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章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书本: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十二五”人卫版),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编辑于2024-09-22 15:39:26《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系统梳理了血液细胞分析、形态学识别、流式细胞术、凝血功能检测等核心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形式,助力医学学习者与从业者快速掌握临床血液检验精髓,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全面覆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精髓。该作品集以思维导图形式,深度解析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验流程、鉴定方法、药敏试验等关键词,助力医学检验人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系统整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该作品集以思维导图形式,精准覆盖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疾病诊断、实验室管理等关键词,助力医学检验人员快速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精髓。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系统梳理了血液细胞分析、形态学识别、流式细胞术、凝血功能检测等核心知识点。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形式,助力医学学习者与从业者快速掌握临床血液检验精髓,提升诊断效率与准确性。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全面覆盖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精髓。该作品集以思维导图形式,深度解析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检验流程、鉴定方法、药敏试验等关键词,助力医学检验人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思维导图》作品集,系统整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该作品集以思维导图形式,精准覆盖检验方法、质量控制、疾病诊断、实验室管理等关键词,助力医学检验人员快速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精髓。
细菌检验基本技术
细菌的生物化学鉴定技术
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
糖(醇、苷)类发酵试验
原理
不同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糖(醇、苷)类的酶,故分解糖类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尽相同,有的仅产酸,有的产酸产气❗
应用
细菌生化试验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试验,特别是对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尤为重要
大肠埃希菌可发酵葡萄糖及乳糖
沙门菌只能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
大肠埃希菌和志贺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但前者产酸产气,后者仅产酸
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
原理
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必须有分子氧参加的称为氧化型,专性需氧菌 细菌在分解葡萄糖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无氧发酵的称为发酵型,兼性厌氧菌 不分解葡萄糖的称为产碱型
应用
用于细菌种属间的鉴别
肠杆菌科——发酵型
非发酵菌——氧化型或产碱型
葡萄球菌属与微球菌属的鉴别,前者发酵葡萄糖,后者氧化葡萄糖
β-半乳糖苷酶试验(ONPG试验)
原理
有些细菌可产生β-半乳糖苷酶,使无色的ONPG水解为黄色的邻-硝基酚
无色→黄色 (+)
应用
主要用于迟缓发酵乳糖菌株的快速鉴定
(+) 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 (-) 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等
七叶苷水解试验
鉴别D群链球菌
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和沙雷菌属能水解七叶苷
甲基红(MR)试验
常用于大肠埃希菌和产气肠杆菌的鉴别,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 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等
V-P试验
一般与甲基红试验联用,前者为阳性的细菌,后者多为阴性
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试验
