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斐多篇》
斐多篇思路梳理,《斐多篇》是柏拉图的一篇重要对话录,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在临终前与其朋友斐多及其他人的对话。
编辑于2024-04-24 22:04:06斐多
热爱智慧是最大的乐,对爱智慧的人来说,死比生更美好
苏格拉底考察并用故事讲述“死”这趟去那边的远行,以及这趟远行本身是怎样的
苏格拉底
对有些人来说,死比生更美好,比如热爱智慧的人
我们是神的所有物,如果人没有经过神的同意自杀,会受到神的惩罚。因此人不应该自杀,直到神送来某种必然
子主题
刻贝斯
认为有些人觉得死比生更美好以及热爱智慧的人愿意去死这个想法很荒谬
我们作为神的所有物,一旦死去就会离开神的庇护,所以人们会尽量呆在神或是好人身边。因此明智的人死时会懊悔,不明智的人死时高兴
西姆米阿斯
疑惑:为何智慧的人实际上愿意逃离比他们自己更好的主子,并且轻易就能摆脱他们?
苏格拉底决定就这些问题为自己进行辩护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死后回去别的既智慧又好的诸神那里
其次,苏格拉底死后去的地方有比现世更好的世人
一个真正在热爱智慧中度过一生的人有理由向往有信心去死 并且在死后会获得更大的好东西
苏格拉底
真正把握热爱智慧之人所践行的就是“在死”和“去死” 而当死真正来临时却对所践行之事感到懊恼才荒谬
何以才是真正热爱智慧之人?
的确有死这一回事
死是灵魂从身体脱离,即身体与灵魂分离都变得自根自体
热爱智慧之人不会热衷于吃喝之类的快乐之事,也不会沉迷于其他有关身体之类的事情
热爱智慧的人会尽可能地远离身体,转向灵魂。会尽可能地让灵魂脱离与身体的结合
热爱智慧的人不热衷于涉及身体的快乐,于是对于他们来说,活着不值得
热爱智慧之人的明智
这种明智从何而来?
灵魂与身体结合时,身体是否是一种障碍?
涉及身体的感觉既不清楚也不明确
灵魂在探究某种东西时会受身体的欺骗。 那么灵魂何时触及真实?
灵魂在思考中才触及真实
灵魂要不受感觉的干扰尽可能完美地思考 因此,灵魂要尽可能变得自根自体,不依靠身体探寻事物
因此,热爱智慧之人不看重身体,追求灵魂的自根自体
有事物本身存在。但是,凭借身体无法看到这些事物本身之所是的最真实之处。 要探究事物本身,就要尽可能切近地认识每个事物
要凭借思想本身探究事物,脱离感觉的束缚,摆脱身体对灵魂的干扰 用最纯粹的思想力本身自根自体地探究事物
热爱智慧之人意识到,身体会让我们充满爱欲,欲望和恐惧,在身体的干扰下,灵魂无法开启明智之思。 因此,想要洁净地认知事物,必须摆脱身体,用灵魂本身去观察事物本身.
只有死后,灵魂才能脱离肉体
在活着时,人要尽可能让身体保持洁净,直到神让我们去死
苏格拉底因此对于死亡充满期待
何为洁净?
