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考研政治马原,包含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等内容,需要可收藏。
编辑于2021-08-06 21:39:26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途径
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
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途径
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途径
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
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产业革命
价值
价值是什么(隐藏在商品中的人的抽象劳动)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分工的存在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的二因素
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价值
关系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
二者不可兼得
二者缺一不可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具体形式的劳动
做包子
抽象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价值如何衡量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效率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
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
复杂劳动
需要专门训练
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
价值如何表现
商品的价值形式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物物交换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的价值形式
货币形式
货币的概念
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是商品
货币的五种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子主题
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用自己的价值去衡量别人的价值)
有此价值的原因
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可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可以不足值
官银变私银→劣币驱逐良币→纸币(=0价值)
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区分
流通手段:现货交易
支付手段:没有现货(赊账)
世界货币
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价值有何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
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导致收入两极分化
阻碍技术的进步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认识
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的认识
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具备条件
劳动者是自由人
劳动者“自由”得一无所有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
劳动,劳动又是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的商品价值→劳动→商品的价值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能够获得剩余价值,货币也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所有制
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工人劳动隶属于资本家
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质
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
不变资本(c)
生产资料资本
可变资本(v)
购买劳动力资本
剩余价值率(m')
m'=m/v (m为剩余价值)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
利润
必要劳动
工资
剩余劳动时间
给资本家工作的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
给自己工作的时间
图解:P63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绝对
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相对
工作日长度不变,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超额
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的额手段
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仍然是这种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生产自动化不存在绝对的“无人”;转移剥削
资本的积累
概念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简单再生产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全部用于消费
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
本质
资本家利用剩余价值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源泉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规模的大小取决于
对工人的剥削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资本家垫付资本的大小
资本有机构成
技术构成
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物:物)
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钱:钱)
有机构成
由于技术构成的改变导致价值构成的变化的价值构成(c:v)
相对过剩人口
技术提高,可变资本需求变少,工人失业形成相对人口过剩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主义适度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价值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