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物
中国美术史中人物画按朝代顺序整理的历朝历代的人物画家,知识点系统且全面,希望对大家有用。
编辑于2024-05-11 16:50:44人物
原始
新石器时代
人面鱼纹彩陶盆
舞蹈纹彩陶盆
可看作中国最早的人物画,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初具人物画雏形
阴山岩画
先秦
青铜器纹样
人物画像类纹饰
商 人面纹方鼎
战国 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
人物帛画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秦汉
人物、山水
墓室壁画
烧沟 61号西汉墓
“二桃杀三士”
画像石画像砖
山东嘉祥武氏祠
荆轲刺秦王
四川地区
戈射、 收获画像砖
帛画
马王堆1号汉墓
非衣
这一时期以人物画做主要元素,山水作为背景或天地图形而存在。人物大都侧面,表现相对严谨规律,山水还不具备审美价值,只体现出存粹的实用性
三国两晋南北朝
文学与艺术不依附于权势而走向自觉; 绘画直接取材于文学作品并重在表现仪态之美; 道家思想盛行,画家追求个人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玄学之风由此诞生; 佛教传入影响绘画、雕塑的样式,改变了人们对于图像基本观念的理解。
曹不兴
落墨为蝇,佛画之祖
“佛画之祖”
卫协
古画皆略,致协始精
曹仲达
曹衣出水,曹家样
疏体
张僧繇
张家样;笔才一二,而像已应焉;解放了春蚕吐丝式的线条
密体
顾恺之(官)
用笔紧劲连绵,高古游丝/春蚕吐丝描,确立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程式。
不始于顾,战国已有,如马王堆帛画
奠定了 “以形写神” 的理论基础,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秀润飘逸、紧劲连绵、富于节奏与韵律、婉转流畅、古意甚浓
高贵优雅、神情怅然、衣带飘举、神情婉约
陆探微
秀骨清像
《历代名画记》载为吸收书法用笔于绘画第一人,学王献之“一笔书”,成“一笔画”
隋唐
沿袭六朝传统,南北画风有融合之势,道教绘画勃兴,西域凹凸晕染法传入
阎立本(官)
张彦远评“六法该备,万象不失”。时人誉之为“丹青神话”。 自阎立本始,山水画不再依附于建筑宫苑,开始成为独立画科。
用笔细劲、设色深沉;重外貌特征刻画,表现人物性格、气质、神态
“大小尉迟”
用笔紧劲洒落,如 “屈铁盘丝”,设色沉着浓重,采用凹凸法,人物“身若出壁”
吴道子(官)
承张僧繇线条而有发展,援笔法于张旭,借鉴书法,与六朝陆、张一脉相承。
早期用笔工细,如铜丝萦盘,施以重彩 ;晚期行笔磊落逸势、笔力劲怒,称莼菜条,轻重多变,流畅而顿挫,富于节奏、运动感,满屏风动,称吴带当风。
设色线条为主,略施淡彩,称“吴装”;同时还一种笔法变化丰富的墨笔绘画,即“白画”,是一种无色彩的创作,可看作白描的先驱;宗教绘画样式称吴家样
张宣(官)
容貌艳丽、体态丰肥、生动传神;凄凉寂寥,冷落哀怨
构图疏密有致,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
周昉(官)
初效张宣
衣裳劲简;空虚无聊、愁苦哀伤; 画面工巧精致,线条圆润流畅、劲中有拙,着色丰富浓丽,人物丰颊肥体
️水月观音--宗教世俗化,周家样;
五代
五代初,依旧有吴道子传派的影响,至宋初,文人士大夫引领意识形态,崇王维,但依旧不出吴道子传派的影响。
周文矩(宫)
师周昉而更纤丽
多用颤动的“颤笔”画衣纹,线条瘦硬挺健又略带抖动和顿挫。
顾闳中(宫)
线条劲健洗练、细劲圆润;色泽匀净富丽、丰富和谐
北宋
宋初,吴道子一派风格样式;宋中期,从两个方面继续演进,在画法上由重着色走向水墨,如李公麟白描,梁楷减笔;在内容上重视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与可以借古鉴今、借古讽今的历史故事画。北宋晚期,开始流行禅画。
梁楷
承石格
人物画分两类:一类精妙严谨、造型准确,曰“细笔”,一类洗练放逸,曰“减笔”,多为宗教人物; 减笔继承石恪画法,更趋简练,启元明清写意人物画先河
李公麟
承吴道子、武宗元
重立意、重思想;擅表达人物个性情态; 创白描,单纯冼练、朴素典雅,吐出来笔墨线条本身的表现力
