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乳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岁之前)
一、神经系统的发展
结构的发展
大脑发育快、脑重增加1倍、细胞增大 分支增多、纤维增长、神经纤维髓鞘化
机能的发展
皮质兴奋机能增强
睡眠减少
皮质抑制机能开始发展
分化反应、消退反应、延缓反应
二、动作发展的规律
规律
▪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从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从躯干到四周
▪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手的动作发展及其意义
发展
新生儿的“抓握反射”是无条件反射
1~2个月 醒后常有无目的的抚摸动作
2~3个月 有吮吸自己手的动作
3~4个月 不管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
5~6个月 动作很快很准确,不相干的动作逐渐减少
6~7个月 左右两手的中心屏障消失,能逐渐做到双手配合
10个月到1岁以后 能进一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玩弄各种物体
1岁 两手动作进一步灵活,逐渐能准确的拿各种东西,做各种动作
意义
①手的动作发展出现在语言之前。它比语言更早地反应心灵世界,是乳儿心灵发展的镜子,通过手的动作发展可以了解乳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②手的动作促进儿童思维萌芽的发展,而思维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调节控制手的动作和发展。
③手是乳儿认识外界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性质及客观事物跟自己的关系,并认识自己的力量。同时还是跟成人交际的手段之一。
动作发展的意义
▪进一步发展乳儿的动作,具有精细的分工并协调一致、敏捷并且灵活和自由。
▪扩大乳儿的视野和对事物的认识,使她们可以主动的接触客观事物并从各方面认识物体。
▪为发展空间知觉,行程初步思维活动准备。
▪使乳儿心里得到极大满足
▪为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和早期学习准备条件。
▪发展乳儿的独立性
2.1语言产生的准备
反射性发生阶段
※新生儿出生的第一个行为表现是哭。
※一个月后,乳儿的哭声逐渐带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声
牙牙学语阶段
※语言知觉: 对语音敏感
※语词理解:
一定的声音代表一定的意义
用一定的声音表示某些意义
三、心理过程的发展
※习惯化
指乳儿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去习惯化
指在习惯化形成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的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感觉的发展
▪视觉:移视、追视
▪听觉:能辨别各种声音
知觉的发展
※图形知觉:乳儿特别容易被轮廓线复杂化和曲度吸引,对人脸有偏好。
※深度知觉:大概2~3个月左右时,有了对人物远近、深浅的认识,6个月有深度知觉。
记忆的发生和发展
0~3个月记忆的发展
▪3个月,当乳儿注视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能用👀去寻找,这表明儿童已有了短时记忆。
▪3~6个月,长时记忆有了发展,保持数天、数月。
▪6~12个月,对成人面目表情模仿表现。
四、乳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所谓儿童社会化,指的是一个新生儿从生物的人发展成为社会的人这样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儿童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学会适应社会的要求。
1.新生儿的交往行为的发展
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①依恋
如果乳儿失去母爱,得不到母亲或者看护人的亲近,那么乳儿的心理发展将会受到极大的摧残,从而造成乳儿智力低下,性情粗暴,行为野蛮。
▪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个月)
▪存在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特殊的感情连接阶段(6个月~2岁)
影响依恋的因素
母亲的影响
父亲的影响
②社会关系
⑴与父母的关系
母婴同步性
母亲和乳儿之间彼此不用语言,却能很好协调
父婴交往
①接触交往时间少
②父亲并非不敏感,不能干
③父婴交往在内容、方式、性质上的特点
⑵与同伴的关系
①儿童同伴交往经历了逐渐的由无到有
②第一次“同伴”是出现在乳儿两个月左右
2.乳儿的教养
👶期是新生儿期的继续,乳儿的营养,睡眠,卫生健康仍是成人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善于辨别乳儿发出的各种“信号”,及时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是保持乳儿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条件。
▪多和孩子交往,满足乳儿与人交往,身体接触的需求
▪重视感官和动作训练,经常为眼、耳、手、身体提供丰富而又事宜的刺激。
▪个性倾向性是建立在最初行为类型的基础之上,因此儿童出生后就应该注意个性品质的培养(1周岁形成)
1岁身高:70~75cm 体重:出生时3倍 脑重:出生时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