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花鸟
中国美术史中花鸟画从先秦到明清各画家概括,内容实用,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编辑于2024-05-11 16:48:38花鸟
先秦
青铜器纹样
动物类纹饰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
龙纹(夔纹、蟠龙纹、曲龙纹等)
凤鸟纹,包括凤纹和鸟纹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洛神赋》可见少量鱼、马等动物描绘,未有花草植物
隋唐
薛稷
创六扇鹤样
边鸾
北京八里庄王公淑墓,牡丹芦雁图,题材和样式应该与边鸾或边鸾传派有关亦有认为应是徐熙“装堂花\铺殿花”的 “祖型”。
精于写生,牡丹第一、正面鸟雀第一、折枝第一
曹霸
笔墨沉着、神采生动
韦偃
李公麟临韦偃放牧图
韩滉
用笔沉厚朴拙,造型准确,神情自然生动;五牛图
韩幹
人马体态丰园,骨肉匀停,形神兼备;照夜白图
五代
黄筌(宫)
师薛稷
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工致富丽、细腻逼真
徐熙
汀花野竹、水鸟渊鱼;清新洒脱、质朴淡雅;落墨为重,略施颜色
北宋
北宋初,皇家画院以黄体占统治地位,被画院视为标准。 中期,冲破黄家体制的局限,将徐黄二体结合起来,勾染结合,色墨融合。 北宋末徽宗画院,鼓励创新,徐黄二体继续发展,产生墨竹、墨梅 、墨花画法, 打破彩色花鸟—统天下的局面,花鸟画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黄居寀(宫)
黄筌子,细腻精工,富丽华贵
赵昌(宫)
徐黄融合的最初代表,自号“写生赵昌”; 用笔遒劲,逼真传神,设色清丽典雅,清劲秀逸
崔白(宫)
初承家学,后改学黄筌、黄居寀父子
墨为骨干,勾染结合,色墨融合;形象单纯、画风自然;真切动人,极富感染力 徐黄结合代表,打破黄氏体制工细笔法,转向工细与放逸相结合的新面貌。
徐崇嗣(宫)
徐熙孙,不用墨笔钩勒,直以彩色晕染,世称“没骨图”,也称“没骨花”
赵佶
两种画格,水墨,笔墨浑厚、气韵娴静、不尚铅华;工笔,构思、造型、敷色极佳,皇家色彩;
文人
尚意;具强烈自我意识;强化笔墨表现力,倡墨戏;梅兰竹菊题材
文同
苏轼表兄,人称文湖州,创 “湖州竹派”。 创水墨单色画竹,主“胸有成竹”,意在笔先而神在法外 以墨色浓淡刻画竹叶之阴阳相背,有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
苏轼
强调充分表达主观感情,尊重艺术本身规律性,艺术要讲究艺术性,不能干巴巴地说教
文同、苏轼变传统竹法,不用双勾着色,枝、干、叶均以水墨画,开创新风。但尚未摆脱形似的束缚,追求细致、真实。
南宋
南宋花鸟画,大体是沿袭北宋画院传统,梁楷、牧溪开创写意花鸟画,为元以后花鸟画的全面繁荣,开辟了新的思路。
李迪(宫)
兼宣和体、崔白体,承崔白,间作山水小景,师李唐
创了南宋花鸟新面貌;粗笔树石与工笔花鸟相结合
杨补之/扬无咎jiù
笔法清淡闲逸,以墨梅称于世,形神兼备
赵孟坚(宗室)
擅作白描水仙、松、竹、梅称岁寒三友, 风格清而不凡、秀而雅淡;“荒汀空谷之趣”
禅僧画家
法常/牧溪
以禅意作画,随笔点染,不拘形似,与文人墨戏相通,可视为文人画的一支
梁楷
创写意花鸟的先河;主观感情的抒发与笔墨技法的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辽金元
辽宁法库县叶茂台辽墓《竹雀双兔图》