灵魂与身体脱离,保持自根自体
解脱灵魂,让灵魂脱离肉体是真正热爱智慧之人所热望的
正义,节制,勇敢以及明智本身就是保持某种洁净
西姆米阿斯
世人没有清楚意识到:真正热爱智慧之人值得承受去死
刻贝斯
追问灵魂不死的原因
为何人死后灵魂还在,并且具有某种明智
灵魂不死
苏格拉底
思考人死后,灵魂是否在哈得斯
所有具有生成性得东西都生于其反面
已死得东西从活着的东西生成而来,活着的东西从已死得东西生成而来
灵魂就在哈得斯
活着的人从已死得人生成而来,已死的人从活着的人生成而来
因此,已死得人的灵魂必然在某个地方,并在那里再次生成
知识就是回忆
苏格拉底
某人要回忆起什么,必须先前曾经懂得它
当一个人看到或听到或感觉到某种东西时,他会在认识这一个东西得同时联想到另一个。关于这两个东西得知识不是同一种知识。这就是一种回忆,他回想起了他曾经把握到得观念
举例
对世人的认识与对七弦琴得认识是两种不同的认识。人们在看到七弦琴和其他人时会在脑海中形成关于这个人拥有七弦琴得形象。这就是回忆
当有人感受到由于时过境迁和不再关注而已然遗忘的事物,也是回忆
看到某个东西会想起某个世人
回忆既源于相同的东西,也源于不同的东西
当某人由相同的东西回忆起什么的时候,他会思忖,这两个东西按相同来看是否少了让他回忆起来的那个东西
有相同本身
我们对于相等本身的认识来自于相等的东西的相等本身
相等的东西不等于相等本身
当某人看到一个东西时,会想:这个东西是这些东西的另一种性质的某种东西,但有所欠缺,不是那个相等性质的东西
思忖到这一点的人,必然在先前就已看到过相等本身
我们在出生前就已经把握关于某物本身之所是的知识
我们在出生时磨灭掉一些我们本身知道的知识,后来对于这些知识的学习实质上就是一种回忆
西姆米阿斯
人死后,灵魂是否仍然存在?
灵魂不死
苏格拉底
已证明:在出生前,我们的灵魂存在 需证明:在死后,灵魂会一点不少地继续存在
活着的生于已死的 已死的生于活着的
灵魂从死亡中进入生命,再从生命进入死亡。灵魂必然在生前存在,并且在死后继续存在
追问自己:什么样的东西要经受消散这一情感?在经受这一情感时,我们害怕什么又不害怕什么?灵魂属于这两种情感的哪一种?为了灵魂,我们应该害怕或是应该勇敢?
聚合而成的东西才会经受消散,怎样聚合就怎样消散 聚合而成的东西是多变的
看得见的总是不保持自己的样子
非聚合而成的东西是总保持自己样子不变的东西
看不见的总保持自己的样子
身体更像看得见的东西 灵魂更像看不见的东西
灵魂与身体一起考察某种东西就会变得迷茫不知所措
身体最像世人,最像会死的的东西,会分解的东西
灵魂自根自体的考察某种东西就不会不知所措
灵魂最像神,最像不死的东西,不会分解的东西
灵魂专注于以正确的方式热爱着智慧,实实在在地专注于轻松地去死
灵魂在与身体结合在一起时收到了身体的污染,在脱离身体时无法做到完全洁净合自根自体
两种灵魂
劣人的灵魂
不能洁净的脱离身体,其灵魂被迫先前恶劣生活方式的惩罚,直到灵魂被重新绑到身体上,被绑到某种习性上(按照自己的专注去到相同的类里)
好人的灵魂
洁净地脱离身体,他们曾致力于节制和正义(热爱智慧),去了最好的地方,重新到达了一种城邦合驯良的族类
热爱智慧之人远离基于身体的欲望,专注于自己的灵魂,不做与热爱智慧相反的事情,不做与洁净自身相反的事情,转向热爱智慧,跟随热爱智慧的引导
如何专注于自己的灵魂,热爱智慧
灵魂与身体绑在一起,无法自跟自体
热爱智慧勉励灵魂、解脱灵魂,向灵魂表明:不要相信感觉引导的东西
热爱智慧让灵魂只信任自己,信任灵魂自根自体地思想到的存在物的自根自体
灵魂要尽可能远离身体的欲望,快乐、痛苦合畏惧。并且理性地思考当人强烈地感受到快乐、恐惧 或欲望时,他所承受的是最大的恶,并且无法理性地思考这个恶本身
这种恶使灵魂与身体有了相同意见,相信身体的感觉,灵魂不能洁净地去哈得斯
西姆米阿斯认为不全面
以和音、七弦琴和琴弦为例
和音
某种看不见的东西
七弦琴以及琴弦
类似身体,具有身体形相
当七弦琴被打破或弦被割断,和音也会随之消亡,甚至比必死的东西更早消亡
灵魂就像某种和音,当身体灭亡后灵魂可能也会随之灭亡
刻贝斯的疑惑
赞同苏格拉底灵魂比身体更持久
疑惑:灵魂死后是否仍在某个地方?
