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章非关税壁垒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章非关税壁垒思维导图,非关税壁垒是指关税以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限制商品进口或出口的法律和行政措施的总称。
编辑于2024-07-09 14:44:53自考00089国际贸易 第十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1947年创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思维导图,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它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四章国际贸易与商务管制思维导图,商务管制是指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国家安全、促进公平竞争等目的,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限制措施。目的:包括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本国产业发展、防止不正当竞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自考00089国际贸易 第十六章 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于1995年1月1日建立,取代1947年创建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处理国家间(含单独关税区)贸易全球规则的唯一的国际组织,是多边贸易体制的组织基础和法律基础。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思维导图,区域经济一体化,亦称“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指同一地区的两个以上国家逐步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经济主权,采取共同的经济政策并形成排他性的经济集团的过程。它是伙伴国家之间市场一体化的过程,从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向经济政策的统一逐步深化。
自考00089国际贸易第十四章国际贸易与商务管制思维导图,商务管制是指国家政府或国际组织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国家安全、促进公平竞争等目的,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和限制措施。目的:包括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本国产业发展、防止不正当竞争等。
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
非关税壁垒的含义
1804名词解释
指各国政府除了关税以外的,用于限制进出口的措施
非关税壁垒的产生原因
1、加强竞争的需要
2、保护生态环境和国民健康
美国于1973年成立了消费品安全管理局
3、WTO允许正当的非关税“壁垒”
非关税壁垒的特点
2304简答题
1、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强的针对性
2、更加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更具有隐蔽性和歧视性
4、非关税壁垒不断增多
5、发展中国家难以应对
非关税壁垒的类别
1、关税管理措施和通关环节壁垒
2、一般进口数量限制
3、对进口产品征收歧视性的国内税费
4、技术性贸易壁垒
5、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壁垒
6、缺乏透明度的歧视性的政府采购
7、实施不合理的限制出口限制措施等
非关税壁垒管理
在关税贸易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中,各国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的非关税壁垒达成了协议,规定将逐步取消控制数量的非关税壁垒,保留并规范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以不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1、进口配额制
含义
又称进口限额制,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半年或一年)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在规定的期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不准进口,或者征收更高的关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它是实行进口数量限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类型
绝对配额
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额数,达到这个额数后,便不准进口
全球配额额
世界范围的绝对配额,对来自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一律适用
主管当局通常按进口商的申请先后或过去某一时期的实际进口额批给一定的额度,直至总配额发放完,超过总配额就不准进口
国别配额
在总配额内按国别或地区分配给固定的配额,不同的国家可以给予不用的额度
实行国别配额可以使进口国家根据它与有关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关系分配给予不同的额度
方式
自主配额
2110名词解释
又称单方面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完全自主地、单方面强制规定在一定时期内从某个国家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
协议配额
2010名词解释
又称双边配额,是由进口国家和出口国家政府或民间团体之间协商确定的配额
关税配额
是对一定数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数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
多用于农产品的进口
2、“自愿”出口配额制
2104名词解释
是一种限制进口的手段
是指出口国家或地区在进口国的要求或压力下,“自愿”规定某一时期内(一般为3至5年)某些商品对该国的出口限制,在限定的配额内自行控制出口,超过配额即禁止出口
3、进口许可证制
是指进口国家规定,某些商品必须事先领取许可证,才可进口,否则一律不准进口
进口许可证类别
进口许可证与进口配额的关系
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商品有无限制
公开一般许可证
特种进口许可证
WTO对进出许可的使用规范要求
1.使用前提
可以使用,但需防止不恰当地实施而导致贸易扭曲,并考虑到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及财政和贸易需要
2.使用的一般规范要求
及时公布必要的信息
简化申请和展期手续
对存在微小差错的申请不得予以拒绝
不得在外汇供应上实行歧视
允许安全例外和保密例外
3.自动进出口许可制度
2010名词解释
是指在任何情况下对进口申请一律予以批准的进口许可制度
常用于统计和监督
主管部门在收到自动许可申请后,应迅速批准,审批时长不应超过10个工作日
4.非自动进口许可制度
指不属于自动许可制度管理的其他进口许可制度
适用于对配额及其他限制性措施进行管理
使用规范要求
保证许可证管理的透明度
及时、公证地实施许可程序
合理分配许可证
对误差采取补偿措施
4、外汇管制
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来平衡国际收支和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一种制度
5、进口押金制
1610名词解释
又称进口存款制。在这种制度下,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率和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国家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现金,才能进口
这样就增加了进口商的资金负担,影响了资金的流转,减弱了进口的动力,从而起到了限制进口的作用
6、进口最低限价制
最低限价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进口商品的最低价格,凡进口货价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则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以达到限制低价商品进口的目的
7、歧视性政府采购
2404/1710名词解释
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政府机关自用或为公共目的而选择购买货物或服务的活动,其所购买的货物或服务不用于商业转售,也不用于供商业销售的生产
歧视性政府采购是指政府通过立法,优先采购国内企业的商品,构成了对别国广商的歧视,构成了对外国产品的非关税壁垒
WTO对政府采购的规范协议是指《政府采购协议》。《政府采购协议》只在WTO参加此协议的成员中使用,对未参加的成员不适用,该协议对采购货物的金额作出了界定,超过该界限的采购项目受到协议约束。
WTO对政府采购的规范
非歧视原则
透明度原则
公平竞争原则
对清单中列明的采购实体进行的达到或超过最低限额的政府采购,采购实体应为供应商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即实行招标
