敏法
沃尔怕首创。
肯定性训练
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
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认知疗法
分为四个治疗过程:建立求助的动机、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来访者中心疗法
罗杰斯,又叫患者中心疗法,对来访者始终坚持坦诚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和感情移入性理解的基本治疗态度
理性-情绪疗法
又叫合理情绪疗法,艾利斯创立,也叫认知-行为疗法。
ABC理论:A是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是个体对A的观点,信念;C是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我们的情绪C是 由B直接决定的,如要改善情绪状态,必须驳斥(D)非理性信念B,建立新观念并获得正向的情绪效果(E)。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多动综合征
以注意力缺陷好饿活动过度为特征,高峰发病期在8-10岁
学习困难
焦虑症和考试焦虑
儿童厌学症
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恐怖症
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
强迫症
抑郁症
性偏差
网络成瘾
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改变观念;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平时的课堂教学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并积极交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为家长提供支持;国家采取切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