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武忠祥课程学习笔记,参考老师课程讲解的笔记;在期末复习的时候非常好用~适用于考试复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无约束极值
定义
该点函数值为该点邻域所有函数值的最大/最小值

极值的必要条件
前提
1. f(x,y)在点(x0,y0)存在偏导数
2. 点(x0,y0)为f(x,y)的极值点
结论
两个一阶偏导数在该点的函数值为0
极值的充分条件
1. 两个一阶偏导数在该点的函数值为0(极值的必要条件)
2. f(x,y)在点(x0,y0)的某邻域内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结论 P88
可能的极值点
1. 驻点
2. 一阶偏导数至少有一个不存在的点(一元函数的不可导点)
条件极值(有约束极值)及拉格朗日数乘法
最大最小值
求连续函数f(x,y)在有界闭区域D上的最大最小值
求f(x,y)在区域D内部可能的极值点
求f(x,y)在区域D边界上的最大最小值点(条件极值)
拉格朗日数乘法
化有条件为无条件
y=y(x)
z(x,y)--->z(x,f(x))(关于x的一元函数极值问题)
参数方程法
边界曲线为圆/椭圆
应用题
建立目标函数z=f(x,y)
按照上面的步骤求解f(x,y)在有界闭区域D上的最值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多元函数的极限
要求点(x,y)在D内以任意方式趋近于点(x0,y0),f(x,y)趋近于同一确定的常数A
计算(x->0,y->0)
1. 分子比分母次方(初步判断)
高——极限一般存在
低或相等——极限一般不存在
2. 取绝对值夹逼——易放缩(数列极限结论的推广)
an -> 0 <---> |an| -> 0 f(x) -> 0 <---> |f(x)| -> 0
证明极限不存在
1. 取特殊路径y=kx
2. 求原重极限
极限值与k有关(重极限不存在)
注意
若f(x,y)在D内沿任意两个方向趋近于点(x0,y0),函数值不相同则极限不存在
多元函数无洛必达
多元函数的连续性
考点
能判断多元函数是否连续即可
函数在该点的极限值=函数值
该点的极限存在并且等于该点函数值
性质(对应一元函数)
多元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分母不为0)仍为连续函数
多元连续函数的复合函数仍是连续函数
多元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域内连续(一元-定义区间)
最大值定理
有界闭区域D上的连续函数在区域D上必能取得最大值与最小值
介值定理
有界闭区域D上的连续函数在区域D上必能取得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值
多元函数不讨论间断点类型(复杂)
偏导数
(函数偏增量/自变量增量)的极限(自变量增量-->0)
计算方法
先求(定义)后代
先代(具体点)后求
偏导数本质上是一元函数 对x求偏导:先将对应点的y0代入二元函数的表达式,然后求f(x,y0)对x的导数 
偏导数本质上是一元函数的导数
几何意义
切线方向和∥坐标轴方向的方向向量之间夹角的正切
高阶偏导数
n阶混合偏导在区域D连续--->n阶混合偏导在区域D相等
含抽象函数求高阶偏导数-->合并混合偏导数
全微分
多元函数可微的判定
I. 定义
1. 满足全微分存在的必要条件(两个一阶偏导数存在)
2. 满足全微分的等价形式
II. 可微的充分条件
两个一阶偏导数连续
重点内容
连续、可偏导、可微之间的关系
证明几个经典的反例
理解全微分的定义
多元函数的微分法
何时能用先代后求
先代具体值的变量都是与本次求导变量无关的变量
一元函数求导肯定不能先代后求
复合函数微分法
一元复合函数
内外层可导--->复合函数可导
多元复合函数
可导
内层可导
外层有连续偏导数
求导方法(链导法则)
变量之间树形图
分析变量之间关系
树的叶子结点中求导变量的个数 = 项数
从最外层函数到求导变量的边数=每项因子相乘的个数
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一元函数
多元函数f(u,v)无论u,v是中间变量还是自变量,微分形式都一样
隐函数微分法
隐函数存在定理
隐函数对某个变量求偏导≠0--->则该变量为因变量
求解隐函数导数OR微分
1. 全微分形式的不变性(无常皆变)
等式两边同时对全部变量求微分(自变量/中间变量,均同等对待)
要什么留什么,不要什么就消掉
2. 两边对所取的自变量求偏导(有常有变)
画变量之间树形图,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有常有变
常量
与本次求导变量无关的变量
变量
本次求导变量以及与本次求导变量具有函数关系的变量
3. 隐函数的求导公式
 注意:Fx是将x看成自变量,其他变量看成常量的求导方式 原因:推导公式时,已经考虑了z是x的函数,从而得出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