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之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原理之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的思维导图,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编辑于2023-12-28 17:07:23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1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和教育科学
1.教育科学的含义
教育科学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都以人类社会的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探索和揭示教育规律。
2、教育学的含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逐步探索和发现教育规律,并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命题和论证等,从理论上阐述反映教育规律的基本原理,进而指导人类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1)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处于教育科学体系一级学科的地位。在教育科学体系的语多学科中,教育学侧重探讨教育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教育学从教育科学体系其他学科的研究中获得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提供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支撑。
分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其中既包括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也包括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1.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都展现了教育现象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①在个体层次上,教育学主要研究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的、个体的教育活动,即马克思主义所说的"现实的个人"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
②在群体层次上,教育学主要研究人们集体的教授和学习等行为,分析研究这些行为背后的组织方式和权力结构等,探讨这些行为对人的生长发展产生影响的内在规律,
③在国家和民族层次上,教育学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事业发展等,通过研究分析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宏观和中观层面上的教育规律。
(2)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是复杂的,甚至是充满矛盾的
(3)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包含着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
2.教育学对人的活动进行研究时应注意的事项
(1)以人为中心,重视以全面的和联系的观点对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进行研究
①以人为中心,就是必须防止只见活动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要时刻关注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人。
②全面的观点,就是切不可把教育活动的主体片面化,不能只看人的某一方面。
③联系的观点,就是不仅要看到人的不同方面,而且还要把这些方面联系起来,把人当作一个整体而非割裂的部分来看待。
④这里所说的人,是指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2)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历史的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育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1)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教育学虽然也研究学校以外的教育现象,但它从产生至今的主要内容都是关于学校教育的。
(2)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与深入
2.学校教育与教育学的其他研究对象相比更具有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
3、学校教育兼具教育的一般属性与特殊属性
4.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2.教育学走上科学化的发展道路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1.前学科时期
在"前学科时期",教育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理论还主要散见于哲学和其他学科的著述之中,专门论述教育理论的知识体系尚未单独建立起来。
(1)国内: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论语》,论述孟子教育思想的《孟子》、无名氏的《大学》、子思的《中庸》、乐正克的《学记》等著作。其中,战国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比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论演说家的培养》早三百多年。
(2)西方: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西塞罗等人的教育思想,如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著作。此外,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既是一本修辞学教程,也是一部教学法论著,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的最高成就"。
2.前科学时期
在"前科学时期",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产生,但理性思辨和逻辑演绎仍然是其阐述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式,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未能在教育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
(1)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2)1755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任教,这是教育学进入大学课程较早的记录,说明当时教育学已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入大学课程体系。
(3)裴斯泰洛齐在瑞士开办孤儿院和学校,进行了很多教育实验,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目的、任务、原则和具体教学法等教育学理论。
(4)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5)桑代克创立了现代教育心理学,提出并实践了以精确的定量方法来开展教育学研究。
(6)杜威关于教育的理论研究,以及他所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批判、继承卢梭和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不仅开启了教育学科学化发展的新局面,而且给了后来逐渐席卷整个世界的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浪潮以巨大推动力。
3.科学化时期
"科学化时期"主要指的是从科学的教育学产生至今,教育学从理论、方法到研究活动都不断呈现出越来越突出的科学性。 追求概念的严谨性、方法论的清晰性和结论的可验证性成为教育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教育学在当代的发展,依然处于科学化的发展时期,因此科学化仍是教育学发展的根本趋势。同时,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在今天表现出一系列的时代特征。
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向
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者倾向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类教育现象
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4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
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
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对待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正确态度
我们不仅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还要在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论创新,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不断发展。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才能在正确有效地指导具体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水葆科学的魅力,并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焕发出科学理论应有的盎然生机与活力。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
(1)西式学校教育的传入
我国的西式学校教育是从西方传入的,最初主要是西方传教士在我国兴办西式学校教育。
(2)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
1901年,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在上海创刊。该杂志不仅刊登国内外教育言论,还先后刊登了大量西方教育学译著。
2.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国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探讨了中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
补:马克思主义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与西方教育思想、国内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主义教育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一起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四种主要教育思想。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同样集中体现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之中。
(3)杨贤江的教育理论
杨贤江是第一位在中国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教育理论家。1930年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本比较系统全面地阐述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著作。他的《教育史ABC》是我国最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的一本教育史著作。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从传入中国之始,就已经与中国革命的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了。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速记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1)"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正,进行教育理论改革。 (2)对马克思教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 (3)进行教育改革实践。 (4)开阔国际视野,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中国特色。
1.教育理论改革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思想泉和创新动力。
2.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展开研讨
(1)对教育的本质问题进行讨论
(2)对教育的规律进行讨论
(3)对教有功能的理论问题进行讨论
(4)对教育的起源理论进行讨论
3.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育改革试验
4.国际交流的迅速增加和教育理论的异彩纷呈
①国际交流的迅速增加和教育理论的异彩份呈。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理论发展的一大特点。
②对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发展而言,这样的局面是机遇和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