吲哚试验(靛基质试验)
原理
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可以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与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作用,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应用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硫化氢试验
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胱氨酸、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与铅或亚铁离子生成黑色硫化物
应用
肠杆菌科的鉴别
尿素酶试验
原理
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
肠杆菌科中的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的鉴定
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摩根摩根菌和雷极普罗维登斯菌阳性;斯氏和产碱普罗维登斯菌阴性
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
原理
苯丙氨酸脱氨酶,使苯丙氨酸脱去氨基,形成苯丙酮酸和游离的氨,苯丙酮酸与三氯化铁试剂结合形成绿色化合物
应用
特异性较高,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 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和普罗威登菌属 (-) 肠杆菌科其他菌属均为阴性
氨基酸脱羧酶试验
沙门菌属中除伤寒和鸡沙门菌外,其余沙门菌属的鸟氨酸和赖氨酸脱羧酶均阳性
志贺菌属中除宋内和鲍氏志贺菌外,其他志贺菌均阴性
碳源利用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肠杆菌鉴定
(+) 枸橼酸杆菌、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黏质和液化沙雷菌及某些变形杆菌 (-)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和耶尔森菌属
丙二酸盐利用试验
肠杆菌鉴定
(+) 克雷伯菌属和亚利桑那菌属
醋酸盐利用试验
肠杆菌科中埃希菌属(+),志贺菌属(-)
马尿酸盐水解试验
生成紫色化合物(+)
B群链球菌(+)
乙酰胺利用试验
非发酵菌鉴定
(+) 铜绿假单胞菌、去硝化产碱杆菌、食酸假单胞菌
呼吸酶类试验
氧化酶试验
原理
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氧化细胞色素C,然后氧化型色素C再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颜色的醌类化合物。使用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时,产物呈紫红色;使用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时,产物呈蓝色
应用
肠杆菌科和非发酵菌的鉴定,前者多为阴性,弧菌科、非发酵菌多为(+);奈瑟菌属、莫拉菌属也呈(+)
过氧化氢酶(触酶)试验
原理
过氧化氢酶可以分解过氧化氢产生气泡(氧气)
应用
G+c的初步鉴定(+)
硝酸盐还原试验
细菌的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均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均可产生氮气;厌氧菌如韦荣球菌等也能还原亚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其他常用试验
凝固酶试验
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及腐生葡萄球菌
卵磷脂酶试验
厌氧菌的鉴定
(+) 蜡样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诺维梭菌
DNA酶试验
(+) 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菌、变形杆菌
胆汁溶菌试验
鉴定肺炎链球菌(+)和α链球菌(-)
CAMP试验
鉴定B群链球菌
氢氧化钾拉丝试验
鉴定G-细菌
杆菌肽试验
鉴定A群链球菌
奥普托欣(OP)试验
原理
干扰肺炎链球菌的叶酸合成,几乎所有的肺炎链球菌都对optochin敏感,其他链球菌则耐药
应用
鉴定肺炎链球菌
O/129抑菌试验
弧菌科的属间鉴别
弧菌属、邻单胞菌属细菌、发光杆菌属对O/129敏感 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耐药
复合生化试验
克氏双糖铁或三糖铁琼脂培养基试验
该培养基以酚红为指示剂,含有葡萄糖和乳糖(蔗糖),葡萄糖:乳糖=1:10
肠杆菌科细菌的初步鉴定
动力-靛基质-尿素酶(MIU)试验
以酚红为指示剂的含色氨酸和尿素的半固体培养基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
培养基
定义
培养基是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混合营养基质
成分
营养物质
氮源、碳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
蛋白胨
氮源、缓冲作用
肉浸液
氮源和碳源
牛肉膏
营养价值不如肉浸液,但因无糖,可作为肠道细菌鉴别培养基的基础成分
糖(醇)类
碳源
血液
碳源、氮源、无机盐外还提供辅酶、血红素等特殊生长因子
观察溶血现象
鸡蛋与动物血清
非基本成分,但对于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则是必需成分
