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一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 超详细整理
本思维导图为大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普通心理学必考重点。我详细整理了每一章节的重要知识点,为紧张备考的同学们提供一个复习大纲,帮大家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祝大家考试顺利~
编辑于2021-04-21 09:20:00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认知
动机和情绪
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探索和揭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不能控制,有系统有计划,直接了解,持续时间长
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测验法
信度和效度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相关法
事物中的一种关系
实验法
因果关系,自变量因变量
个案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受近代哲学的影响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心理学派别
构造主义
冯特,铁钦纳----意识的构成成分,内省,自我观察,感觉表象情感
机能主义
詹姆斯,杜威,安吉尔---意识的人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
华生----研究行为,主张实验
格式塔心理学
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整体性,实验
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临床实践经验,异常行为的分析,研究无意识现象
方式:释梦和自由联想
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
行为主义
斯金纳,托尔曼
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强调无意识研究,力比多时期是儿童 后弗洛伊德:克莱恩,艾里克森: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力比多时期是青年期
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马斯洛------人格,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的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
积极心理学
关注个体和团体的积极因素
进化心理学
强调自然选择对人类普遍行为倾向的塑造作用
第二章
高峰脊椎动物的脑
脑相对大小的变化
皮层相对容积和面积的变化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
神经元
基本功能
接受和传送信息
分类
突起数目:单级细胞,双极细胞和多级细胞 功能:内导感觉神经元,外导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结构
胞体,树突,轴突
神经冲动
当一种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
静息电位:轴突内为负,外为正,电压相差70毫伏,当神经元处于静息状态时测到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当神经受到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生变化,Na+通道临时打开,带正电荷的Na+被泵入细胞膜内部,使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电位
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是交替出现的
传导方式
电传导: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全或无法则 强弱不随外界刺激的强弱而改变
化学传导:各个神经元必须相互联系,构成简单或复杂的神经回路,才能传导信息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
神经回路
最简单的一种神经回路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脊神经
脑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可以完成简单的反射活动
脑干
延脑: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肠胃
桥脑:调节和控制睡眠
中脑:
网状结构:白质与灰质交织混杂的结构
上行网状结构:控制机体的觉醒或意识状态,与保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维持注意状态有密切关系
下行网状结构: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控制作用,加强或减弱肌肉活动状态
间脑
丘脑:接受听神经和视神经传入的信息(中转站)
下丘脑: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皮下中枢,对维持体内平衡,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有重要意义(吃喝,打斗,性行为)
小脑:协助大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协调
边缘系统:哺乳动物以下的有机体没有边缘系统,与动物本能活动有关
大脑结构
三条大的沟或裂:中央沟,外侧裂,顶枕裂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初级感觉区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
视觉区(枕叶):布鲁德曼17区
听觉区(颞叶):布鲁德曼41,42区
机体感觉区(顶叶):布鲁德曼1,2,3区,躯干四肢在机体区的投射关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中央沟后)
初级运动区: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
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
前额联合区:额叶,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定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语言(额叶):布洛卡区,运动性失语症 威尔尼克区,听觉性失语症
两半球优势
左半球:语言,阅读,书写,数学运算,逻辑推理
右半球:情绪,知觉,欣赏音乐,艺术
脑功能学说
定位说:加尔,斯柏玆姆,颅相说
整体说
机能系统学说
第一机能系统: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第二~: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包括枕叶,颞叶,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
第三~: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
模块说
神经网络学说
第三章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编码
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到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反比
差别感受性: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对数定律:费希纳
幂定律:斯蒂文斯
信号检测论: 根据信号的有无和观察者的反应,分为击中,漏报,虚报,正确拒绝
视觉
主要是由光刺激作用于人眼产生的
视觉刺激:波长380-780nm可见光
视觉的生理机制: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眼球:人眼是我们的视觉器官
视网膜的构造和换能作用
视杆细胞:夜视
视锥细胞:昼视
视觉的传导机制
视觉的中枢机制
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
颜色:色调,明度,饱和度
视觉的空间特性