装饰气味、生活气息浓厚强烈,可窥见花鸟画刚摆脱从属地位,开始形成独立画种的特点;也可看出辽代绘画与中原的密切联系
王庭筠
以墨竹著名,继文同后最有成就的画竹名家
元代整体突破两宋院体精工转向写意淡雅;墨笔花鸟流行;四君子为热衷题材;强调书画同源、以书入画
移民画家
郑思肖
不求肖似;借物抒情,客观物象只是表达主观的媒介;承宋代文人墨花传统,形更疏简;无根之兰
师米芾、文同
钱选
用笔质朴稚拙而意境脱俗,早期工丽细致而晚年转向清淡。
赵孟頫(宗室)
古木竹石,以飞白之笔法作石,劲挺之笔写竹,笔墨苍劲简逸,文人秀雅之气蕴于笔端
李衎kàn
承文同、王庭筠
设色,设色清雅、疏密有致;水墨,用笔沉着稳健,以墨色浓淡处理空间结构
柯九思
师法文同、苏轼;变繁为简,趋于疏逸
墨竹叶密而肥厚,叶势平出或下垂;强调以书入画
王冕
承杨补之
笔风劲健有力,所作喜为满构图,花密枝繁,生意盎然。
明
边景昭
承宋院体,宗黄筌工笔写生
妍丽生动、工致绝伦、雍容浑朴;开明代工笔重彩花鸟新风,开明代师法宋画之先河
孙隆
承徐崇嗣、赵昌没骨,宗梁楷、法常的水墨写意
墨色相兼的没骨写意新画法,潇洒放逸,又秀丽典雅,寄新意于法度之中,得妙理于豪放之外
林良
宗法宋代院体
“林良吕纪,天下无比”; 笔法简练而准确,写意而形具;兼融草书,道劲纵逸、以气势胜 以书入画,第一个引草书到绘画创作当中的“院体”画家,
吕纪
师边景昭、林良、孙隆,法唐宋诸家
工笔重彩、水墨写意两种,前者描绘精工,色彩富丽,法度谨严;后者粗笔挥洒,随意点染,简练奔放,富有气势和动感。
浙派
戴进
承两宋画院余续,少新意,但见功力
吴门
沈周
粗笔写意,杂糅宋元文人和禅画特点,发展出水墨花鸟新风
参法常
文征明
细秀飘逸;“文兰”之誉
唐寅
师沈周、林良
陈淳
师沈周、文征明
造型精当,严于剪裁,意境安适宁静,笔墨自由如意;一花半叶,泼墨欹斜;开明代写意花鸟的新格局
徐渭
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远离自然原型,不似之似之妙境 以水墨的干湿浓淡合理调配,收到墨分五彩的艺术效果,自谓“泼墨”,用笔奔放、大刀阔斧、纵横恣肆、笔墨飞扬、水墨淋漓; 赋予花卉强烈的主观情感,托物言志、寄物咏情,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清
陈洪绶
与其人物画并无二致,奇傲古拙之气,折中雅俗,富于装饰趣味
恽格
师徐崇嗣
重视写生,求逼真形似;为物传神,洗净铅华; 所画形象简洁精确,赋色浓丽,自成—格。 画面明洁光润,形神兼备,清新雅致; 有文人墨戏意趣;“写生正派”,与四王“山水正宗”相比肩
石涛
承徐渭
诗情与画意结合生发,开拓作品意韵; 自由率真、行笔爽利、水墨淋漓、峭拔流畅
朱耷
承林良、沈周、陈淳、徐渭
借古开今、自出性灵;夸张变形、简括凝练;大开大合、虚实相生;不拘成法、笔情纵姿
“扬州八怪”
师法造化、大胆取舍;不泥古人、各探灵苗;重生活感受、抒发性灵;倡诗书画印一体;世俗性、社会性;托物寄情、发些牢骚
郑燮
取法石涛,参徐渭笔意
用笔秀劲潇洒、布局疏密有序,天趣横溢;重诗书画结合
“眼前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 “学一半,撇一半”,“自探灵苗”,不泥古人
李鱓shàn
参石涛笔法
善用粗笔,不拘法度,任情挥洒,水墨融成奇趣
李方膺yīng
疏枝稀花,瘦劲硬挺,冷艳孤峭;笔意恣纵、简逸传神;在似与不似之间
金农
画竹不画石;画梅瘦而繁,千花方蕊,朱朱白白;运笔遒劲有金石气;奇异古拙
高翔
画梅风格疏秀
汪士慎shèn
密蕊繁枝、笔墨清劲
罗聘
师金农
黄慎
宗徐渭大写意
草书题诗,带有即兴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