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第二章 金融机构体系思维导图
关于经济学第二章 金融机构体系思维导图,包含现代金融机构的构成和发展、金融中介机构、政策性银行等。
编辑于2023-11-21 13:48:37金融机构体系
现代金融机构的构成和发展
种类:
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法人组织,是金融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等
作用:
创造了便利交易的金融工具
在金融活动中促进资金流转,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
金融机构及其所从事的金融业务和管理活动,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支持金融运行的金融机构体系
分类:
银行系统:
银行金融机构:(存款性金融机构)
以存款、放款和结算业务为核心业务
以自己为债务人的负债为借款人提供融资
中央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帮助借款人发行债券销售给投资者以获得融资
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
所有金融机构均可以发行负债,现钞和存款属于国民经济核算中货币供应量的概念,其他金融机构的负债则不具备法律的货币地位,只能是融资手段
银行体系是收到最严格监督的金融机构
融资方式:
直接金融机构:投资银行、证券公司、投资资金
间接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组织
承担政策性业务:
商业性金融机构:
为获得更高的利润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
政策性金融机构:
为实现政府的产业政策而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可以获得政府资金或税收方面的支持
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住房信贷银行
职务:
金融管理机构:
承担金融宏观调控,进行金融监督,不以营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证券监督委员会、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存款保险公司等
金融经营机构:
监管机构的监管对象
指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获取盈利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特征:
我国金融体系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银行体制基础上改革发展起来的,传统的金融体系具有银行主导型的特征,信贷资金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金融手段,但符合中国发展要求的现代金融体系将转向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
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
市场化、证券化、风险分散化
微观:
开放、透明且具备成长预期的资本市场将成为金融体系的核心
货币市场负责流动性管理,与银行共同组成资金循环系统
发达的衍生品市场、成熟的外汇市场将为满足实体经济丰富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支持
宏观:
价格型货币政策成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
利率和资产价格成为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渠道
稳定宏观经济和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中央银行的主要任务
混业经营成为银行业的发展趋势
金融中介机构
核心作用:降低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
降低交易成本
信息不对称:在交易中的各交易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同,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逆向选择: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价格随之扭曲,失去平衡供求作用
道德风险:市场交易的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签订的合同,最大化自身收益而使另一方利益受到损害
为降低信息不对称,投资人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金钱对借款人信息进行甄别,构成交易成本
金融机构使得一部分金融交易在机构内部完成,避免市场价格的扭曲现象
金融机构利用专业技术和能力以及规模经济效应,尽量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的发生
流动性转换
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能够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产
高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在任何时刻都有足够多的买家和卖家,单个交易的价格不会引起市场价格水平的剧烈波动,
买卖双方能够以比较合理的价格成交
风险管理
金融机构就是风险分担和风险管理机构
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保险、资产多样化和资产证券化
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资产多样化:按照分散化原则持有不同收益与风险特征的资产(合理的资产组合具有风险对冲效果,其风险测算和收益率定价通常是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资产证券化:以基础资产未来所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通过结构化设计进行信用增级
金融机构在实行以上作用时,往往会创造出新的衍生产品,这反过来可能加剧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风险
我国金融业发展模式的变迁:
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发展模式(1980年到1990年代)
以土地金融为特征的金融发展模式(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
促进直接融资发展的市场化金融发展模式(2012年以后)
商业银行
现代银行业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银行是按照公司法设立的股份制企业
由早期的高利贷性质银行演变而成或按照股份制建立
英格兰银行资本雄厚,它的建立标志着现代新型银行制度的诞生
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性质现代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
上海是亚洲的金融中心
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职能分离性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金融机构只能专门从事某类金融业务的情况下,银行业务和证券业务分离
商业银行主营短期存贷款业务,其他长期信贷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信托业务、保险业务等则由专业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经营
全面职能型经营模式(全能银行模式/混业经营模式)
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金融业务,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包括信贷业务、证券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等(资金运用方面灵活性较大)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单元银行制度(单一银行制度)
