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六专题 为新中国而奋斗,按照课程重点设计思维导图,逻辑清晰,结构明了,适合日常复习和期末复习,内容实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编辑于2024-06-13 11:31:19为新中国而奋斗
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战后国内外政治形势及其特点
国际格局变化
帝国主义受到剥削
德意志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
英法国家力量被削弱
只有美国利用战争,在经济和军事力量方面得到极大增强,成为战后世界头号强国,但资本主义的整体力量有所下降。
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社会主义苏联进一步巩固
东欧和亚洲部分国家开始建立人民民主制度
亚非兴起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日益瓦解。
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和人民群众的斗争不断向前发展。
逐步打破了以维持欧洲大国式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国内形势及其特点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经过8年抗战,中国人民已经接受了极大的锻炼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万人,解放区扩大到1亿人口,经过整份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高度的团结,中国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实现其基本历史要求的时机已经到来。
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
在长时间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力量。他们同广大人民处于尖锐对立的地位,因而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首领蒋介石认为,社会主义制度、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制度,都是不能行之于中国的。他主张,“领导素无政治经验之民族”,“非藉经过较有效能的统治权之行施不可”。而法西斯主义即为“统治最有效能者”。他们就是据此实行反革命军事独裁统治,来 维护帝国主义和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的。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在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始终没有占据统治地位。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尽管辛亥革命的流产已经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把这个方案重新提了出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一个时期内,一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人士更大力鼓吹过“中间路线”或“第三条道路企图在国民党坚持的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主张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权之外,另找一条道路,实际上就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这种方 案,对于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现实是一种批判,但在实际上却并不具 备现实的可行性。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他们的政治代表中国共产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提出
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日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族团结”的口号
重庆谈判
蒋介石愿意和谈的目的
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内战的准备。
诱使共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如果谈判不成,则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国民党蒋介石连续三次(四次)拍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参加谈判。
1945年8月28日
毛泽东在王若飞周恩来的陪同下去重庆谈判
1945年10月10日
经过43天的谈判,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避免内战
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号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蒋介石为什么敢于发动内战
国共两党在实力上存在相当的差距
国民党蒋介石由美国的强力支持
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进行和谈,以期利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
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时,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
国民党当局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表明苏联不支持共产党而支持蒋介石,使蒋介石认为无后顾之忧。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
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国性的内战。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
1946年11月12日蒋介石召开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1947年3月,国民党当局限期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战略防御阶段
时间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
地点
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1947年6月底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实施中央突破,千里跃进大别山
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
陈唐、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迫使国民党军处于被动地位,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由此揭开。
内线作战的人民解放军,包括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等,也在同时加紧发起攻击,渐次转入反攻。
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反攻,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
口号
内容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作用
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和全国人民的斗志。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947年5月-7月,召开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发布
是一个彻底反革命的土地纲领,保田参军的口号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第三条道路破灭
中国民主党派的成长
民主党派主要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
中国民族促进会(简称民促)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第三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民盟
并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
第三条道路的政治主张
第三条道路的破产
国民党公然污蔑民主同盟、民主促进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等受 “中共之命而准备甘为中共之心的暴乱工具。”
国民党解散民盟,标志着第三条道路的过程。
第三条道路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想让中国变成殖民国家)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1月
民盟领导人沈钧儒等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1948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 合政府。”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2号~11月2号
领导
林彪 罗荣桓
军队
东北野战军
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6号-1949年1月10号
领导
刘伯承 陈毅 邓小平粟裕
军队
华东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29号~1949年1月31号
领导
林彪 罗荣桓 聂荣臻
军队
东北野战军,华北野战军以及地方
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北京和谈
背景
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时间
1949年4月21日
内容
和谈失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占领南京
时间
1949年4月23日
内容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意义
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国民党偏安台北
1949年12月10日
蒋介石不止飞往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于11日宣布正式在台北办公。
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国民党统治大陆22年。)
政治上
在指导思想上背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使党员丧失政治信仰是中国国民党丢失政权的根本原因。
忽视作风建设,腐败与黑金政治盛行,使其丢掉民心是中国国民党丢失政权的关键原因。
派系纷争和组织涣散是中国国民党丢失政权的重要原因
国民党蒋介石的独裁专制、逆民主潮流而动是国民党失败的又一重要原因。
经济上
官僚资本与外国资本的巧取豪夺,使中国社会民不聊生。
国民党拒绝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使其在中国缺乏经济基础和广大农民的支持。
抑制改革的失败和通货膨胀,导致国统区经济的总崩溃。(蒋经国到上海开展打虎活动,但是只打虎不打苍蝇。)
军事上
蒋介石始终未能明了战争性质与人心向背对国民党军事失败的影响,而这正是国民党军事失败的悲剧所在。
南京国民党政权治军无方,出现管理上不可克服的弱点和指挥上的严重失误。
官兵对立与军民关系
新政协会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毛泽东论述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国体。
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斗争的伟大时代,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族革命的主要力量。
原因
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向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基本经验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