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信号转导复习整理,包含细胞外化学信号、受体、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基本规律和复杂性等。
这是一篇关于流行病学——绪论的思维导图,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这是一篇关于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的思维导图,包含研究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疾病的流行强度、疾病的分布等。适用于考试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细胞信号转导
总述
细胞通讯
发出,接受转化
方式
细胞间隙连接
膜表面分子接触
化学通讯
信号转导
外源信息
细胞外化学信号
分类
作用范围
内分泌信号
激素
旁分泌信号
细胞因子
神经递质
神经突触内
种类
类固醇激素
蛋白质
脂类衍生物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作用方式
一对多
作用受调节
发出信号的细胞受调节
受体
定义
细胞膜或细胞内上能识别外源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的成分
本质
蛋白质;个别糖脂;
作用
识别和结合
信号转化
特点
高度特异性
高度亲和性
可饱和性
可逆性
特定地作用模式
位置
膜受体
水溶性
细胞内受体
脂溶性
结构、接受种类、方式
离子通道受体
酶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氨基端在外,羧基端在内
7个跨膜结构域
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传递胞外信号的分子
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的机制构成了信号转导的基本机制
小分子的第二信使
环腺苷酸类
cAMP
上游分子是腺苷酸环化酶AC,是膜结合的糖蛋白
下游分子是蛋白激酶A,属于蛋白丝/苏氨酸激酶类;由两催化亚基C、两调节亚基R组成;二聚体有活性;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GMP
上游分子是鸟苷酸环化酶GC,两形式:膜结合、胞质中;胞质中的GC有血红素辅基,可接受NO和相关化合物激活;
下游分子是蛋白激酶G,二聚体;调节心肌和平滑肌收缩;
蛋白激酶不是唯一靶分子,还可作用于离子通道; 磷酸二酯酶PDE催化水解
脂类
PIP2/IP3/DAG
PI-K催化PI磷酸化,磷脂酶C(PLC)将PIP2分解为IP3和DAG;IP3扩散至内质网或肌质网膜作用于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释放,DAG与钙离子共同作用于PKC;
去甲肾上腺素
PIP3
花生四烯酸、磷脂酸、神经酰胺
钙离子
90%存在于钙库-内质网、线粒体
下游分子是钙调蛋白CaM,有四个结构域;
高浓度钙离子时,与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物,调节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aM-PK活性
气体分子
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精氨酸分解为胍氨酸和NO
NO激活GC、ADP-核糖转移酶、环氧化酶等
NO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产生
在完整细胞中,浓度和分布在细胞外信号作用下发生迅速变化
分子类似物可模拟胞外信号的作用
阻断该分子的变化可阻断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反应
作为别构效应剂在细胞内有特定的靶蛋白分子
酶
催化小分子信使生成和转化的酶
蛋白激酶、蛋白磷酸酶PP
催化蛋白质可逆性磷酸化修饰,对下游分子的活性进行调节;
选择性、分布特异性-精确性
可发生可逆磷酸化修饰的氨基酸残基
丝氨酸Ser
苏氨酸Thr
酪氨酸Tyr
可作为受体的蛋白质激酶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PTK
PKA调节
磷酸化膜蛋白改变膜对离子和谁的通透性
磷酸化微管蛋白,影响细胞分泌
磷酸化CREB,促进靶基因转录
磷酸化核蛋白体蛋白,促进蛋白质合成
调节蛋白/G蛋白
鸟苷酸结合蛋白
位于细胞膜、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
α亚基
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及受其活化调节的位点
βγ亚基结合的位点
GDP/GTP结合位点
与下游效应分子结合位点
GTP酶活性
βγ亚基
位于细胞质内的小分子单体G蛋白
由一个GTP酶结构域构成蛋白质
具有开关作用
抑制因子
GDI
GAP
活化因子
GEF
GNRP
直接相关
SOS
GTP
衔接蛋白和支架蛋白
信号转导复合物
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方式和前提
保证了信号转导的特异性和精确性
基础是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衔接蛋白
不同信号转导分子的接头,连接上游与下游的信号转导分子;
募集和组织信号转导复合物
支架蛋白
分子量较大,可同时结合很多位于同一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信号转导分子
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多为转录因子,与配体结合后,与DNA顺式作用元件结合,在转录水平调节
无激素时,与HSP等具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结合
激素-受体复合物结合于其靶基因邻近的激素反应元件上
配体主要是神经递质
最终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电位
乙酰胆碱受体,5亚基组成亲水性通道,结合部位在α亚基*2上;3构象-开放、关闭、初始;
GPCR
结构上是单体蛋白,肽链跨膜7次;氨基外,羧基内;
结合 → 活化G蛋白 → 激活或抑制效应分子 → 改变第二信使含量 → 作用于靶分子
G蛋白循环
效应分子:AC、磷酸二酯酶、磷脂酶C
AC-cAMP-PKA、PLC-IP3/DG-PKC、PLC-IP3-Ca2+/CaM-PK
受体自身有或无酶活性,但与酶分子结合存在,主要配体是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为单跨膜受体
通过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介导
受体以具有PTK活性和与PTK偶联居多
基本规律和复杂性
细胞对于外源信号反应时的发出和终止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
有级联放大效应,保证细胞反应敏感性;
对不同受体有通用性;
通路之间有广泛的交流;
与医学
正常信号转导过程
体积适应体内、外环境变化
维持组织细胞的稳态平衡
异常信号转导
受体功能异常
受体数量异常
慢性儿茶酚胺刺激导致β-肾上腺能受体表达下降
受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信号转导分子异常激活或失活
异常激活
霍乱毒素使α亚基发生ADP核糖基化,抑制G蛋白GTP酶活性,持续激活PKA;PKA通过将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磷酸化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Na+和Cl-通道持续开放,造成水电解质紊乱
失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