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物理学
这是关于大学医学物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包含流体的运动、振动、机械波、激光及其医学应用、分子动理论等。希望可以帮到你!
编辑于2023-12-25 14:56:15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2.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医学生满绩点不用担心✔️✔️✔️
人体寄生虫是指以人为宿主,寄居在人体内并获取营养的寄生虫。它们大多属于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别。以下是对人体寄生虫的详细介绍。期末复习,思维导图更有助于记忆。👍🏻👍🏻👍🏻
详细梳理了有机化学中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内容主要包括习惯命名、系统命名、化学性质以及特定类型的化合物如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醛酮、脂环烃、芳烃和含氮化合物的详细知识。“化学性质”部分,概述了C原子数对沸点的影响、电子云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历程。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有机化学90+!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1.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2.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医学生满绩点不用担心✔️✔️✔️
人体寄生虫是指以人为宿主,寄居在人体内并获取营养的寄生虫。它们大多属于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类别。以下是对人体寄生虫的详细介绍。期末复习,思维导图更有助于记忆。👍🏻👍🏻👍🏻
详细梳理了有机化学中各类化合物的命名原则、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内容主要包括习惯命名、系统命名、化学性质以及特定类型的化合物如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醛酮、脂环烃、芳烃和含氮化合物的详细知识。“化学性质”部分,概述了C原子数对沸点的影响、电子云对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及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历程。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有机化学90+!
医学物理学
第三章:流体的运动
一、理想流体的运动
1.概念:理想流体(无粘滞性f=0;不可压缩ρ不变) 稳定流动(流速不随时间变化,只与空间位置有关) 稳定流动流线的特点5个,流管特点3个
2.公式:①连续性方程:质量流量守恒ρsv=常量(稳定流动) 体积流量守恒Q=sv=常量(稳定流动,不可压缩) ②伯努利方程:P+½ρv²+ρgh=常量(理想流体 稳定流动 同一管) 均匀流管:(s,v一样)P+pgh=常量(h↑→P↓) 水平流管:(h一样)P+½pv²=常量(s↓v↓→P↓) 开放流管:(P=Po)½pv²+pgh=常量(h↑→v↓s↓)
二、粘性流体的运动
1.概念:黏性流体(f≠0) 黏性流体流动状态:层流,湍流,过度流动 牛顿流体:遵循牛顿黏滞定律的流体(血液是非牛顿流) 雷诺数Re:判读是层流还是湍流Re=pvr/η 速度梯度dv/dx:流层速度沿x方向变化率 黏度η:与流体性质有关,与温度有关(液体:T↑η↓, 气体:T↑η↑)
2.公式:①牛顿黏滞定律:f=ηs·dv/dx ②黏性流体稳定流动伯努利方程: P₁+½pv₁²+pgh₁=P₂+½pv₂²+pgh₂+△E 水平均匀细管中稳定流动:P₁=P₂+△E 开放粗细均匀管中稳定流动:pgh₁-pgh₂=△E ③黏性流体体积流量Q ④层流流速v ⑤球形物体在粘性流体中受到的阻力f=6πηv球R
第四章:振动