视觉对比
明暗对比:光强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造成的
颜色对比
边界突出与马赫带
视敏度:最小可见敏度,游标敏度,最小间隔敏度
视觉的时间特性
视觉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后像:正后像和负后像
听觉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由物体振动产生,声波的物理特性包括频率,振幅,波形,其决定了听觉的基本特性:音调,音响,音色,
听觉的生理机制
基底膜上的柯蒂氏器包含着大量支持细胞和毛细胞,后者是听觉的感受器,毛细胞的细毛突入由耳蜗液所充满的中阶内
听觉的基本现象
音调:人耳能接受的振动频率:16~20000Hz,1000-4000Hz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频率理论:只能解释500以下
共鸣理论---位置
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的运动
神经齐射理论:对5000以下的声音频率分析
音响
其他感觉
温度觉:皮肤表面温度(生理零度)的变化是温度觉的适宜刺激,37
嗅觉:由有气味的物质引起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内部感觉:指反应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
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第四章
知觉:人通过感官得到了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并了解它的意义
特性:整体性和意义性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性提高了人们知觉事物的能力
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种类: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味知觉
知觉的恒常性:形状,大小,明度,颜色
影响因素:视觉线索
知觉学习:由训练引起的知觉成绩的改变或知觉阈限的变化
知觉适应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图形的组成
邻近性
相似性
对称性
良好连续
共同命运
封闭
线条朝向
简单性
形状识别:物体识别,面孔识别,文字识别
大小知觉
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肌肉线索:调节和辐合
单眼线索:对象重叠,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运动知觉:似动
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错觉:澳佩尔
大小错觉
形状方向错觉
螺旋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第五章
意识
心理内容:可用语言报告的东西
行为水平: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动作相反
更高的哲学水平:思想,幻想,梦构成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一种心理状态
无意识:理念,愿望,想法
睡眠
β波是一种频率较高,波幅较小的波,每秒14-30个周期 在大脑处在安静和休息状态时,β波由α波取代 α波的频率较低,每秒8-13个周期,波幅稍大 在睡眠状态时,脑电则主要是δ波,δ波的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第一阶段-浅睡状态,轻度睡眠--10分钟 第二阶段-睡眠锭--20分钟 第三阶段-40分钟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三四阶段共称-慢波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第一次10分钟,其后增加,可达一小时
梦的解释
精神分析的观点-弗洛伊德,荣格
生理学观点-霍布森
认知观点-福克斯
催眠-麦斯麦
对催眠的不同解释
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
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执行(控制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和监督(观察自己的行为)执行正常,监督不起作用
精神活性药物---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
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可作为研究注意的客观指标
功能:对信息进行选择,保证了人对事物更清晰更准确的反应和进行更可控有序的行为
种类
选择性注意-双耳分听实验
持续性注意-警戒作业,不能保持时出现注意动摇8-12秒
分配性注意-双作业操作--基本条件: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
认知理论
注意的选择功能
过滤器理论-重要的留下,不重要的扔掉
衰减理论-特瑞斯曼-只在强度上减弱,不是完全消失
后期选择理论-完善加工,反应选择,记忆选择
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
注意的认知资源分配
认知资源理论
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注意的生理机制
朝向反射-巴浦洛夫-由新异刺激引起,提高动物感官的感受性
脑干网状结构
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功能
第六章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
感觉记忆-0.25~4秒 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其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 信息的物理特征-斯伯林
短时记忆-5秒至1分钟,容量为5~9个组块(有限性),编码方式是言语听觉形式(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影响编码效果的因素:觉醒状态,加工深度,组块
信息的存储和遗忘-复述: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 遗忘:15~30秒,主要由干扰引起
长时记忆-一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关系
加工深度
保持时间
记忆负荷量
呈现方式
干扰因素
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不受加工深度,记忆负荷量,干扰的影响
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与记忆相关的脑区
颞叶中部及其皮层下结构在记忆中的作用
海马:巩固记忆,保持空间记忆,遗忘
杏仁核:情绪
前额叶在记忆中的作用
言语,情景,工作,空间,时间顺序记忆以及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过程起重要作用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景缓冲器,中央执行系统
长时记忆
编码主要采用语义编码
影响因素: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
信息存储的条件与方法
组织有效的复习
复习要及时
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
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信息提取:再认和回忆
线索:情境,生理或心理状态
遗忘: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影响因素
时间
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学习的程度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识记者的态度
遗忘原因
衰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 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识记和回忆先学习的 材料的干扰作用
压抑说--弗洛伊德临床实践
艾宾浩斯:先快后慢
考试重点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