灵魂在多次出生中会不会耗尽自身,会不会多次死的某一次死时终了,完全彻底地消灭
除非有人能够证明灵魂能够彻底不死和不灭,否则任何人将死时都会感到恐惧
苏格拉底
不要成为厌倦说法的人:缺乏技艺地信赖某人或某种说法,后来发现不可信,最终因受打击而厌倦所有人
不要让灵魂以为任何说法都不健全,而是认为我们自己还不够健全
对于“灵魂不死”的论证
总结西姆米阿斯与刻贝斯的疑惑
西姆米阿斯
灵魂由于具有与和音相似的形相,会先于身体消亡
刻贝斯
灵魂虽然比身体更持久,但是我们无法确定灵魂在反复的出生于死亡中会不会在某一次离开身体时正真消亡
两人都认可“求知就是回忆”
论证“灵魂不死”
针对西姆米阿斯“灵魂和音说”
西姆米阿斯认为和音时复合的事物,灵魂时某种和音,由琴弦组成;苏格拉底认为他要改变这种想法,因为西姆米阿斯不会接受在琴弦存在之前,和音就已存在
西姆米阿斯认为灵魂在进入身体之前就已存在,而灵魂存在时却是由尚不存在的东西组成。这两种说法时自相矛盾的
关于和音
和音是一种组合物,不引导而是追随那些组成它的东西
每一个和音在出现时都是被调试好的,彼此之间有区别,更多、更满或更少、更差
和音服从于组成它的东西
关于灵魂
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比不多也不少的是一个灵魂
两个和音相比也都不得不少不满的都是和音
灵魂完满的是灵魂
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比不会更多的分忧德性或劣性
和音也不会分有不协和音
灵魂会抵制身体,引导身体,主宰身体
总结:灵魂与和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不能将灵魂与和音作类比
针对刻贝斯的疑惑:希望证明灵魂既不灭也不死
刻贝斯认为灵魂是某种更持久的东西,但不一定是不死不灭的,当人们不确定灵魂不会死亡时,面对死亡总会畏惧(关于生存与消亡的问题)
苏格拉底就“生存与消亡”问题诉说自己的经历
苏格拉底年轻时欲求智慧,即“探究自然”
探究事物的原因:某一事物何以产生,消亡和存在
后来苏格拉底发现自己并不擅长这种考察
后来认同阿纳科萨戈拉:心智时事物的原因
放弃
转向对某物本身之所是的探究
假设有某种自根自体的东西,比如美
除了美本身之外还存在美的东西,这个东西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只有美本身才能够把某个东西造就为美的东西。 并且所有东西都是如此
相反的两物之间不会相互接纳。 刻贝斯认为这与前面所说:“相反的事物产生于相反的事物”矛盾
苏格拉底:之前讨论的是:相反的事物产生于相反的事物(这一事物本身具有相反的东西) 现在讨论的是:相反的自身不会产生与它相反的(相反本身,它们不接纳相互产生;相反的东西不会是与它们自身相反的东西)
三不仅是三,三还是奇数
三具有奇数之相,与奇数之相相反的是偶数之相。三是非偶数,偶数不会接纳非偶数
身体会活,会有灵魂;灵魂本身有活 死与活相反;灵魂不接纳死
灵魂不接纳死,也不会死不会灭
灵魂在哈得斯
灵魂不死也 不灭,灵魂就在哈得斯
灵魂在死后仍然存在
理念论:某物本身
灵魂回忆说:一种理念,有某物本身存在,自身不变。理念与可感世界的关系:一与多的关系; 相等本身与相等的东西也是一与多的关系
苏格拉底:灵魂不死,因此我们就要不仅为了今生,而且要为了万生万世而关心自己的灵魂
用节制、正义、勇敢、自由和真实来安顿灵魂
我们的灵魂在什么时候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为自己所做的辩护. 苏格拉底是真正爱欲智慧的人,肉体只会束缚他的灵魂,只有肉体死亡,灵魂才能正真获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