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保障概率》 7、第7章 老年社会保障上
关于郑功成《社会保障概率》思维导图,考研专业课笔记,知识点梳理,结合考点,标注我校历年考试出题点,供参考。
编辑于2023-11-18 10:15:37老年社会保障(上)
养老保险的概念、分类及重要性
养老保险制度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2021JD ,2017JD, 2016JD
概念和分类
概念
老年社会保障
是对退出劳动领域或无劳动能力的老年人
实行的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包括经济赡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
是社会保障系统中的一个主要项目
养老保险
老年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参保者年轻时缴费,年老时领取待遇,以平滑风险、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制度安排
分类
按资金运行的基本方式
完全积累制(基金制)
2014JD,2020N
概念
完全积累制又称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方式。该模式是指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如退休率、伤残率、通货膨胀率等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合按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特点
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
优点
够预防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使资金的收取能够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较紧密
缺点
固定的费率标准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通货膨胀导致基金贬值风险的存在又使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倍增
现收现付制
2017N,2016N,2021N
概念
指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二 ﹑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的一种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方式
现收现付制的特点是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小而费(税)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的代际转移。
如:中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虽然两种模式各有其利弊,但我认为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进程中,完全积累制相对于现收现付制更能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危机
按照缴费与待遇之间了联系分
缴费确定型(defined contribution,DC)
2021N, 2017N, 2016N
按收入的固定比例缴费,并存入个人账户,在待遇领取期按照个人账户上的资金发放养老金
与完全积累制联系
待遇确定性(defined benefit DB)
给付确定型,2021N, 2014N
按照一定的保障目标,结合参保人的年龄、工作年限等发放养老金
与现收现付制联系
相比于DC,DB更强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更弱的激励功能,很多国家采用DC和DB的混合制
重要性
老年人面临收入风险
老年是人生中劳动能力减弱的阶段
意味着永久性失业
不能回到就业岗位
依赖的收入来源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财产性收入
子女的转移支付
老年人面临支出风险
身体机能下降,生病概率增加
大额医疗支出
加大家庭开支的波动性
老年人面临长寿风险
死亡是老年人不得不考虑的风险
死亡年龄的不确定影响财务规划的合理性
面临需要长期照料的风险
养老保险工作期缴费、退休期领取的特性能平滑老年期的收支波动,而养老保险普遍采用终身年金制,能抵御长寿风险
现代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
基本原则
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
具体形式
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
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投保义务对等
享受的养老保险待遇与工作贡献相联系
享受养老保险的权利与国籍或居住年限相联系
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调整方式
随物价水平上涨自动提高
随物价上涨不定期调整
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理由
老年人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做出过贡献,已经尽了劳动义务,承担了社会责任
社会发展必须体现公平原则
使退休者与在业者的收入差距不被拉得过于悬殊
避免产生大量低收入人群
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和条件
年龄与
投保年限
工龄
工龄和投保年限
居住期限
养老金的给付方式
绝对金额制
与被保险人退休前的工资无关
多用于普通国民保险或家庭补贴的给付
属于较大范围的养老金范畴
薪资比例制
以被保险人退休前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工资或最高工资为基数,再根据是否与投保年限有关,按一定比例计算养老金金额
与投保年限无关
工资基数*一定比例
比例根据收入或工龄确定
与投保年限有关
计算基数*一定比例*投保年限
该种情况下,比例不重要,更多取决于“基数”和“投保年限”
养老金的给付范围、项目、及数额
各国依照本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来确定
老年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原则和影响因素
运营原则
安全原则
效率原则
较高收益率,使基金增值
社会效益原则
宏观上的最大效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
影响因素
人口年龄结构
人口老龄化
经济发展状况
随经济的发展
劳动力就业的增长不同产业和部门之间有较大区别
职工的收入
退休年龄的变化
物价指数
生活费指数
银行利率
将退休费进行定量化
确定五个基础率
对未来支出进行预测
确定基金数额
确定基金提取率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及主要内容
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改革开放前
1951年
《劳动保险条例》
100人以上的国营、公私合营和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的矿场、铁路等实行养老保险
1953年修订后
扩大到所有工厂、厂矿及交通事业的基本建设单位和国营建筑公司
1955年
扩大到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全体工作人员
与企业的劳保退休金制度并列
形成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特有的退休金双轨制
1966年
《关于轻工业、手工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社员退休统筹暂行办法》
集团所有制企业职工纳入养老保险范围
企业统筹并全额出资
改革开放后
私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出现
1984年
