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抗组胺药、利尿脱水药
这是一篇关于抗组胺药、利尿脱水药的思维导图,详细的介绍总结了抗组胺药,利尿脱水药的作用,临床作用,影响,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编辑于2021-07-25 12:40:11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第八单元、抗组胺药、利尿脱水药
抗组胺药
H1受体阻滞药
第一代H1受体阻滞药:异丙嗪和苯海拉明、扑尔敏等。中枢抑制作用强,应用受到限制。
第二代H1受体阻滞药:有吡啶类、羟嗪类及其他类,如阿司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药理作用】
主要在肝脏代谢消除
1.抗H1受体:拮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及胃肠道平滑肌收缩。对组胺引起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抑制中枢作用:多数药物可通过血脑屏障,产生不同程度的镇静、嗜睡等中枢抑制作用,以苯海拉明和异丙嗪最强。第二代药物如阿司咪唑无中枢抑制作用。
3.中枢抗胆碱作用: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克利嗪和美克洛嗪止吐和防晕作用较强。
【临床应用】
1.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荨麻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等疗效较好,中枢抑制作用弱的第二代H1受体阻滞药常作为首选药。
2.晕动病和呕吐:晕动病、放射病、妊娠等引起的呕吐,常用茶苯海明、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克利嗪和美克洛嗪等。(一代)
3.镇静、催眠及术前给药,或作为复方抗感冒药和复方镇咳平喘药的成分。(一代)
利尿脱水药
利尿药的分类和常用药
1.高效利尿药 也称为髓袢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从而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常用药物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
2.中效利尿药 即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常用药物为氢氯噻嗪、氢氟噻嗪等。
3.低效利尿药 包括碳酸酐酶抑制药和K+-Na+交换抑制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前者主要有乙酰唑胺(醋唑磺胺),通过抑制碳酸酐酶,抑制H+-Na+交换,Na+排出增多而产生利尿作用;后者主要有螺内酯和氨苯蝶啶,表现为留钾利尿。
高效利尿髓袢升,呋塞依他布托拉;中效远近噻嗪类,低效远集碳氢钠,氨苯蝶啶螺内酯,乙酰唑胺抑碳酸。
呋塞米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快、强、短。利尿时Na+、K+和Cl-排出增多,可促进Ca2+、Mg2+排出,减少尿酸排出。
2.扩张血管:能扩张肾血管,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扩张小静脉,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减轻肺水肿。
【临床用途】
1.严重、顽固性水肿(利尿)
2.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3.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肾血流(扩张肾血管)
4.药物中毒:苯巴比妥、水杨酸类,碘化物等
5.高血钾症和高血钙症:增加K+排出,抑制Ca2+的重吸收,降低血钾和血钙。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镁和低血容量(利尿太多)。
2.耳毒性:应避免与有耳毒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
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大剂量可致胃肠道出血。
4.高尿酸血症:长期用药竞争性抑制尿酸,减少尿酸排泄而致高尿酸血症。
5.其他:过敏反应,偶致骨髓抑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诱发血糖增高)、痛风及小儿慎用,高氮质血症及孕妇忌用。
利尿快强短,还能扩血管; 严顽肺脑肿,急慢肾功衰,碘水巴中毒,高钾高钙排; 水电耳毒性,胃肠高尿酸,痛风小儿糖。
氢氯噻嗪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温和而持久。排Na+、排Cl-、排钾、排Mg2+、排HCO3-。增强远曲小管对钙的重吸收,使Ca2+从肾排出减少减少尿酸排泄。
2.抗利尿:能明显减少尿崩症患者的尿量。(排钠同时降低血液渗透压,减少口渴,减少尿量排泄)
3.降压:用药初期通过利尿作用减少血容量,后期因排钠较多,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等加压物质的敏感性而降压。
【临床应用】
1.轻、中度水肿:是心性水肿的首选药。
2.轻、中度高血压:单用或与其他利尿药合用。
3.尿崩症:用于肾性尿崩症及加压素无效的垂体性尿崩症。
4.特发性高钙尿症和肾结石:治疗量可显著降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高钙尿症病人尿钙,防止肾钙结石的形成。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
低血钾症较多见。
2.代谢异常:
(1)血糖升高: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以及组织利用葡萄糖减少→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2)高脂血症:TG、LDL↑,HDL↓,高脂血症患者慎用。
(3)高尿酸血症: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竞争性抑制尿酸从肾小管分泌,痛风者慎用。
缓慢又持久,利尿又抗尿,血容钠降压; 水肿高血压,心水首选药,尿崩特发高钙尿结石; 低钾,高糖高脂高尿酸。
螺内酯
氨苯蝶啶
脱水药-甘露醇
脱水药特点
1.静脉注射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对机体无毒性作用和过敏反应。
2.易经肾小球滤过,但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
3.在体内不易被代谢
4.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
临床常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等
甘露醇
(一)脱水作用
口服:口服不吸收,只发挥泻下作用。
静脉注射: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
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首选。
青光眼病人手术前降低眼内压。
(二)利尿作用
静脉注射后增加循环血量,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小管内几乎不被吸收,使原尿渗透压升高,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使Na+、Cl-等重吸收减少而增加尿量。
用于预防急性肾衰竭。
口服不吸收,静注渗透压,泻下作用存; 颅脑压首选,还治青光眼; 呋塞米,甘露醇同治脑水肿,急性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