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课程与教学概论(第六~九章)
课程与教学概论(徐继存主编)第六~九章考点。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工作,小学老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实际的课程与教学问题。课程与教学是老师的基本工作,系统学习是掌握学习学科知识的技术和基本途径,学好课程与教学论将帮助你在今后更好地胜任小学教育工作。
近现代主要教育家思维导图: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家、法国的近现代教育家、美国的近现代教育家、俄国(苏联)的近现代教育家等等
外国教育史之日本近现代教育制度,导图讲述了明治维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40年代的教育改革等。
考研教育综合333-外国教育史-俄国(苏联)近现代教育制度知识点梳理汇总,主要包括彼得一世的改革、国民学校章程、建国初期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统—劳动学校规程》、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课程与教学概论(第六~九章)
第六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
内含
课程实施是一个直线式地完成课程计划的过程,课程设计者扮演专家角色,教师扮演忠实使用者角色,忠实地落实既定的课程计划
局限性
实践中不可能完全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不利于教师在课程中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
适应取向
课程计划为适应具体情境、学生特点而进行的调整和课程实际情境为适应课程计划而可能发生的改变,教师成为课程的共同决定者和积极协调者
优势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额积极作用,创造性地实施课程计划
创生取向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的合理性
课程计划的明确性
课程计划的复杂性
教师因素
教师的参与
教师的决策
教师的态度
教师的能力
教师间的合作
学校现实
校长的课程领导
全体师生的配合
学校系统的支持
校外环境
学区支持
社会支持(政府,媒体,家长,团体)
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认识说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认识活动,特殊性表现为
教学认识是个体认识,而不是人类群体的认识
教学认识主要是学生的个体认识
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指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吧学生编成有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计划统一规定内容和时数
特点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
以课为单位来安排课程
实行分学科教学
一位教师同时教许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
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合理安排各科的教学内容和进度并较强教学管理,从而实现教学的高速度
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多向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启发和互相促进
有利于形成互助合作、公平竞争的态度,集体主义精神和其他个性品质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时间、内容和进程一般都程序化、固定化
某些完整的教材内容往往被人为地割裂以适应“课”的要求
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备课与上课
备课
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
拟定教程
上课
目标明确,内容科学
方法恰当,组织合理
师生互动,气氛和谐
全面发展,优质高效
教学方法
内涵
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
类型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
现场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练习法
实验法
实习作业法
选择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档案袋评价
一种运用档案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等进行评价的方式
优点
适应了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学生与教师学习或教学的整体表现,有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九章 课程与教学改革
当前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课程与教学观念仍需深化和更新
课程政策和质量测评体系尚不完整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过于随意
教师对课程实施的适应性不强
改革实践的经验与总结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