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免疫系统疾病
儿科学:免疫系统疾病笔记,包括风湿热,过敏性紫癜,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等内容,本图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8-08 15:11:18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方剂学笔记分享。该思维导图合集系统梳理了中医的方剂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方剂分类、组成原则、煎药方法、功效应用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笔记分享。该合集系统整理了中医的中药学的核心知识点,从药材分类到功效应用,再到配伍禁忌,一应俱全。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siweidaotu思维导图分享,该指南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和医学进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规范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增补。
该系列学习笔记来源于近期指南,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适用于各科临床应用,不定时更新中。
在世界万物中,精神现象最为复杂。精神病学不仅与各医学学科关系密切,还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问题。精神病学的诊断主要是症状学诊断。所以在各医学学科诊疗过程中,有必要将精神病学运用其中,该系列导图根据《精神病学Psychiatry》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整理。
11.免疫系统疾病
风湿热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风湿热是与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急性肾小球肾炎、猩红热)感染有关的全身结缔组织的免疫炎性病变。 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膜及血管。反复发作可使患儿留下心瓣膜病。
2.发病机理
变性渗出期:表现为变性、水肿、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等渗出性炎症反应;心包膜纤维素性渗出,关节腔内浆液性渗出。本期持续约1个月。
增生期:本期特点是风湿小体(Aschoff小体)的形成。是诊断风湿热的病理依据,表示风湿活动。此期持续3~4个月。
硬化期:风湿小体中央变性和坏死物质被吸收,炎症细胞减少,纤维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心瓣膜增厚形成瘢痕。此期持续2~3个月。
(二)中医病因及病机
痹证的病因
内因:主要为体质虚弱 外因:风、寒、湿、热 病初多属实证,久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病机
本病起病较急,病情缠绵,且易复发。 感受寒湿 感受湿热 心脉痹阻 心脾阳虚 气虚血瘀
临床表现(五环星光下)
主要表现:心脏炎、关节炎、舞蹈症、皮下小节、环形红斑
心脏炎
心肌炎:临床可见心率加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心界扩大;心律失常。 心内膜炎: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 心包炎:心包摩擦音“烧瓶状”
关节炎
游走性多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大关节,不对称分布,表现为局部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经治疗后可痊愈,不留畸形。
最常见的主诉 发热和关节炎
发病前1~3周可有咽炎、扁桃体炎、感冒等短期发热或猩红热病史。
通常急性起病,而心脏炎和舞蹈病初发时多呈缓慢过程。
病初多有发热,热型不规则,有面色苍白、多汗、疲倦、腹痛等症状。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Jones诊断标准: 结合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在确定链球菌感染证据的前提下,有两项主要表现或一项主要表现加两项次要表现,提示风湿热高度可能。
风湿热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 心脏炎 多关节炎 舞蹈病 环形红斑 皮下小结
次要表现 发热 关节痛 风湿热既往史 血沉增高、CRP阳性 P-R间期延长
链球菌感染证据 咽拭培养阳性或 快速链球菌抗原试验阳性 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近期猩红热病史
(二)鉴别诊断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侵犯小关节较多,很少呈游走性,反复发作后遗留关节畸形。
结核性风湿病:为结核菌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关节炎,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可有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核等病灶,可伴有疱疹性角膜结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长期发热、贫血、脾大、皮肤瘀斑或其他栓塞症状有助于诊断,血培养阳性,超声心动图可看到心瓣膜或心内膜有赘生物。
治疗原则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
无心脏炎者卧床2周; 心脏炎无心脏扩大者卧床4周; 心脏炎伴有心脏扩大者卧床6周; 心脏炎伴心力衰竭者应卧床8周。
控制链球菌感染
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持续2~3周。(vs急性肾小球肾炎:青霉素10~14天)
抗风湿治疗
心脏炎时宜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关节炎患儿可使用水杨酸制剂。
对症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可加用地高辛,小剂量维持治疗。注意限制液体入量。 舞蹈症患儿可用巴比妥类或氯丙嗪等。 关节肿痛者应限制活动。
中医辨证论治
湿热阻络 寒湿阻络 风湿淫心 心脾阳虚 气虚血瘀
清热利湿,祛风通络。宣痹汤加减 散寒除湿,养血祛风。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 祛风除湿,通络宁心。大秦艽汤加减 温阳利水 真武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养血活血,益气通脉。补阳还五汤加减
预后及预防
(一)预后
(二)预防
初次发作的预防
复发的预防
是指对已患过风湿热的小儿进行预防。