一、简谐振动:1.振动受力方程:F=-kx 简谐振动表达式:x=Acos(ωt+ψ):标准振动方程 v=-ωAsin(ωt+ψ) a=-ω²Acos(ωt+ψ)=-ω²x 2.特征量:角频率:ω²=k/m ω=2π/t=2πν(rad/s) 周期: T=2π/ω=1/ν(s) 频率:ν=1/T(Hz) 振幅:A(m) 初相:ψ(rad) 3.简谐振动能量:E=Ek+Ep=½kA²:能量守恒,动能和势能相互转换,但总和不变。
二、阻尼振动:振动过程中受到阻力:A↓ 受迫振动: 驱动力 共振:驱动力频率接近系统固有频率时
三、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的合成,依然是简谐振动。 求和振动:矢量图是法
第五章:机械波
一、机械波:1.产生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波源和弹性介质 2.横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有波峰和波谷 纵波:平行,有疏部和密部 3.波的过程:波形沿介质由近及远的传播 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随波前进 4. 波的传播:振动状态或相位的传播(波形、能量) 5.波前:最前面的波面,波线与波面垂直 6.波速u:u=λ/T=λν 同一介质中,u是一定的 波长λ(m):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波的周期T(s):向前传播一个波长λ所用的时间 . T= 2π/ω=1/ν 波的频率ν:ν=1/T
二、简谐波:1.平面简谐波波函数: 沿X轴正方向传播:y=Acos〔ω(t-x/u)+ψ〕 沿X轴负方向传播:y=Acos〔ω(t+x/u)+ψ〕 2.求质点的速度:振动速度v=dx/dv 波的传播速度u=λ/T=1/T 两步:①写出这点(x已知)的振动方程 ②v=dx/dt
三、波的能量:1.波的能量: △Ep=△Ek=½ρ△vA²ω²〔ω(t-x/u)+ψ〕动能和势能相等 △E=△Ek+△Ep=ρA²ω²sin²〔ω(t-x/u)+ψ〕E可以使其变化,不守恒 2.能量密度ω:介质中单位体积具有的波能量 ω=△E/△v=ρA²ω²sin²〔ω(t-x/u)+ψ〕 平均能量密度:ω﹋=½ρA²ω² 3.波的强度:I(声强,光强) 能流P:单位时间通过介质中从某一面积的能量。 平均能量:P﹋ I=P﹋/s=ω﹋u=½ρuA²ω²(当介质确定,即ρuω不变 I与A²成正比) 4.波的衰减:①扩散衰减;②散射衰减;③吸收衰减 吸收衰减:I=Iºe∧(-ux):u:吸收系数,x:通过厚度为X的介质
四、波的干涉:1.波的叠加:几列波在传播过程中相遇,只引起该位置的振动位移矢量合成,但都保持原有的性质不变(ω、λ、振动方向不变),继续沿原来的方向传播。 2.波的干涉: 相干波:①频率相同;②振动方向相同;③初相位置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求合振动振幅A,合振动的初相ψ:判断干涉是加强还是减弱 同方向、同频率相干波加强和减弱条件:相位差△ψ、波程差δ=r2-r1
五、声波:1.声波:是机械波中的纵波,频率:20-20000 次声波:ν<20 超声波:>20000 2.声压:有声音时的压强-无声音时的压强 P=ρuωA〔ω(t-x/u)+ψ+2/π〕 声幅:Pm=ρuωA 速度幅值:Vm=ωA 3.声阻抗Z=Pm/Vm=ρu(Z与介质、温度有关:T↑→Z↓) 4.声强I=½ρuω²A²=½ZVm²=Pm²/2Z 5.反射:强度反射系数: αir=Ir(反射波强度)/Ii(入射波强度)=(Z₂-Z₁/Z₂+Z₁)² 折射:强度透射系数: αit=It(透射波强度)/Ii(入射波强度)=4Z₂Z₁/(Z₂+Z₁) 6.声强级L:描述声音强弱,单位:贝尔(B),分贝(dB) L=lg(I/Iº)B=10lg(I/Iº)dB
六、多普勒效应:1.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造成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同的现象。 2.波源,观察者均静止:Vs=0.Vo=0 ν'=u/λ=ν(ν=1/T) 3.波源静止、观察者运动时:Vs=0.Vo≠0 观察者向着波源运动u'=u+Vo: ν'=u'/λ=(u+Vo/u)·ν 观测者背着波源运动u'=u-Vo: ν'=u'/λ=(u-Vo/u)·ν 4.观察者静止、波源运动:Vo=0.Vs≠0 若波源以速度Vs向着观测者运动:λ'=λ-VsT=(u-Vs)·T ν'=u/λ'=(u/Vs)ν 若波源以速度Vs远离观测者运动:λ'=λ+VsT=(u+Vs)·T ν'=u/λ'=(u/u+Vs)·T 5.波源和观测者同时相对于介质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共线: 两者相互靠近时:ν'=u'/λ'=(u+Vo/u-Vs)ν 两者相互远离时:ν'=u'/λ'=(u-Vo/u+Vs)ν 6.波源速度与观测的速度不共线:ν'=(u+Vocosβ/u-Vscosα)ν
