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 王甦-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
这是一篇关于6 王甦-认知心理学长时记忆的思维导图。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无限的,它的信息是以有组织的状态被贮存起来的。有词语和表象两种信息组织方式,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
认知、普心、实验有许多重叠的知识板块,一起记忆会更有逻辑。这是我去年考研备考期间整理的逻辑图,感觉还挺有用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6 长时记忆
语义记忆模型
以概念为基本单元
预存模型
层次网络模型
结构
分级贮存概念特征
加工过程:搜索
含有一定推理能力
验证:范畴大小效应
句子验证实验:特征句和范畴句
特征是附随概念贮存的
搜索特征比搜索相应概念所需时间多
即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多
批评
熟悉效应
典型性效应(鸽子是鸟、企鹅是鸟)
缺少对否定判断的说明
概念间联系的种类少、分级贮存增加了提取信息时间、概念联系的频率或强度也会影响提取信息时间
激活扩散模型
语义网络和词汇网络彼此分开、相互联系
加工过程
搜索+决策过程
连线有强弱之分,使用频率高连线强
验证:启动效应
启动实验
“说出一种水果名称以A开头”<“说出一种以A开头的水果名称”
“水果”概念结点的激活
词汇判定实验
呈现第二个字母串,判断第二个字母串是否为单词
“Nurse-Doctor”<“Bread-Doctor”
护士与医生有紧密的语义联系,对护士的加工启动了对医生的加工
优势
用语义联系取代了层次结构,比层次网络模型更全面和灵活
概念之间的联系不同的紧密程度又有不同的强度,既能够说明范畴大小效应又能够说明熟悉效应和典型效应
由于其包含决策机制可以说明为什么能够很快作出否定判断
特征模型计算模型
语义信息没有严谨的结构,不具网络形式而是松散的,概念之间没有现成的联系,这种联系无法靠搜索既有联线,而要靠计算才能得到
集理论模型 Meyer
内容
样例集/属性集或特征集
根据这两个属性集的重叠程度作出判断
谓语交叉模型
特称语句
“有些…是…”
第一阶段:判断主语和谓语是否交叉
全称语句
“所有…都是…”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判断主语是否为谓语的子集概念
验证
特称语句判断快于全称语句
评价
优:可以说明范畴大小效应、解释否定判断
缺:不能解释熟悉效应和典型效应
特征比较模型
Rips、Smith、Shoben
将语义特征分为两类:定义性特征(定义一个概念必须的特征)、特异性特征
语义空间
范畴的二维空间图
即一个范畴空间中诸点距离的集合
可判定水平轴、垂直轴代表的语义特征
两阶段加工过程
第一阶段:将全部语义特征加以比较,并确定相似程度
若为中等程度相似,第二阶段:比较定义性特征
优:可以说明范畴大小效应、典型性效应,可以判断不同语句反应时差
缺:如何将两类特征划分开来
以命题为基本单元
人的联想记忆(HAM)模型
Anderson、Bower
概念通过联想组成命题
用命题树表示
长时记忆像一个庞大的命题树网络
主要联想
上下文-事实联想、地点-时间联想、主语-谓语联想、关系-宾语联想、概念-实例联想
四阶段操作过程-匹配过程
第一阶段:输入句子;第二阶段:分析句子,构成命题树
第三阶段:从底部终极结点出发搜索命题树;第四阶段:命题树匹配
优:既可以表征语义记忆,也可以表征情景记忆;既可以加工言语信息,也可以加工非言语信息
缺:难以解释熟悉效应等;匹配过程按阶段相继进行
ELINOR模型
概念
“是一种(个)”(鸟是一种动物)、“有(是、会)”(表特征,鸟有羽毛)、“是一种(逆向)”(鸟是有羽毛的动物,如金丝雀)
事件
由行动、行动者、对象构成的场景
该模型的基本单元
情景
数个事件按一定时间关系结合
命题表征
能容纳多种联系,表征各种信息,但加工过程不明
类型
图尔文-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个人在一定时间发生的事件的记忆对语词、概念、规则和定律等抽象事物的记忆
区别
贮存信息不同
情以个人经历为参照,以时间空间为框架,语以一般知识为参照可有形式结构
情处于经常变化的状态,易受干扰,所贮存的信息常被转换,不易提取语较少变化,不太受干扰,比较稳定,易提取
情贮存特定时间的个人事件,推理能力小;语贮存一般知识,推理能力大
两种编码说/双重编码说 Paivio
表象系统
以表象代码来贮存关于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言语系统
以言语代码来贮存言语信息
认知心理学对长时记忆研究的特点
不再将其看作单一的,而是采取分析的观点,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
不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素,着眼于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部表征和组织
与短时记忆双重模型相似
柯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