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立分支机构,每家银行都必须注册
地方程度高、经营商灵活、自主性强
但由于只有一个经营机构,整体实力收到限制,在竞争中常会处于不利地位
总分行制度(分支行制)
总行设立在经济发达、通信便利的大城市,在其他地区设立分支行
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资产统一定价,风险统一管理
通常银行规模巨大、银行数量较少,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
银行规模巨大便于开展信贷业务,有利于分散风险
银行数量少,业务集中度高,便于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
银行垄断性强,不利于自由竞争,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融资的难度较大
银行控股公司制度(金融控股公司和集团银行制)
专以控制和收购两家以上银行股票所组成的公司
大银行通过控股公司把许多小银行,甚至一些企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中国:依法设立,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
促进了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模式
目前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连锁银行制度
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
其中的主要银行为集团确立银行业务模式,并以它为中心,形成集团内部的各种联合
这种联合,垄断性强,有利于统一经营,但由于受个人或某个集团的控制,不易获取银行所需的大量资本,不利于银行发展
政策性银行
概念:
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和信用活动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以国家信用为支持的国有金融机构
政策性金融债券具有“准国债”性质,信用评级往往是主权评级
作用:
实现快速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集中力量办大事)
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弥补并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转型:从经济发展领域转向民生二保障领域
具有下游调控作用
资金来源:
中央银行再贷款
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
发放再贷款
进行结构调整
调节市场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CDB)【开发性金融理论】
以国家发展战略为目标和使命
以国家信用与市场化运作为相结合为基本原则
以市场建设为核心
以银政合作、社会共建为抓手
以规划先行为方法和前提
以中长期融资推动为载体
中国进出口银行(CEXIM)
依托国家信用支持,重点支持外贸发展、支持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ADBC)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委托,筹集支农资金,支持“三农”事业发展
挑战:
各国政策性银行在基本完成支持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融资后,进行私有化和商业化改革以应对传统政策性业务萎缩和商业银行竞争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银行银行金融机构不能通过信用创造的方式向企业发放贷款,主要是对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直接金融服务,市场化程度高,对市场利率反应敏感
投资银行:(综合性)
主营业务为资本市场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典型的投资性金融机构
资本密集型行业,投资银行的资本实力对其运作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投资银行富于创新性,其收益最终来自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带来的超额利润
主要业务:
证券公司接收客户委托代客户买卖有价证券的业务
证券投资咨询
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包括咨询、建议和策划等业务
证券承销
证券资产管理
其他证券业务
并购
保险公司:
专门经营保险或再保险业务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以集合多数单位或个人的风险为前提,根据损失概率计算分摊金,通过收取保费形式建立保险基金,并将集中起来的保险基金用于补偿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或对个人的死亡、伤残及其他原因丧失工作能力者给付保险金
筹措保费、建立保险基金、补偿经济损失,是保险业的基本职能
保险公司包括财产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火灾和事故保险公司、老年和伤残保险公司、信贷保险公司、存款保险公司等
其中,人寿保险公司的规模最大,并兼有储蓄银行的性质,在保险业的发展中占有领先地位
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专门管理保险资金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是接受保险公司委托管理保险基金,目标是使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信托公司:
一种财产制度,以信托委托为基础,通过货币资金和实物财产的经营管理,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多边信用行为
业务分类:
信托业务类:包括信托存款、信托贷款、信托投资和财产信托等
委托业务类:包括委托存款、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
代理业务类:包括代理发行债券和股票、代理收付款项、代理催收欠款、代理会计事物、代理保险、代理买卖有价证券等
租赁业务类:包括直接租赁、转租赁、代理租赁等
咨询业务类:包括资信投资、投资咨询、介绍客户、金融业务咨询等
金融租赁公司:
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特定要求和对供货人的选择,出资向供货人购买租赁物件,并租给承租人使用
承租人则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在租赁期内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属于出租人所有,承租人拥有租赁物件的使用权
分类:金融租赁公司、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
核心业务以融通资金为主要目的,包括简单融资租赁、杠杆融资租赁、委托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租赁、售后租回融资租赁和融资转租赁等方式
理财子公司:
属于监管类金融机构
作用:
强化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隔离,推动银行理财回归资管业务本源,逐步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资管业务是银行的表外业务,设立理财子公司,可以在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建立一道“防火墙”,防止表外产生的风险影响到表内其他业务
确立理财公司的法律地位,使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运行在有效的监管框架之下
拓宽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增强了商业银行实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以PE、VC和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成为一种新的金融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