张择端(宫)
统一又富于变化,构图疏密有致,重节奏韵律、笔墨技巧,人物衣着、神情各异
宗教画家
武宗元
师吴道子
朝元仙仗图,构图布局疏密有致、富于变化;衣纹飘舞、线条遒劲,有吴带当风神韵
高益、高文进(宫)
“大高待诏”“小高待诏”,皆画大相国寺大殿两廊壁画
石格
喜画佛道人物,洈形殊状,不同凡响;二祖调心图
南宋
禅画进一步发展;现实生活题材作品大增,重民俗;历史故事画创作活跃,反映民族、家国问题矛盾
苏汉臣(宫)
制作级工,著色鲜润
表现了儿童形象及其游戏时天真活泼的情趣
李嵩
货郎图人物衣冠服饰笔法精细,设色艳丽,带有宫廷趣味,充满生活气息和市民情趣
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李唐
采薇图歌颂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辽、元
胡瓌
塞外景色、生活情态,曲尽其妙,称“绝代之精技”
画风严谨而富有民族特色;情节生动,人物写实
李赞华
承了李公麟以来人物画传统
耶律倍,擅本族人马,多表现契丹贵族骑射生活,分外生动刻画入微。
线条流畅劲挺、造型准确洗练、设色淡雅明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细节精致、富贵华丽;表现出元世祖的威武沉静
赵孟頫
人物鞍马,溯韩干,师李公麟
取法高古、笔法稚拙;设色浓丽凝重;颇具唐风遗韵
明
明清两代人物画整体衰微,在反映现实生活广度、思想内容深度、艺术作品感染力上远不及唐宋;画作大都局限于个人情感,至晚清更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谢环
山水师法荆、关和二米
杏园雅集笔法工细严谨,设色鲜艳; 反映现实且带有纪念性的群体肖像
浙派
题材有神仙道士、历史故事、隐士、樵夫、渔夫等;往往有两种笔格,粗笔和细笔;多山水背景的写意人物、树下人物
戴进
承南宋院体及南宋诸家
达摩六代祖师图,保留唐宋佛教画像特点,人物形象受南宋院体影响,行笔顿挫有力
吴伟
早年师李公麟,晚年参梁楷
柳下读书图,用笔潇洒劲健,多以侧锋运笔,锋芒毕露
杜堇
精白描,水墨白描法度严谨,颇似古人;山水人物严整有法,有马、夏痕迹
吴门画派
文征明
湘君湘夫人图,仿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
唐寅
“三白”,既吸收了张萱、周昉创造的“唐妆”仕女造型特色,又体现出明代追求清秀娟美的审美风尚。
细腰纤瘦、面容秀美、眼眉细小、樱桃小口、下巴尖尖
王蜀宫妓图,线条细劲流畅,富有弹性和质感;设色鲜明,既有浓淡、冷暖对比,又有巧妙过渡,整体丰富而和谐,浓艳中兼具清雅
仇英
临古功力深厚精湛,用笔古拙、设色典雅;有文雅清逸之韵致,又不离院体之框架
“南陈北崔”
陈洪寿
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遒劲,以艳衬雅 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平面装饰性效果
崔子忠
追求奇古,上追晋唐,旁涉院体、民间艺术;铁线描、战笔,屈曲转折,劲健有力
丁云鹏
早年取文征明、仇英,晚年自成一家
道释人物,造型夸张变幻,饶有装饰意趣,笔法遒劲,设色古雅;宁拙勿巧,宁丑勿媚
波臣派
曾鲸
虽作一图必烘染数十层,也只不过以中法参西法而已,传统技法仍是主要的
“写照如灯取影,妙得神情”;重墨骨、晕染
清
清初宫廷人物画占主要位置,中期达致盛期,但受制于帝王个人喜好,体现封建王权‘风格上融合画法; 中期扬州八怪与宫廷画风对峙,承写意,抒个性,题材广泛,表现下层人物,讽喻社会黑暗; 晚清,传统历史、风俗画被仕女画取代,宗教、封建伦理主题以不多,出现历史故事和文学小说中的妇女形象
扬州八怪
黄慎
早年工细,作工笔人物,中年后,用笔粗扩,以简驭繁; 以狂草⼊画,粗豪奔放,衣纹顿挫,大胆泼辣
金农
造型奇古,不求形似,以书入画;
“改费”
世俗气;纤细柔弱、削肩长颈、垂目低颐;病态之美;愁、怨、凄、庸、冷
改琦
擅名海内”;形象纤弱,运笔轻柔,设⾊清雅;含蓄内蕴,颇具匠心
费丹旭
秀美颀长,体态婀娜;⽤线流畅,设⾊雅致
郎世宁、王致诚
缺中国画神韵;受到皇帝牵制“不中不西”混血样式
焦秉贞、冷枚、丁观鹏
中法为主,西法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