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新课程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新课程评价思维导图,包含评价的功能、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
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主题设计,讲课设计,教师能够全面思考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这是一篇关于德育原则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积因素 (长善救失),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导向性原则。
一致的品质,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一个人能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能主动地交配自己的行动,不容易受别人的不独断专行、拒绝他人建议影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新课程评价
答题第一步
教师违背了发展性评价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评价的功能
强调淡化甄别与选拔,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eg:材料中的老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没有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导致学生出现习得性无助。
评价标准分层化
关注个体差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当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eg:材料中的老师没有关注到这位学生起点较低,应该在本次及格的基础上,抓住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发展。
评价主体多元化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eg:材料中的评价方式只是教师做出的单一性师评,其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应该将师评与自评、家长评价与其他评价结合,多渠道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化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评价的数据资料总结规律,思维加工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eg:材料中的老师只采用了常用的考试这一量化评价的方法,并没有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综合化
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单一地看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该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eg:材料中的老师只看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没有关注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发展,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或优点,培养学生创新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评价结果
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及被评价者在发展的进程中对评价结果的改进
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eg:材料中的教师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这属于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强调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