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版马原精密思维导图之“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针对纷繁复杂的单元内容进行逻辑重构,通过把各个零碎的知识点串成逻辑框架图,轻松帮您赢得期末考试和考研政治公共课或专业课!
编辑于2024-01-22 11:09:53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第一节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一、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自然经济、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存在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二)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价值(社会属性)
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
统一性: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自然属性):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抽象劳动(社会属性):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
一方面,两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不同劳动反映不同属性
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二因素
(三)商品价值量的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商品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简单劳动、复杂劳动
少量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简单劳动
相同劳动时间内,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商品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合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什么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最基本)
流通手段(最基本)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
二、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什么是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的表现
价值规律在市场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作用表现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
第一,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第二,阻碍技术进步
第三,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交换是商品经济的本质、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矛盾的唯一途径)
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商品拜物教
是什么(商品生产者的命运被商品、价值、货币所摆布)
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第一,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交换
第二,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
第三,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的表现出来
四、深刻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从物与物的关系背后揭示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二)在当代条件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的认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如何产生、怎么剥削、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
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社会形态)
奴隶社会(第一个阶级剥削社会)
奴隶主和奴隶
自由农民和小手工业者
封建社会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产生的途径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中分化出来
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
(三)资本的原始积累(所有权的分离过程)
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削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四)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确立
奴隶社会所有制关系:奴隶主对奴隶的完全占有
封建社会所有制关系:农民对封建地主的依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雇佣劳动关系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基本公式
商品流通的目的是获得使用价值即“商品交换原则”(W——G——W)
资本运动的一般目的是价值增值即“资本总公式”(G——W——G')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在法律上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任何生产资料,没有生活资料来源,因而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价值
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
2.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旦货币购买的劳动力带来剩余价值(m),货币也就变成了资本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是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成(三要素)
劳动者的劳动
劳动对象
劳动资料
特点
其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其二,劳动的成果或者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另一方面(主要方面),是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过程)
雇佣工人的劳动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可变资本
含义:购买劳动力的资本
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m/v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不变资本(c)
含义:不发生价值增值的资本
一次性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原材料、燃料
分批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机器、厂房
(二)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
延长工作日的长度
提高劳动强度
相对剩余价值
工作日长度不变的前提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
生产自动化
(三)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资本简单再生产: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完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将剩余价值一部分转化为资本,扩大规模(资本积累是其源泉)
资本积累是什么
资本积累的本质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规模大小取决于
工人的剥削程度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大小
扩大生产规模的手段
资本积聚
是什么(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资本集中(个别资本进行结合)
资本积累的后果
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
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形成相对过剩人口
从自然形式看,资本的技术构成(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从价值形式看,资本的价值构成即“资本的有机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的联系
相对过剩人口P215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越来越具有社会性
另一方面,资本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
(四)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规律性(微观)
产业资本循环运动
前提条件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并存
时间上继起
运动过程
第一个阶段: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货币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购买阶段)
第二个阶段:生产阶段(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按一定比例结合从事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售卖阶段(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阶段)
资本周转P217
是什么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关键因素
资本周转时间
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规律(宏观)
社会再生产
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从价值形态上(又叫社会总价值)
产品中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c)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v)
凝结在产品中的由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m)
从物质形态上
第一部类(I)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所构成,其产品进入生产消费领域
第二部类(II)
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构成,其产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
客观规律P218、219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
计时工资
计件工资
利润率=m/全部预付资本(反映预付总资本的增殖程度,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利润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社会总资本、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平均利润
(六)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基本特征、本质特征:生产相对过剩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单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重要原因
货币的流通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
周期性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四个阶段
危机(周期的基本阶段)
萧条
复杂
高涨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
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国家的职能
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对外:国际交往、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本质(资产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一,私有制原则
第二,主权在民原则
第三,分权制衡原则
第四,人权原则
分权制衡的组织形式
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选举制度
从形式上看
从实际政治作用看
政党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进步性
第一,资本主义政治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幅度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第二,使人们享有了比在封建专制主义条件下更多的政治自由
第三,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经验
局限性
第一,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金钱操纵下的民主,实际是资产阶级精英统治下的民主
第二,法律上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三,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
第四,政党恶斗相互掣肘,决策效率低下,激化社会矛盾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
反对封建主义
反对宗教神学
(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一方面,意识形态来自于统治阶级的实践
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可以成为统治阶级进一步进行阶级统治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