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原理之学校教育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学原理之学校教育制度的思维导图,包含学校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编辑于2023-12-28 17:40:156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形成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
中国/外国早期学校的产生
学校产生的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活中间接经验的积累
记载和传承文化工具的出现
学校产生的意义
学校的产生是教育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教育在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质的飞跃
学校的产生标志着形式化和制度化教育的开始,人类社会的教育从此成为一种专门化的事业
学校的产生对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学校的发展
古代学校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春秋战国至晚清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校发展:私学的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校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秦汉时期的学校发展 1.秦朝:实行严厉的封建专制制度,在教育上实行吏师制,严禁私学。 2.汉朝:重视学校,推行教化、学校有官学和私学,言学设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私学分为书馆和台馆两类
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学校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有的官学时兴时废,私学则在动乱中维系与发展。 2.西晋:曾创设国子学,这对后来的教育制度带来了影响。
四、隋唐时期:学校发展兴旺的时期。隋唐实施科举考试制度,同时鼓励学校的发展。在中央官学方强隋唐均有中央设立的专门学校:在地方学校方面,唐朝鼓励地方办学,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状态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学校发展 1.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继续发展、官学在维续发展之时,也呈现出思想统治日益强化的特征。 2.书院的发展。书院建立在隋朝,到了南宋时期,书院的兴盛与发展成为这一时期学校发展的重要标志。书院是一种新的学校形式,重视自由讲学之风,有着独特的教学风格。 3.蒙学的发展。宋元明清官学系统中都曾设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蒙学的发展对学校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国古代学校的发展 古希腊时期和欧洲中世纪两大时期
①古希腊时期的学校发展 古希腊的教育以斯巴达和雅典为代表,在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中,寓含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a.斯巴达:典型的军事教育,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目的。学校与军事机构融为一体,斯巴达教育以纪律严明和要求训练者服从师训、刻苦习练著称。 b.雅典: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重视学校的发展,学校以私人开设为主,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
②欧洲中世纪学校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教育中,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并存,因此学校发展也呈现出宗教学校与世俗学校共同发展的趋势。 a.宗教学校:主要是教会控制的学校,即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和教区学校三种。 b.世俗学校:主要有宫廷学校、行会学校和城市学校。 c.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发展标志着教育水平与教育层次的新发展。 总之,古代学校开始以教育为专门职能,古代学校教育已经成为形式化教育的重要部分。但古代学校之间缺少联系,各自处于游离状态,更不成系统。 学校系统的出现和完善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学校的发展
西方现代学校的发展
初等教育学校的发展 西方社会初等教育校的发展,除了小学发展之外,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也在不断发展
中等教育学校的发展 从整体上看,西方现代社会中等教育学校呈现出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状况,也呈现出中等教育学校综合化的状况。
高等教育学校的发展 a.普通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发展。 b.专科学校、职业学院或社区学院的发展。 c.开放大学的发展。
中国现代学校的发展 从清朝末年至今,中国现代学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
①从清朝末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现代学校的发展。 a.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校的创立与发展。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仍然以传统的封建教育为主体,但在传统教育主体中萌生了近代新教育的幼芽。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现代学校发展的先河,对中国现代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学校发展。维新运动中改良教育的重要举措是设立京师大学堂,并计划设立一系列新式学堂,以培养新型人才。1905年,清政府终结了延续1300余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其重要内容是兴办新学。 c.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现代学校的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在动乱中维系,中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学校在艰难中维系与发展。 学校发展有两种状态:一是辛亥革命后一些爱国人士、民主人士所倡导和推进的学校发展;二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学校发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学校的发展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前十七年"学校的发展,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60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的17年间,我国着手推进普及小学教育;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在中等教育层面,普通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包含中等师范学校)都有了较快发展;在高等教育层面,高敏专科学校和高等本科院校共同发展,也包含多种类别的高等院校的发展,尤其是师范类和工科类高等院校的发展;各种类型的成人学校作为新时代的产物,也在发挥着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总之,这一时期中国已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现代学校的新体系。 b."文化大革命"中的学校教育革命。大中学校受到"革命大批判"的严重影响;基础教育有着量的发展,基础教育学校的数量有着明显增长,但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学校的新发展 一是基础教育学校的现代化发展,表现为学校数量的增长,学校物质条件、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代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等方面 二是中等教育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为普通中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包括中等师范学校)的共同发展。中等教育学校结构明显改善。 三是高等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主要表现为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本科院校的发展。高等学校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数量显著增加,部分专科、本科院校转型,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结构也在发生转变,一些成人高校转型或并入普通高等学校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快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学校体系也已形成
现代学校的基本职能
1.提高受教育者素质
2.培养现代社会的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门人才
3.传承与创新文化
4.开展科学研究
5. 提高社会服务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
狭义的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学校教自量:指现代国家有关学校教育种种制度的总和。它既包含一个国家实施何种层级与类别的学校制度,也包含各线各类学校的运行与管理制度。
1.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 2.学校办学制度 3.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4.学校管理制度(外部,内部)