招标分为公开招标、选择性招标和限制性招标三种。公开招标和选择性招标应是优先采用的采购方式
8、海关任意估价
海关估价是指海关在征收关税时,确定货物完税价格的程序、很多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对进口商品通过提升税号、按照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计价等办法提高关税,为进口商品设置障碍,影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因此构成非关税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
含义,英文简称为“TBT”
1610简答题
是指各国为保证其进口商品的质量,或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或防止欺诈行为而设立的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
如果它们符合国际已有规则或科学、合理,就是正当的,不符合国际已有规则或随意设置或滥用,则是不正当和歧视性的
20世纪90年代之后,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最主要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特点
2204简答题/1610简答题
1.通过国家政府制定
2.内容广泛
3.复杂多样
4.不易分辨是否正当
5.发达国家一般居于主动地位
影响
1.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影响小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①发达国家由于科学技术发达,容易适应技术标准的要求
②发达国家居民消费水平和对商品的各种要求比较接近,对商品标准的要求不会产生很大差距,容易调整
③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与投资关系密切,相互依靠行很强,若出现针对性很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容易采取报复措施
④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化标准活动,力求将本国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现本国的利益,迄今为止,国际标准都是以发达国家标准为基础确立的
2.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影响远远大于发达国家
1810简答题
①由于技术水平低,发展中国家难以适应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从而影响出口
②发展中国家技术检验能力薄弱,往往不能达到发达国家技术检验的标准
③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标准,报复力不足
3.对整个国际贸易的影响
正当技术贸易壁垒
①有利于人类健康和安全
②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③优化出口国家的商品结构
④提升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标准化
⑤维护国家基本安全
⑥减少或杜绝不良的贸易行为
不正当技术贸易壁垒
①出现不公平贸易竞争
②影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
③加深技术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争端
④伤害发展中国家
⑤不利于正当技术贸易壁垒的确立
运用规范
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所有WTO成员要遵守《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适用产品范围
所有产品
制定、采用和实施技术性措施应遵守的规则
1.必要性规则
2.贸易影响最小规则
3.协调规则
4.对发展中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规则
技术法规、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的含义
技术法规是强制性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定
标准指经公认机构批准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非强制执行的关于产品特性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或指南,可包括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用于确定产品是否满足技术法规或标准要求的程序
及时通知
绿色贸易壁垒
含义
1604简答题
各国为了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自然环境,对进出口的农、畜、水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制成品,甚至服务,采用或实施必要的卫生及环境措施
成因
2210论述题/1910简答题
1.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要求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保护全球环境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而制订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于1996年9月开始陆续颁布
ISO14000要求:加强环保和污染预防;推动绿色革命,增加生态系统运转的生态存量,增强生态系统的转化功能;引导绿色消费;统一全球的环保评价标准
2.消费观念的更新
3.竞争的需要
4.应对“恐怖”事件
形式
1604简答题
1.技术标准
是指由公认机构核准的描述产品或有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一系列非强制性文件
2.环境标志
绿色环境标志是由政府部门、公共或民间团体依照一定的环境保护标准,向申请者颁发并印在产品及包装上的特定标志,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销售、使用,直到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害
1977年德国第一个推行“蓝天使”环境标志制度
3.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为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利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措施
(1)以立法形式规定禁止使用含有铅、汞、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
(2)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再利用的法律。
(3)通过立法设置标签标志规定。
4.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伤害,要求对进口产品进行卫生检疫的国家不断增多,检疫规定日益严格
5.管制制度
绿色环境管制是指保护环境而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
影响
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本相同
运用规范
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2310试述建立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前提以及成员方应遵循的规则
1.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保护人、动物、植物的生命免受食品和饮料饲料的添加剂、污染物等造成的危害
保护成员方领土内动物的生命免受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素及外来病虫害传入危害
保护成员方领土内植物的生命免受外来病虫传入危害;防止外来病虫害传入成员方领土内造成危害
内容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特别是最终产品标准
工序和生产方法
检测、检验、出证和审批程序
各种检疫处理;有关统计方法、抽样程序和风险评估方法的规定
与食品安全直接有关的包装盒标签要求等
2.建立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前提
①允许成员基于合理目标使用
②正当时用
③基于国际标准建立成员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3.成员方应遵循的规则
①非歧视地实施
②以科学为依据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③以国际标准为基础
④承认出口成员的合理措施
⑤根据有害生物风险确定保护水平
⑥接受两个概念
病虫害非疫区
病虫害低度流行区
⑦保持法规的透明度
⑧发展中成员享有的特殊待遇
WTO《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正确运用绿色贸易壁垒和抑制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做出了规范,但因存在以下问题,很难从根本上杜绝不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的运用
复杂性
不易分辨
超规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