首选药物为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每月肌肉注射120万单位以预防链球菌感染,注射期限至少5年,最好延长到成人期。
有风湿性心脏病者,宜作终身药物预防。
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类药物口服,每月口服6~7天,疗程同前。
过敏性紫癜
西医病因与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存在显著免疫异常。
中医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湿热;饮食失节;瘀血阻络;外感因素
病机主要为血热和血瘀。
邪热入血,迫血妄行,血不循经,热盛伤络是其主要病理基础。
病位在心、肺、脾,也可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也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可见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血尿、蛋白尿等,各种症状可以不同组合,出现先后不一。
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少数病例以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主要依靠典型的皮肤紫癜,或同时伴腹痛、便血、关节肿痛、肾损害等表现来进行诊断。
2.鉴别诊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细菌感染 急腹症
肾脏症状明显时应与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相鉴别。
中医辨证论治
风热伤络 血热妄行 湿热痹阻 胃肠积热 阴虚火旺 气虚血瘀
祛风清热,凉血安络。银翘散加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加减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四妙散加味 泻火解毒,清胃化斑。葛根黄芩黄连汤合小承气汤加味 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 益气活血,化瘀消斑。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中医病因病机
本病主要是外感温热毒邪,犯于肺卫,蕴于肌腠,侵犯营血所致。
本病初起病位主要在肺胃。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发热:持续性5天以上,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7~14天。
球结膜充血: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热退后消散。
唇及口腔表现:唇红干燥、皲裂、出血或结痂,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
手足症状:手足呈硬性水肿,继之手掌、足底弥漫性红斑,伴疼痛和僵直,持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的指、趾端大片状脱皮,重者指、趾甲也脱落。
多形性皮疹:发热2~4天可出现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样皮疹,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直径在1.5cm以上,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常为一过性。
心脏表现
常于发病1~6周出现,也可以迟至急性期后数月,甚至数年才发生。
可出现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和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冠状动脉炎伴动脉瘤和血栓梗塞可引起猝死。
其他
伴随症状偶见腹痛、腹泻及关节肿痛,少数患儿可出现肝肿大、黄疸,部分病儿可出现脓尿或尿道炎,偶有无菌性脑膜炎和间质性肺炎。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或有轻度贫血,血小板第2周开始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
2.血沉明显增快。
3.C反应蛋白增高。
4.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升高,以ɑ2球蛋白显著。
5.心电图改变,如ST段、T波异常及心律紊乱等。
6.超声心动图在半数病人可发现心血管病变,如心包积液、左室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及冠脉扩张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日本MCLS研究会(1984年)提出本病诊断标准应在下述6条主要临床症状中包括发热在内的5条即可确诊:
1.不明原因的发热,持续5天或更久。
2.双侧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3.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唇发红及干裂,并呈杨梅舌。
4.发病初期手足硬肿和掌跖发红,恢复期指趾端出现膜状脱皮或肛周脱屑。
5.躯干部多形充血性红斑。
6.颈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
(二)鉴别诊断
猩红热:发热、咽痛为初期症状,病后1~2天出现皮疹,为粟粒状弥漫性均匀皮疹,疹间皮肤潮红,指趾肿胀不明显,有口周苍白圈、帕氏线、杨梅舌等特殊体征,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有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球结膜充血及口腔黏膜改变,四肢末端无硬肿及脱皮。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单核淋巴细胞为主,占70%~90%,异常淋巴细胞达10%。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发热时间较长,无手指、足趾末端红肿,无掌跖潮红、球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口咽黏膜充血及杨梅舌,无冠脉损害等症状。可出现关节疼痛、类风湿因子可为阳性。
西医治疗方法
阿司匹林:为本病首选药
丙种球蛋白:宜于发病早期(10天以内)大剂量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使用,但不宜单独使用,可与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合并应用。泼尼松
潘生丁(双嘧达莫):适用于血小板显著增多或有冠状动脉病变、血栓形成者,加用
中医辨证论治
卫气同病 气营两燔 气阴两伤
清热解毒,辛凉透表 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 清热解毒,凉营化瘀 清营汤加减 益气养阴,清解余邪 沙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