我国的学习制度
1.我国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1)现代学校制度的开始 a.1904年1月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b.1911年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对学制进行了改革,颁布了"壬戌学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制度建设 ①体现了教育为工农服务和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②强调学校教育面向工农,保障广大劳动人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机会:③重视在职干部的教育:④体现了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的原则。
2.中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
(1)学校层级与类别制度
从层级与类别上看,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①学前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是幼儿园,它主要通过创设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帮助幼儿学习 ②初等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是全日制小学,主要对适龄儿童实施素质教育,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③中等教育的办学机构包含全日制普通初中和高中、职业初中和高中学校等。 中等教育的任务是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或为社会培养劳动后备军。 ④高等教育的主要办学机构是高等专科学校、学院、大学,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专门人才,分别进行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可见,我国现行的高等学校类别和层级都已呈多样化发展的新趋势。
(2)学校入学与修业年限制度
①学校入学制度 a.幼儿园:招收3-6岁幼儿入园 b.小学和初中: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实行就近并免试入学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c.高中阶段的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入学,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入学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中学开始实行注册入学,并对学生实行学费减免的政策。 d.高等学校:已取明本、专科阶段学生入学的年龄规定,并实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 ②学校修业年限制度 a.小学:一般为6年(部分地区为5年)。 b.初级中学:3年(部分地区为4年),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3年。 c.高等学校:按学历教育的不同有所不同,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为2-3年,本科院校本科阶段为4-5年,硕士研究生学习一般为2-3年,博士研究生学习一般为3-4年。我国成人学校的修业年简弹性较大,可以适当延长
(3)学校办学制度
我国实行政府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办学制度。 ①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②高等教育:以中央和省两级政府办学为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③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办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行,现阶段我国呈现出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4)学校管理制度
①就外部管理看,我国目前基础教育学校实行地方政府管理、以县为主的制度;高等学校实行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制度; ②就内部管理看,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学校设立学校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由他们聘任校长管理学校。 ③我国现行的学校管理对教学管理的制度规范与制度激励 a.中小学:主要实行学年制管理; b.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学年制管理和学分制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c.成人学校:主要实行学分制管理。
部分国家的学习制度
1.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美国的学校教育分为连续的四级,即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这个学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并延续至今
2.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英国的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大学教育。
3.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法国在教育方面实行中央集权制,地方教育行政单位是大学区。法国具有较为统一的学校教育制度。
4.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德国的学校教育以各州自治为主,联邦政府拥有少数的管理权限,通过一些协调机构参与教育事业的管理。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在整体上由州政府确立,相互之间通过文教部联席会议进行协调。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我国的学习教育制度改革
深化不同层级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学前教育的改革
(2)义务教育的改革
(3)高中阶段的改革
(4)高等教育的改革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1)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新目标
(2)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内涵
①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治校、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制度。
(3)我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基本任务
①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
为此,要适应国家行政管理改革简政放权的要求,明确政府对学校的管理权限与职责,明确学校的办学权力与责任,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政府要放管服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同时,要通过制定和实施良好的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办学。
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需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为指导。现阶段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任务是: a.要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公办高校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扩大学校民主,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和教授治学的作用。同时,要重视和有效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的作用。民办高校要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按照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b.要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要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学校。 c.要扩大社会合作。探索高校与社会合作的新模式,推进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等开展更有效的合作,并形成协调合作的有效机制。 d.推进专业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校办学进行评估。
③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职办法。要实行校务会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与此同时,要建立和健全相关制度,吸引社会积极参与中小学学校办学与管理。
世界范围内学习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1、努力推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2、义务教育年限不断延长,质量不断提高 (1)义务教育的年限趋于延长 (2)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化和优质化发展
3.高中阶段教育继续多样化发展 (1)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继续共同发展 (2)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自多样化发展
4.高等教育更具开放性和创新性发展
5.建构终身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