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四章.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版本。第四章详细完整版思维导图,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编辑于2021-04-29 20:09:21《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五章思维导图.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版本。第四章详细完整版思维导图,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版本思维导图适合考研。1~3章完整版。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五章思维导图.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版本。第四章详细完整版思维导图,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版本思维导图适合考研。1~3章完整版。都是根据个人对教材的理解整理所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进行增减。希望能帮助大家理清知识脉络、提高学习效率。适合考研用,直接用来复习或打印备考
第四章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也就是魏晋南北朝
一、书法艺术
二、绘画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著名画家
①“落墨为蝇”曹不兴 ②“妙在阿堵”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东晋) ③张僧繇(唐代吴道子)“疏体” 画龙点睛顾恺之、陆探微“密体” ④“曹衣出水”曹仲达(北朝)秀骨清像 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与张僧繇并称“疏体”。 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子主题
论画文章的出现
①顾恺之《画云台山记》、《论画》 ②谢赫(南朝)《画品》中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口诀:气骨运水晶船)
三、雕塑的发展
四、建筑
桑奇窣堵坡
桑奇大塔. 窣堵坡,又称窣堵波, 是源于印度的塔的一种形式,在印度、 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南亚、东南亚国 家比较普遍。窣堵波是古代佛教特有 的建筑类型之一,主要用于供奉和安 置佛祖及圣僧的遗骨(舍利)、经文 和法物,外形是一座圆冢的样子,也 可以称作佛塔。公元前 3 世纪时流行 于印度孔雀王朝,是当时重要的建筑。
嵩岳寺塔
郑州登封市城西北 5 公里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 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 523 年),塔顶重修于唐。该塔历经 1400 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 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窣堵 坡)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
五、陶瓷工艺
陶和瓷的区别:
子主题
青瓷(缥瓷)
1、主产地以浙江为中心
2、主要窑系:越窑系、瓯窑系、婺窑系、德清窑系;
3、青瓷的造型:壶、罐、盒、盆、盘、灯、薰、瓶、碗、魂瓶
4、青瓷的装饰:
方法:压印、刻花、堆贴、塑饰、镂空、釉彩等
纹饰:四神、仙佛、莲花、联珠、忍冬纹、网纹、菱格纹、浪纹等
代表作品
①青瓷仰覆莲花尊创作年代: 北 朝 ②材 质: 青 瓷 ③体 量: 高 63.3cm,口径 19.4cm ④出土地点: 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 ⑤藏 地: 中国历史博物馆
此尊胎质灰白细密,遍体施青灰釉,积聚处深绿。色泽光润晶莹。敞口长颈溜肩,深腹,足径部上敛下侈,平底。颈部饰三道凸弦纹和双龙戏珠团花图案,莲瓣形盖,口沿下有对称的桥形耳,颈肩结合处有双环系纽 6 个。贴覆莲两层,腹部贴菩提垂叶一层,覆莲,仰莲各一层,足径部饰覆莲两层。纹饰华美繁缛,器型丰满盈润,为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印度、西域的高僧纷纷来中国汉地弘传佛教,在译经讲学的同时,也把域外的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思想理论和审美情趣传入中国。其中佛教对传统的青瓷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六朝青瓷造型受佛教影响最典型的是莲花尊的出现。 莲花在佛教中地位很高,几乎就是佛教的表号。佛经中许多文字提到莲花,如六种供 具中的花,指的就是莲花。塑饰是用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装饰在瓷坯上,具有立体效果。 压印。是用刻花的印模在瓷坯未干时印压出各种装饰花纹,象盖图章一样。这是我国古代东南地区印纹陶的一种传统装饰法。六朝时期的压印,饰纹只放在视线接触到的主要部位。如瓷罐,一般都是在肩部压印各式几何纹,组成一圈二方连续的饰带。 堆贴。是用瓷泥捏塑成各种物象,贴塑在瓷坯上,使形成浮雕的效果。如壶或罐上的铺首纹、花朵纹等腹部装饰 腹部上段凸塑上覆下仰的莲瓣 3 层,层层递长,最下层莲瓣最长,瓣尖向外微卷。在瓣叶上还加饰一片下垂的菩提时纹。 腹部下段仰莲 2 层,丰满肥厚刻花。是用一种较硬的工具在瓷坯上刻画出各种装饰纹。 底部装饰在高足上也堆塑两层覆莲。在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墓葬中,均有莲花尊出土。莲花尊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性的造型,设计别致,意匠新颖。器型宏伟,为多层次的仰覆莲花瓣和团龙纹饰,集堆塑、镶贴、雕贴等技艺于一体。用莲花作瓷器的纹饰是受佛教艺术影响的结果。 青瓷是我国最早的瓷器。因为瓷的呈色而得名。“瓷”在早期古汉语中是“次瓦”的意思。中国的陶瓷史,则远在青铜时代,就已出现了原始釉色瓷,但由于当时制瓷技术低下,使这种原始瓷不论在胎土的烧结和釉色处理上,都有明显的缺陷,一直到了西晋,青瓷的烧制技术才基本成熟,“次瓦”才变成了我们所说的真正的“瓷”,而最早的釉色瓷,便是青瓷。青瓷技术的成熟,标志着中国工艺美术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瓷器时代,制瓷的胎土选用优质高岭土,釉的氧化钙含量达 15%以上,烧制的胎土,在瓷窑温的作用下,氧化铁发生还原反应,出炉的成品瓷玻化程度很高,呈现出美丽的青色,光洁照人,叩之清脆有声。北方瓷史晚于南方,突出成就是白瓷的烧成,说明当时的工匠们已开始掌握了减少胎釉中铁元素含量的技术。这为彩绘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釉色,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到隋代其技术已臻成熟。西晋晚期,出现了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简约的彩绘瓷