培养结核分枝杆菌的鸡蛋培养基、培养白喉棒状杆菌的吕氏血清斜面等
无机盐
生长因子
细菌生长所必需但其自身不能合成的物质
水
凝固物质
即赋形剂
琼脂
明胶
抑制剂
一类能抑制或减少非检出菌生长而有利于检出菌生长的物质
胆盐、煌绿、玫瑰红酸、亚硫酸钠、某些染料及多种抗生素等
指示剂
观察和鉴别细菌是否分解利用糖类、氨基酸等物质
酸碱指示剂
酚红、溴钾酚紫、溴麝香草酚蓝、中性红及甲基红等
氧化还原指示剂(厌氧菌培养)
亚甲蓝和刃天青
分类
用途
基础培养基
含有细菌生长所需基本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肉浸液、普通琼脂平板
营养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中加入血液、血清及生长因子等特殊成分
血琼脂平板(BAP)、巧克力色琼脂平板
选择培养基
含有抑制剂,多为固体平板培养基
SS琼脂平板
胆盐抑制G+细菌,枸橼酸钠和煌绿抑制大肠埃希菌,从而有利于沙门菌和志贺菌的分离
鉴别培养基
含有特定底物和指示剂
糖发酵管、克氏双糖铁琼脂(KIA)
选择+鉴别
SS琼脂平板、伊红亚甲蓝琼脂平板(EMB平板)、MAC平板
特殊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等
物理性状
液体培养基
增菌培养、接种纯种细菌观察生长现象
半固体培养基
观察细菌的动力、保存菌种等
固体培养基
平板: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等 斜面或高层:鉴定及菌种的短期保存
制备
pH=7.2~7.6
细菌的人工培养
无菌技术
细菌的接种与分离
平板划线法
分离单个菌落
分区划线法和连续划线法
琼脂斜面接种法
纯种增菌及保存菌种
液体接种法
增菌
穿刺接种法
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动力和生化反应
涂布接种法
纸片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计数
倾注平板法
饮水、饮料、牛乳及尿液等标本的活菌计数,纸片法药敏试验
细菌的培养方法
需氧培养法
临床最常用的培养方法
二氧化碳培养法
条件
5~10%CO2
方法
二氧化碳培养箱
烛缸法
微需氧培养法
5-6%O2,5-10%CO2,85%N2
厌氧培养法
厌氧罐培养法、气袋法及厌氧手套箱法
细菌的生长现象
固体培养基
光滑型(S型)菌落
粗糙型(R型)菌落
黏液型(M型)菌落
液体培养基
浑浊生长
大多数细菌
沉淀生长
链状排列的细菌,如链球菌、炭疽芽孢杆菌等
表面生长
专性需氧菌,常形成菌膜
半固体培养基
有鞭毛的细菌
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没鞭毛的细菌
沿穿刺线呈明显的线状生长
培养基的选择
血琼脂平板
适用于各类细菌生长
巧克力平板
含有Ⅴ因子和Ⅹ因子
适用于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细菌标本的接种
肠道选择培养基
检出目的菌,鉴定菌种
中国蓝平板、EMB平板、MAC平板及SS平板
血液增菌培养基
目前多为商品化培养瓶
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
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细菌形态学检查
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相差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
观察细菌、病毒的超微结构
不染色标本的检查
观察适用
细菌的动力及运动情况
常用方法
压滴法
悬滴法
临床应用
初步鉴定某些病原菌
霍乱弧菌
取疑似患者的米泔水样便,制成压滴或悬滴标本,高倍镜或暗视野下观察细菌动力,若见穿梭样运动的细菌,则同法再制备一标本片并加入O1群霍乱弧菌抗血清,若细菌的活跃运动现象消失,则为制动试验阳性
染色标本的检查
染料
碱性染料
碱性亚甲蓝、结晶紫及碱性复红等
多数细菌等电点(pI)在2-5之间,在中性、碱性及弱酸性环境中都带负电荷,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故细菌学检查中常用此类染料
酸性染料
伊红、酸性复红及刚果红等
中性燃料
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复合物
染色方法
革兰染色
细菌学检查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法
原理
细胞壁学说
G+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入,G-菌细胞壁疏松,肽聚糖层少,脂质含量多,乙醇易渗入
等电点学说
化学学说
步骤
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乙醇)→复染(沙黄)
结果
G+和G-
抗酸染色
原理
细菌着色后不被盐酸乙醇脱色的染色方法,可能与菌体中的分枝菌酸、酯类等有关
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初步鉴别细菌的目的
结果
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应用
临床上大多为非抗酸性细菌,一般只针对结核病、麻风病等疾病的细菌检查
荧光染色
应用
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的检查
负染色
原理
使标本的背景着色而细菌不着色
染料
墨汁(常用,隐球菌宽厚荚膜)、酸性染料如刚果红、水溶性苯胺黑等
应用
配合单染色法检查细菌的荚膜(无色透明)
特殊染色
应用
细胞壁染色、荚膜染色、芽孢染色、鞭毛染色及异染颗粒染色等
细菌菌落的描述:大小、形状、突起或扁平、边缘、颜色、表面、透明度等
CFU:菌落形成单位,活菌计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