第十八章:激光及其医学应用
一、激光的基本原理: 1.能级/能态:构成物质的粒子有不同的能量状态。最低的能态称为基态,其他能级状态称为激发态 2.平均寿命:大量粒子在某激发态停留时间的平均值,称为该激发态的平均寿命 亚稳态:某些粒子的激发态平均寿命较长,这种激发态称为亚稳态 3.跃迁:粒子能级变化(伴随与外界能量交换过程) 跃迁方式:光辐射或辐射跃迁、无辐射跃迁 4.与激光发射有关的跃迁三个基本步骤:受激吸收、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 ①受激吸收:低能级吸收光子能量向高能级跃迁(能引起受激吸收的光子称为激发光子) ②自发辐射:自发从激发态向较低能态跃迁同时释放出光子的过程(低能级稳定) ③受激辐射:一个处于高能级的粒子受到一个能量光子诱发而跃迁到低能级,同时释放一个与诱发光子特性完全相同的光子(出射光线比入射光增强了一倍,对光有放大作用) 5.粒子按能级分布 粒子反转分布:实现由正常分布向反转分布转变需要两个条件:①要求介质有适当的能级结构(亚稳态)②要求有外界提供能量 6.光学谐振腔:使受激辐射在有限体积的激活介质中能持续进行,光可以反复放大并最终形成稳定振荡的装置 7.激光器与激光:①工作物质:激活介质②激励装置(提供能量)③光学谐振腔
二、激光的特性:1.方向性好(定点发射) 2.亮度高,强度大 3.单色性好 4.相干性好 5.偏振性好(不易被吸收)
三、激光的医学应用:1.激光生物学作用:①热作用②机械作用③光化作用④电磁场作用⑤生物刺激作用 2.用于基础医学研究的激光技术:①激光微光束技术②激光流式细胞技术③激光拉曼光谱技术④激光多普勒技术⑤激光全息显微技术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3.临床应用:①激光诊断方法②激光治疗方法
第十七章:X射线
一、X射线的产生:1.产生X射线的基本条件:①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②有适当的障碍物—靶 2.X射线装置组成:①X射线管②低压电源:管电流(连接阴极灯丝)③高压电源:管电压(连接阴阳两极之间)④整流电流:获得直流高压 3.大焦点:长灯丝所形成的焦点 小焦点:短灯丝所形成的焦点 诊断用的X射线管采用小焦点,治疗用的X射线管采用大焦点 有效焦点:实际焦点的投影面积 焦点愈小,X射线透视或照相时在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所成的像愈清晰 4.X射线的强度:I=ΣNihνi 增强X射线强度:①增加管电流,光子数目N↑ ②增加管电压,每个光子的能量hν↑ 当管电压一定时,X射线辐射能量(mA·s)=管电流毫安数(mA )×辐射时间((s) 5.X射线的硬度:X射线的贯穿本领,只与管电压(光子的能量)有关,与光子数目无关
一、X射线的产生:1.产生X射线的基本条件:①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②有适当的障碍物—靶 2.X射线装置组成:①X射线管②低压电源:管电流(连接阴极灯丝)③高压电源:管电压(连接阴阳两极之间)④整流电流:获得直流高压 3.大焦点:长灯丝所形成的焦点 小焦点:短灯丝所形成的焦点 诊断用的X射线管采用小焦点,治疗用的X射线管采用大焦点 有效焦点:实际焦点的投影面积 焦点愈小,X射线透视或照相时在荧光屏或照相底片上所成的像愈清晰 4.X射线的强度:I=ΣNihνi 增强X射线强度:①增加管电流,光子数目N↑ ②增加管电压,每个光子的能量hν↑ 当管电压一定时,X射线辐射能量(mA·s)=管电流毫安数(mA )×辐射时间((s) 5.X射线的硬度:X射线的贯穿本领,只与管电压(光子的能量)有关,与光子数目无关 λ↓,能量↑,穿透能力↑
二、X射线谱 1.X射线谱:连续X射线、标识X射线谱 2.连续X射线谱: ①产生:韧致辐射 ②特征:P276页 3.标识谱: ①由外层电子填内层壳 ②特征:P277页
三、X射线的基本性质: 1.电离作业、荧光作用、光化学作用、生物效应、贯穿本领 2.反射线相干加强条件:布拉格定律:2dsinθ=kλ,(d是晶面中微粒层间的距离)k=1.2.3.....