黑瓷
1、黑瓷的产地
浙江地区既是古代青瓷的产地,又是古代黑瓷的产地。在浙江上虞已发现汉代后期烧制黑瓷的资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德清窑则以烧制黑瓷而著称。
2、德清窑产品
盘口壶、天鸡壶、双耳罐、熏炉、灯台、唾壶等
代表作品
①黑釉楼阁佛像陶魂瓶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 ③江苏省南京市出土 ④高 42cm 腹径 26cm 底径 16.3cm 魂瓶,又称“谷仓罐”,或“堆塑罐”,是 流行于三国孙吴至西晋期间的一种形式独特的 随葬品,多出土于江苏、浙江两省。瓶为平底, 口沿以上部分堆塑楼阁、房屋、人物、飞鸟、走 兽等,有的还有佛像和其他的装饰图案。这是为 了祭奠死者、超度亡灵而专门烧制的随葬明器
六、画像砖
代表作品
①贵妇出游画像砖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 ③河南省邓县出土 ④长 38cm 宽 19cm 厚 6.3cm 此砖描绘贵族妇女盛装出游的情景。与其他内容画像砖不同的是,“贵妇出游”砖的画面强调利用匀整而流畅的线条来表明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妇女,并着力突出前面两位贵妇的雍容华贵和矜持的表情。与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传世作品中的妇女形象相比较,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
①凤凰画像砖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 ③河南省邓县出土 ④长 38.7cm 宽 18.9cm 厚 6.3cm 凤凰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之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通称“凤凰”。其形状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这块画像砖整个砖面浮雕一只展翅扬尾的凤凰,其形象特征与记载基本相符。翅、尾都冲破边框花纹饰带,衬托出鸟中之王的威仪
子主题
七、染织工艺
三国时期的染织工艺,以四川的蜀锦最著名;南朝时设少府,下有平准令,专门管理染织生产北朝时,也曾少府,后来少府改太府,有司染署;六朝时的丝织纹样,在汉的传统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
八、金属工艺
从发展历史上看,处于一个衰落时期;铜器大体继承汉代的传统,变化不少,出土量少;金银器出土量多。
九、漆器工艺
产量和生产规模不如汉代发达,但在技术上仍然有发展
一、夹纻
1、战国、两汉时已经流行。 2、六朝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开始出现夹纻工艺塑造佛象。
二、斑漆
六朝时新创,几种颜色的漆交混而产生斑纹的一种漆器
三、绿沉漆
1、一种暗绿色的漆,六朝时新创,较为流行。 2、标志着漆工艺在调色技术上的新成就
其他工艺
1、石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石雕工艺成为宗教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成就。汉代石刻多为平面的“影绘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浮雕外,多用立体圆雕。石雕工艺制品,大量表现为石窟雕刻的石佛,以及陵墓前各种石兽、石柱等。
小结
装饰题材上 开始打破过去神兽云气的传统内容,而出现反映当时宇宙观的新题材 工艺美术风格上。①具有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工艺美术制作所受影响②受宗教化以及受外来形式、风格影响
名词解释题
夹纻:一种轻巧漆器胎体的制作方法,纻即麻布。做法是,以木或泥做成内胎,以涂漆灰的麻布等裱糊若干层,干实后,去掉内胎,再于麻布壳上髹漆。始于战国,流行于两汉。魏晋以来,多用于制作塑像
简答题
陶与瓷的区别
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瓷器用瓷土;烧制温度不同,陶器约 800 度左右,瓷器约 1200 度左右 ;物理性质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渗水,敲击有沉闷的嗡嗡声;瓷器质地致密,坚实,不渗水,敲击有铮铮的金属声。 由此可知: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瓷是陶的生产的高级阶段,是由陶的发展演变而来。虽然出现了瓷,仍然保留着陶,形成了陶和瓷的各自发展的两个支流。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布局:在全国方位内,大约可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系统。生产的普及尤其表现在南方,代表着时代的水平。在南方,前期陶瓷烧造以浙江为中心,其繁荣基本在三国西晋,有著名的越窑、瓯窑、婺州窑、德清窑和均山窑等,后扩展到湖南湖北等地,主要产品有青瓷和黑瓷。北方瓷器晚于南方,技术相对落后,但创烧了“白瓷”,文化内涵往往较为丰富。青瓷和白瓷曾为南北朝交相辉映的品种,为唐代的“南青北白”的局面奠定了初步规模
论述题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特点
六朝时期在我国工艺美术的重点开始从北方转向南方。全国以北方为经济中心的传统局面开始变化,南贫北富的情况开始扭转,产生了全国平衡发展的新形势,这为在历史上比汉代更为强盛的唐代奠定了基(总) 1.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 2.玄学的流行,崇尚清淡。好放任无羁,超然物外。具有玄虚、恬静、超脱的特色。 在装饰题材上,它开始打破了过去的神兽云气的传统内容,出现了反映当时宇宙观的新题材。 3.从工艺美术的风格来说,它具有清秀、空疏的艺术特点。 4.工艺美术制作的宗教化和受外来风格的影响是六朝时期的重要时代特色。佛教的兴起,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反映在工艺美术上,铜器、石雕、织绣多做佛教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