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保障概论》02、第2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思维导图,考研专业课笔记,结合历年考点,n代表名词解释,JD代表简答题,
编辑于2023-11-18 09:59:57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生产社会化、经济市场化
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化经济正常运行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稳定机制应运而生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国家干预主义
(1)新历史学派的观点
(2)费边主义者的观点
(3)霍布斯的观点
2.福利经济学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系统地论述了福利经济学理论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书中提出通过国家干预、扩大公共福利支出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刺激需求增长,实现充分就业;还提出了建立累进税制和最低工资制等观点。凯恩斯的这些主张被称作凯恩斯主义,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和重建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计划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勋爵着眼于重建战后和平、使英国永获安全感的长远安排,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份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的长篇报告,制定了一整套对英国全体公民实行福利制度的指导原则,设计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措施。
贝弗里奇报告建议社会保障计划应包括:
社会保险——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 社会救济——满足居民在特殊情况下的需要; 自愿保险——满足那些收入较多的居民较高的需要。
报告还提出了六条原则:
2014JD
1.基本生活资料补贴标准一致的原则; 2.保险费标准一致的原则; 3.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 4.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 5.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 6.区别对待的原则。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从民间慈善事业到政府立法济贫
(1)人类社会初期的互助行为
(2)慈善事业
(3)政府的济贫事业
(4)济贫法时代
①旧《济贫法》
英国政府于1601年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有: 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 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建立收容场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 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②新济贫法
英国政府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主要原则是: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认为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举措,并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类工作。
③新《济贫法》的意义
新《济贫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济贫立法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济转化成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国家承担最终责任的原则。
2.社会互助组织的普遍发展
3.商业保险
2016n
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的海上保险。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承保火险的保险公司,18世纪出现了人寿保险公司,后来又出现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三个项目构成了商业人身保险。商业保险实际上贯穿着投保人之间互助互济、分担风险的原则。商业保险为社会保险提供了技术基础。[书]
答: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经营。商业保险关系是由当事人自愿缔结的合同关系,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商业保险具有如下特征:商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所反映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体现的,商业保险的对象可以是人和物,商业保险的经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圣才)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德国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三部法律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最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2)1935年,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美国通过了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继美国之后,阿根廷、墨西哥、巴拿马等国家也先后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3)1917年俄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不久,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颁布实施了国家社会保险的法令。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目的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强制实行的以保证社会安全为目的的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经营活动,保险公司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单位,国家财政不予补贴。 (2)保障对象不同。社会保险以劳动者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为对象,在劳动者失去生活来源时按规定标准给予物质帮助,凡是在法令规定范围内的劳动者,以企业为单位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是以全体国民为对象,一般险种实行任意投保的办法,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均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按缴纳保险费的多少和事故发生的种类,给予被保险人一定的经济补偿。 (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社会保险强调劳动者必须履行为社会贡献劳动的义务,并由此获得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权利;商业人身保险强调投保人员所缴保险费的多少决定保险金的多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只表现为等价交换关系。 (4)管理体制不同。社会保险由中央或地方政府集中领导,由社会保险专门机构负责组织管理,属于行政领导体制;商业保险机构——保险公司是自主经营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属于金融管理体制。 (5)保障水平不同。社会保险是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保障水平要考虑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平均的消费水平,并随生产的发展不断提高;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完全以投保人所缴保险费的多少为标准,不考虑其他因素。 (6)立法范畴不同。社会保险是国家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属于劳动立法范畴;商业保险是企业的金融活动,合同双方权益受经济合同法保护,属于经济立法范畴。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多种制度模式的形成
2016JD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
2017n 2016n 2020n
“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因此也被称为“传统型”社会保障模式,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采用这种模式。
也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或者自保公助型模式
(1)“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
①以劳动者为核心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②强调劳动者个人在社会保险方面的责任,社会保险费用由国家、雇主和劳动者三方负担,以劳动者和雇主的社会保险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适当支持,即个人和雇主投保,国家资助。
(2)“投保资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优点
①重视社会保险中权利与义务的密切联系,强化自我保障意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效率原则;
②保险基金在成员间统筹使用,符合大数法则原理,也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
2.“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以英国为典型代表。按英国工党1945年在竞选宣言中的表示,“福利国家”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福利,使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英国的“福利国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民医疗、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在欧美社会保障重建的过程中,社会保障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
(1)社会保障从单项保障向总体保障转变,形成一套相互联系、共同保障的社会安全网。
(2)保障范围扩大,大多数国家的保障对象不断扩大,由对特定阶层和行业劳动力的保障向全社会公民保障过渡。
(3)由自愿保险向强制保险转变,二战后,为减轻雇主的负担,促使低收入劳动者参加保险,各国纷纷实行强制保险。
(4)保险水平提高。
3.“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特点有:
(1)保障对象包括全体劳动者; (2)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 (3)一切保险费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 (4)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资的70%以上; (5)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与工龄挂钩; (6)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苏联解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转型或改革,这种模式逐渐淡出。
4.“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是一种主要靠个人缴费的社会保险制度,以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为代表。 这种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由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记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所享受的待遇,只在其账户的公积金额度以内支付。
特点
(1)要求会员首先自立,依靠自己;
(2)在因工资收入低下、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会员之间并不调剂互助。因此,公积金制度极大地调动了自我保障的积极性。
六、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新中国成立前的社会保障
2.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3.在“左”的干扰中调整和发展
考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面临哪些主要的问题
?
①社会保险范围过窄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自建国以来几十年,从国有企业扩大到集体企业,并在农村试行养老保险和推广合作医疗,成绩卓著。但就全国范围来说仍显得过于狭窄。
a.从人口来说,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基本上无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b.从城市来说,享有社会保障待遇的只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在一个时期内没有实行基本的保障制度; c.占我国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乡镇企业至今未施行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此庞大的人口没有或缺乏社会保障,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对于社会的稳定,对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疑是不利的。
②国家、企业负担过重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强调国家、企业在社会保险中的责任,而受保人一旦进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即可终身享受,无须有大的负担。下述三种情况使国家和企业不堪重负:
a.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离退休人员大规模增长,退休金开支越来越大; b.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关注,公费医疗支出十分庞大,加上管理不尽合理,浪费惊人; c.劳动人事制度改革迈不出步伐,企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生产效率低下,但平均型的福利费用却大幅度增长,入不敷出。
③个人积极性难以调动
我国社会保障的水准虽然不高,但对于受保人来说,从出生到死亡均可享受各种保障待遇,的确减少了人们的许多后顾之忧。然而这种保障制度,只与你是否在保障的范围内有关,一旦进入范围,与你个人的生产效率、对国家的贡献全然无关。久而久之,客观上助长了人们的懒惰行为。个人考虑的是如何多争取一些福利待遇,不争白不争,而很少考虑个人对企业的贡献。于是出现了公费医疗药品倒流入自由市场、你死我活地争夺企业住房、享受长期离休在外搞第二职业而企业效益无人关心的怪现象。
补充:(2)解决问题的对策
①要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
市场经济,简言之就使通过市场调节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②要调动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积极性
③要有更广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