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1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2021年的考题竟然全都是论述题,知识点详细且全面,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帮助考研的小伙伴快速掌握文学史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考研,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必备复习资料分享,方便大家备考时翻阅查看,提高复习效率,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全题型导图解析,含有简答题、论述题、诗文赏析、现当代阅读等知识点。快来码住,上岸妥妥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2021华南师范715中国文学史考研试题思路
论述题
史记的叙述特色
地位
代表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
鲁迅称其“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叙述特色
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创立纪传体
十二本纪
纲领:统摄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三千多年的兴衰变革
十表
八 书
十二本纪的补充,形成纵横交错的叙事网络
三十世家
围绕本纪展开
七十列传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
体现
编排人物传记的高超技巧
分传
合传
标准
以类相从
举例
《游侠列传》
《酷吏列传》等
对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批判项羽“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子衿攻伐
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作用
使得人物传记血脉贯通
各篇拥有灵魂和主导思想
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条理清晰,游刃有余
《陈涉世家》秦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的形式
手法
顺叙、倒叙、正叙、侧叙等
场面描写精彩
荆轲刺秦王
笔法
白描、铺陈、渲染等
赏析杜甫《登高》
全诗赏析
七言律诗
杨伦“杜集七言律第一”
胡应麟《诗薮》“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写于晚年流落夔州时
前四句
登高所见秋景
一粗一细
一虚一实
为悲秋作准备
后四句
集中抒情
继续悲秋
思想情感
凝聚诗人毕生艰难求索而不遇的喟叹
蕴含悲壮之情
具有博大的胸怀
艺术手法
景中含情
即景抒怀
将风急、猿啸、鸟飞、木落与滚滚江水联系,绘成一幅急速流动的动图,构筑了全诗的流动感和整体感
声律安排
严整对仗
平仄安排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拓展词的意境,展现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对心灵世界的深广开拓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表现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和曲折性1
《摸鱼儿》
嘲讽抨击排挤妒忌自己的群奸小人
表现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
《清平乐》(茅檐低小)
描绘了一幅乡村风景画和人物速写图
艺术特色
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倚天万里须长剑”
”却笑将军三羽箭“
“红旗铁马响春冰”
“斩将更搴旗”
构成雄浑壮阔的审美境界
以文为词
移用古文辞赋中的章法、议论、对话等手法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采用辞赋的结构方式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连用问句探索月中奥秘
个性风格多变
刚柔并济
亦庄亦谐
《儒林外史》的创作特色
叙事方法
摆脱传统小说的传奇性,淡化故事情节
尊重客观再现,用寻常细事,精细的白描再现生活和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更贴近人的 真实面貌
用口语化的散文对客观景物作精确的、不落俗套的描写
改变传统说书人的评述模式,采取第三人称隐身人的客观观察的叙事方式
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视角和内心感受,写出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丰富了叙事小说的叙事角度
结构特色
传统小说结构方式
由少数主要任务和基本情节为轴心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
以心理流动串联生活体验
将几代知识分子放在长达百年的历史背景中描写
对百年知识分子的厄运进行思考,以此为线索把“片段的叙述”贯穿起来
没有主要人物和情节线,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
以时代为背景,中心主题明确,有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综合长短篇小说特点
有着思想家气质的文化小说,有着高雅品位的艺术精品
郭沫若《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
时间
1921年8月
内容
集中表现诗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彻底的革命主义思想
歌颂毁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精神与美好理想
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
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抒情主人公形象
“开辟洪荒的大我”
“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
大时代中诗人自我的灵魂、个性的真实袒露
不和谐的自我
骚动着、充满矛盾
否定自己的内心世界
结合作品,分析老舍的“京味儿”和幽默
京味儿
现象
是一种风格现象和文化现象
包含作者对北京特有风韵、人文景观、文化趣味的展示呈现
表现
取材表现出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大小杂院、胡同、四合院等北平市民生活场景
揭示北平社会文化心理结构
赞赏、陶醉于北京文化中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等
感伤、悲哀其“官样”排场及懒散的生活态度
俗白浅易的市民口语
有选择地使用北京土话以增加语言的地方风味
用“挺脱”描写祥子的身体
不夹杂文言词汇,不采用欧化文法
幽默
追求幽默缘由
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影响
北平市民市井气息及帝都文化氛围的熏陶
特色
“打哈哈”
以笑代愤的发泄
自我解嘲
风格多样,具有双重性
早期
迎合小市民趣味,显得幽默圆滑
自《离婚》始
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
谑而不虐,饱含温情的自我批判
融合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
使人忍俊不禁又不免掩卷深思
贺敬之和郭小川政治抒情诗的异同
身份
当代十七年文学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家
相同点
都善于写政治抒情诗并因此而得名
诗的情感、内涵相似,表达时代主旋律,气势磅礴,慷慨激昂
诗的形式都受到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影响
不同点
深沉严峻vs热烈明快
郭小川善于从事业的艰巨困难来激励人们的斗志
深沉、尖锐、严峻
贺敬之善于从事业的光明、宏伟来鼓舞人们的热情
热烈、明快、振奋
哲理性vs想象、夸张
郭小川
“融理入情、寓情于理”
豪迈奔放的激情中表现锐利的思想锋芒
贺敬之
运用夸张、想象、幻想的形式
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生活的赞美、理想的渴望
艺术形象:写实性vs概括性
写实性
生活中具体实在的东西,可感、可触、可见
小中见大,寓意宏远
形象概括性
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化抽象为其体,化无形为有形
分析《白鹿原》白嘉轩的形象
《白鹿原》
陈忠实的代表作
1994年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
陈忠实
注重从传统文化上反思历史
书写普通农民的传统道德情感
注重挖掘人物的文化心理
白嘉轩人物形象
践行仁义礼智信,是传统文化中正统人格的化身
作为族长,请朱先生拟定村规乡约
仁义对待长工鹿三一家
不克扣工钱
给鹿三的儿子黑娃置办学习用具
当对手鹿子霖被捕后,奔走设法相救
黑娃打劫白家,把白嘉轩的腰板打断,在其被捕后,探望和设法营救
坚守儒家文化传承,是儒家道德规范的践行者
身先士卒带领农民反对苛捐杂税
不惜自残为乡亲们求雨
积极创办义学
带头犁毁大烟苗等
狡黠、残忍、歹毒,是封建文化糟粕的守墓人
用虚伪狡诈的伪装换取了鹿子霖的风水宝地
对死去的6个妻子毫无感情,甚至记不起面貌
严厉拒绝小娥和黑娃进祠堂拜祖
以镇妖塔残酷镇压小娥的冤魂
女儿百灵逃婚,宣布她已死等
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内涵
真实可信、性格鲜明、有立体感的典型人物
性格的两面性,实质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矛盾性、复杂性的体现
诠释传统伦理文化,阐释对那个时代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