四、物质对X射线的衰减规律:X射线强度的变化规律:I=Iºe∧(-μx)
五、X射线的医学应用:1.治疗.2.诊断.3.X-CT
第十二章:几何光学
一、单球面折射:1.近轴光线:α=sinα=tanα 2.符号规定:n₁:入射光线所在介质 n₂:出射光线所在介质 实物(发散入射光线的点):u为正 虚物(汇聚入射光线的点):u为负 实像(汇聚出射光线的点):v为正 虚像(发散出射光线的点):v为负 凸面对着入射光线:r为正 凹面对着入射光线:r为负 3.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n₁/u+n₂/v=(n₂-n₁)/r=φ:近轴光线,所有凹凸球面 φ:焦度(m-1) /屈光度(D)1D=100度 4.焦点:F₁F₂ φ=n₁/f₁=n₂/f₂=(n₂-n₁)/r 5.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球面共轴:逐次成像法
二、薄透镜:1.薄透镜成像 2.薄透镜的组合:逐次成像法 3.厚透镜:三对基点:焦点、主点、节点 4.透镜像差 ①球面像差:矫正:透镜前加一个光阑(挡住远轴光线) ②色像差:矫正:凹凸透镜组合(使色散减少)
三、眼睛:1.眼睛的结构 2.眼睛调节: 近点:通过调节能看清物点的最近位置。 远点:通过松弛的调节,能看清物点的最远位置。 明视距离:视力正常,最适宜距离为眼前25cm。 3.视力=1/(眼睛能分辨的最小视角α ) 国家标准视力表:五分法视力L:L=5-lgα 4.眼睛屈光不正及矫正
第六章:分子动理论
一、物质的微观结构:1.热运动:宏观物体的所有分子都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统称为分子力。(短程力)
二、理想气体分子动理论:1.态参量:系统平衡态用一组表示系统特性的宏观参量来描述。压强P,体积V,温度T 2.理想气体:分子力和分子体积都可完全忽略的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M/μ)RT. T=273.15+t n表示单位体积内分子数:n=N总/V:分子数密度 3.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①分子本身大小可以忽略(重力忽略) ②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和气体分子与容器壁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 ③除②外,气体分子之间及气体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作用力可忽略不计。统计性规则只适用于大量分子的集体运动。 4.理想气体压强公式:P=2/3nξ﹋ (n分子数密度=N/V=)(ξ﹋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5.单个分子平均平动动能:ξ﹋=3/2KT( K=R/NA) 1mol分子平均平动动能: ξ﹋=3/2KT·NA=3/2·R/NA·T·NA=3/2RT. (ξ﹋只与温度有关,在相同温度下,与种类无关,一切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都相等。) 6.自由度i:决定一个物体在空间位置所需要的独立坐标数目。 单原子气体分子:i=3(Ar) 双原子气体分子:i=5(O₂) 三原子或三原子以上的气体分子:i=6(H₂O) 7.1个分子1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E=1/2KT 1mol分子1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E=1/2RT 1个分子i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E=i/2KT 1mol分子i个自由度的平均动能:E=i/2RT 8.阿伏加德罗定律:P=nKT Po=1.01×10∧5 pa. T=273.15+t K. g=9.8 8.道尔顿定律:相同T,各种气体及混合气体分子平均动能ξ相等。 P=P1+P2+…(混合气体压强=组成混合气体各成分的分压强之和)
三、液体的表面现象:1.表面张力F: 在液体表面层内具有一种收缩的力,把这种促使液体表面收缩的力称为表面张力。 方向:与分界线垂直,并于液体表面相切。 F=αL (液膜:肥皂泡:F=2αL ) α液体表面张力系数:α=F/L (N/ m):α的第一层意义 α大小①与液体种类有关②与T有关(T↑α↓)③与表面活性物质有关 2.如果要增加液体表面积,就要做功把更多分子提到液面上来,从而增加液体的表面势能,表面层中所有分子高出液体内部分子的那部分势能的总和,称为液体的表面势能△A。 α=△A/△S (J/m²)α的第二层意义 3.曲面下附加压强: 球形液面的拉普拉斯公式:△P=2α/R:单层膜 △P=4α/R:双层膜 4.润湿与不润湿:内聚力: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附着力: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F内>F附:不润湿,自成球型液滴 F内<F附:液体能润湿固体,液体液滴会展开在固体表面 接触角:过气液固三相交界点,做液体表面的切线 5.毛细现象:液体润湿管壁时,液内液面上升,不润湿则下降 平衡时管内液面高度:h=(2α/rpg)cosΘ 接触角Θ:0º≤Θ≤90º h>0 液面上升 90º≤Θ≤180º h<0. 液面下降 6.气体栓塞: 液体在细管中流动时,如果管中有气泡,液体的流动将受到阻碍,气泡多时可发生阻塞。(输液) 7.表面活性物质:有的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α减小 表面非活性物质:有的溶质使溶液的表面张力系数α增大
产生激光的条件: 1.实现粒子反转分布(①激活介质②外界能量) 2.光学谐振腔
分子间作用力: r<ro. r=ro. r>ro F. 斥力 0 引力 Ep. 最小(稳定)
u--波速 Vs--波源运动速度 Vo--观察者运动速度 ν--波源频率 ν'--观察者频率
当两种介质的声阻抗Z:相差较大时,反射强,透射弱。 相近时,透射强 ,反射弱。
波函数中有两个变量x,t: ①t固定,y=f(x),波形图 ②x固定,y=f(t),振动图 ③x,t都在变化,波动图
不同介质中,u不同,而T,ν不变(ω²=k/m不变→T=2π/ω不变且ν=1/T不变),所以λ随介质而改变
求解A、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