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二章唯物辩证法
徐涛考研政治,包含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五位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等内容,可收藏。
考研政治马原,包含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内容,需要可收藏。
本导图梳理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八章的知识内容,班集体与班级管理、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教师心理,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七章的知识内容包括品德结构与道德发展理论、中学生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学生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中学德育过程、中学生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唯物辩证法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
普遍联系
概念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
客观性
联系本身固有,不是主观臆想的
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相互联系
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
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
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条件性
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条件可以改变
改造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方法论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
永恒发展
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
发展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实质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概念
新事物
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旧事物
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新旧事物与时间无关,与是否具有发展性有关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
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过程性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作变化、发展的过程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联系发展的基本环节)
原因和结果
关系(对立统一)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互为因果
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看到因可以推测果,看到果可以猜测因)
复杂多样的
有因必有果
有其因必有其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必然和偶然
必然:一定要发生
偶然:并非确定发生
关系
对立统一
有区别
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
必然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偶然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
表现形式不同
必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
偶然不稳定
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必然起决定性作用
偶然居于从属地位
有统一
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
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
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可能和现实
可能:潜在的
现实:实际存在的
关系:对立统一
区别:见概念
联系
现实蕴藏着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断产生出新的可能
可能包含着发展成为现实的因素和根据,一旦主客观条件成熟,可能就会转化为现实(包含和转化关系)
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发挥主观能动性
可能
根据在现实中是否有依据
有
可能性
没有
不可能性
根据在现实中依据是否充分
充分
现实的可能
不充分
抽象的可能(潜在)
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通过感官感知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理性思维能把握
区别
现象是个别的;多变的;生动的
现象分为
真象
假象
如:玻璃杯里折射后的筷子像是断了
假象是真实存在的,错觉是虚假的
错觉一定是被假象迷惑导致的
真象是正确的现象,而错觉是错误的感觉
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正确错误
真象往往隐藏在事物内部,假象往往外露于外部
现象一律外露事物外部,本质→内部
本质是一般的;相对稳定的;单纯的
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
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内容和形式
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
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既要重视内容,根据内容需要决定形式的取舍、改造和创新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见第二章补充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