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保障概率》5、第5章 社会保障水平
关于郑功成《社会保障概率》思维导图,考研专业课笔记,知识点梳理,结合考点,标注我校历年考试出题点,供参考。
编辑于2023-11-18 10:12:20社会保障水平
5.1概念、特点及意义
概念
特定时期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
制约因素及特点
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或地区所能提供的经济资源总量,作为社会保障支出的最终来源,其规模必然从根本上影响着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一般来说,制度年龄越长,社会保障水平越高;之社会保障水平越低。社会保障水平与一国的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伴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保障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抬升趋势。
(4)历史、人文等其他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受到本国独特的历史、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子主题
特点
(1)动态性
社会保障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变化、制度成熟等而变动。
(2)刚性特征
刚性增长,单向度弹性
规模只能扩大不能缩小,项目只能上,不能下,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3)客观上存在一个适度区域
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社保制度自身运行与经济发展
确定适度水平,是社保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功能和意义
1、客观描述社保程度的高低,并进行国际间、地区间的比较
探索、总结、和运用社保制度发展与运行的自身规律
2、提高增加设置不同控制变量
可分类计算出社保制度内部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之间的社保水平子指标
进行综合比较
促使社保结构合理化和内部优化
3、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社保制度运行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分析
确定社保适度水平
评价社保运行状况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社保水平与社保自身发展趋势,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相结合
可以建立社会保障警戒模型
构成社保预警系统的核心
预测社保未来趋势
避免出现社保的财务危机
促使社保制度运行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5.2社保制度适度水平的测定
适度的标准
既包含“量”的内容,又包含“质”的特征
“量”是社保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社保水平高低
“质”:社保水平相当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的要求是否“适当”
要具体分析
社保水平是“质与”量”的统一
是否适度主要考虑因素
1.社保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水平并能抵抗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2.社保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3.社保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4.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测定
基本方法
实证分析的方法
基于历史资料对社保水平做出评价
理论分析的方法
社会保障水平是动态的,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实践中
多种方法手段综合运用
定性分析与定量相结合
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数理统计计算,数理经济模型,计算机系统等现代化工具的应用
社会保障预警系统
定义
社会保障预警是指社会保障预测、监督机构通过建立科学、灵敏的预警系统,通过对量化资料的分析,及时发现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社会保障潜在风险,以便国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社会保障财务危机的发生,维持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转。
科学、灵敏的社会保障预警系统包括
1、设置合理的社会保障预警指标
最重要环节
社会保障水平是核心指标
2、建立迅捷的信息资料收集与传导机制
3、开展人口老龄化、失业规模、社会保障支出的中长期趋势预测
4、定期发布社会保障运行情况的有关信息
。
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意义
技术性强的工作,越是长期预警难度越大
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实际成效
5.3中国社会保障水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
我国社保支出统计口径较为复杂
长期实行分散化管理,缺乏权威的、规范的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
指标间缺乏协调性
重叠
残缺不全
不断改革健全的过程中,没有完全一致的认识
确定统计口径应注意
1、与改革趋向相吻合
2、与国际惯例接轨
比较时,注意所用口径的可比性
改革与发展中的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1980-1990 上升
1991-1997 下降
1998-2002上升
2002-2004?2005波动
2005-上升
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思考
宏观认识
经济发展水平
看社会保障支出占GDP比重
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相比并不算低
社会政治稳定
我国社会成员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趋势
缩小贫富差距,稳定社会政治稳定
总体看,形势严峻
财政与社会保障水平
关系
社会保障水平通常以社保保险为核心,保险缴费的强制性以国家政治权利为基础。
保险基金面临风险时,国家财政发挥兜底作用,承担所有风险。
国家财政汲取能力较强,社会保障的适度增加就有了较好的物质基础。
我国
我国社保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虽然比不上有的发达国家,但与我国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比,是较高的。
注意,我就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增长水平不可能再像过去那么强劲。
尽管各级政府一再强调要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但财力能否提供充分保障,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与企业承受能力
无论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比,我国目前企业的缴费率都明显偏高
影响:直接增加企业人工成本,影响企业国际竞争力
应适度降低当前缴费水平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城乡结构
社会保障支出城乡差距突出
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从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看,城乡差距明显
城市: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制度框架,较为可靠的安全网。
农村:制度全覆盖,但制度明显不同,“含金量”也有较大差别
从待遇水平看,城乡差距更加明显
现收现付制为主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远低于城镇
从社会保障水平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普遍看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金水平明显高于企业职工,有悖于社会公平原则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对国家机器的顺利运作和社会稳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国家都是优先覆盖的群体,且水平高于私人部门
我国:
还与改革滞后有关,实行计划经济时期“低工资,高福利”模式
在职工资水平被低估。
要调整退休后养老金应联动调整工资水平,才能体现社会公平
长期形成的,社会舆论敏感,现实财政问题
短期大幅提高公务员待遇可能性不大
因此,不应以降低养老金待遇为目的,从有利于制度实施的角度看,应大体维持现有养老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