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纳入劳动保险制度范围
1988年
私营企业有条件的应当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
80年代中期开始,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
1991年,确定养老保险费用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统筹到省
彻底改变了劳保制度下的养老金筹集和运营方式
1993年
确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改革思路
1995年
进一步明确了上述思路
1997年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方案形成
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后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特点
现收现付制改为现收现付制和积累制相结合的混合体制
扩大养老保险金来源
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改变了单纯由国家或企业负担养老金的传统格局
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
扩大到所有企业职工
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化管理
提升了统筹层次
2005年
为适应做实个人账户
个人账户比例降至8%
企业缴纳员工工资比例总额的20%进社会统筹
2015年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责任划分及待遇发放规则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相同
标志养老金双轨制开始并轨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发展农村社会保障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求更加迫切 原因
家庭养老资源减少,传统安全网的作用减弱
土地保障功能明显下降
集体经济的保障功能削弱
20世纪80年末90年初,农村养老保险开始试点
1992年
“老农保”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机构
子主题
1993年
国务院授权民政部负责主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基金制,资金投资运营要求高,收益率无法兑现
1999年停止受理新业务
历史遗留问题2017年尚未解决
2003年
新农保 试点
原则
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优点
开辟了政府承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道路
有助于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不足的问题
低水平、广覆盖的做法适应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
个人账户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已经发放基础养老金、中央和地方负担资金的办法等,有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制度的执行
缺点
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农民参保激励不足,普遍选择最低档参保
流动的农民工的权益转移无法妥善解决等
2011年
城居保 试点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参保
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缴费
企业20%,个人8%
领取资格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缴费达15年
按月领取,直到死亡
不符合基础养老金领取条件的,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积累额度
计发和待遇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39
按月发放
中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
见笔记更详细表格
参保
自愿参保
年满16周岁的非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
缴费
统账结合
领取资格
计发和待遇
中国养老保险体制面临的挑战
养老金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表现
城职保扣除财政补贴,保费和基金利息的收入已经小于养老金支出(入不敷出)
城职保的财政问题原因
转轨成本
隐形债务
形成
在1997年城职保建立时,全体参保人员可以被划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老人在制度建立时已经退休,未缴纳过保费;中人在制度建立时尚未退休,但无法缴纳足够年限的保费;新人可以缴纳足够年限的保费。老人和中人没有足够积累,而他们又必须按照新制度领取养老金,这就形成了隐性债务。
隐性附带债务
形成
随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所增长的养老金
通过社会统筹资金解决
制度建立之初,统筹资金不够支付时,向个人账户透支,造成个人账户空账
做实个人账户
做实个人账户困难
完善个人账户
人口老龄化
途径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金全国统筹问题
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一直是持续的、大规模的跨区域人口流动
带来两大问题
人口流入地与人口流出地抚养比差距逐渐扩大,省际养老保险基金负担不平衡
人口流动过程中,养老保险的跨统筹区转移接续不畅,弱化了流动人口多参保意愿
要解决以下问题
缴费和领取规则的整合问题
信息系统的整合
资金池的整合
养老金公平问题
城镇和农村的差异
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
给付确定型是养老保险缴费模式的一种,简称 DB ,是指先设定养老保险金为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需要达到的代率,以此确定养老保险金的给付标准,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测算,来确定养老保险费的征缴比例。因此,这种模式实质上是“以支定收”模式。给付确定型维持的是短期内的横向平衡,一般没有结余。这种模式总是和现收现付模 系在一起的
考试
社会统筹
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内容及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与完善对策
现收现付制
转轨成本概念
养老金的隐性债务是现收现付制度固有的。如果不进行制度转变,隐性债务要永远存在下去。当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积累制转变时,隐性债务只有一部分显性化了,成为转制的成本
隐性附带债务概念
指当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变时,现收现付制下以隐性方式存在的积累起来的养老金债务也转向积累制。与隐性债务相关联的债务是随通货膨胀和工资增长所增长的养老金。
隐形债务概念
一般是指在“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下对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的承诺,是养老保险制度由“现收现付统筹制”向“个人账户积累制”转轨过程中所要支付的过渡性费用。具体来说,它是指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参保人员积累下来的未来领取养老金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