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情绪与情感
这是一篇关于情绪与情感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情绪生理机制,情绪调节,情绪理论9,表情,种类,情绪情感概述。
编辑于2024-10-15 22:33:03情绪与情感
情绪理论9
早期情绪理论 ※※
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
理论
①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产物,情绪是对身体生理变化知觉,由生理变化引起 ②詹姆斯,情绪是对身体变化觉知(人由哭泣而悲伤,由打斗而愤怒) ③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结果,特强调血液系统对情绪影响
贡献
①强调机体变化/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作用 ②指出生理变化与个体情绪体验关系,具一定合理性,引后研
局限
①片面强调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忽略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作用 ②生理变化缓慢,无法解释情绪的骤变
坎农-巴德情绪丘脑理论
观点
①情绪中心不在自主神经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外界刺激引起神经冲动传至丘脑,丘脑把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体验,内脏骨骼肌信息引躯体生理反应产生情绪表达 ②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同时产生
贡献
看到了中枢系统和脑作用
局限
忽略外周生理变化的意义/大脑皮层调控/认知因素的作用
认知理论 ※※※(50)(13)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①刺激情景不直接决定情绪性质,外刺经人的认知评价估量才能产生情绪,其基本的过程: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②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合作结果:外刺作于感受器引神冲通内导神经传丘脑,再至大脑皮层,在此对刺激情景评估形成态度,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冲动传至丘脑交感神经引起血管/内脏变化产生情绪体验;
沙赫特认知情绪理论 (认知生理结合说)
实验: ①原理:实验结果可以预测:如情绪由生理唤醒状态单独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应该产生一样的情绪反应因生理唤醒状态都是一样的;如情绪由坏境因素单独决定,那么各组被试应该是在愉快的环境中感到愉快,在愤怒的环境中产生愤怒。 ②实验结果: 第二、三组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③解释:第一组被试能正确地估计和解释后来的真实生理反应,并将环境的影响也进行认知解释,因而能平静地对待环境作用。而第二、三组被试对真实生理的认知解释是错误的,情绪随环境不同而变化。由此可知在情绪的产生中,生理唤醒和环境都有影响,但认知过程则起着重要的作用。人脑皮层将环境、生理和认知信息整合起来后,产生了一定的情绪。 ④据此沙赫特和辛格推论情绪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产生起关键作用。
②三信息通大脑皮层整合产情绪 (工作系统“情绪唤醒模型”) a.第一亚系统:输入环境信息的知觉分析 b.第二亚系统:长期生活经验建立而来的对外影响内部模式(过去/现在/未来的展望) c.第三亚系统:认知比较器(知觉分析=过去经验与认知加工间比较),激活机构,与效应器相连
拉扎勒斯的 认知-评价理论
①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物,是个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有益反应 ②情活中人不仅受刺激影响,同时也调节自对刺反应,情活必有认活指导
③情活中人需不断评价刺事与自身关系,三层 a.初评价是人确刺事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关系程度 b.次评价是人对自反应行为调节和控制,经验起重要作用 c.再评价是人对自情绪、行为反应有效性、适宜性评价,反馈性行为
维度理论 ※※
三维理论
冯特,奠基
①愉快-不愉快②激动-平静③紧张-松弛
施洛伯格, 面部表情研究
①注意-拒绝; ②激活水平(睡眠-紧张) ③愉快-不愉快;
普拉切克
①强度/相似性/两极性 ②八基情:狂喜、警惕、狂怒、憎恨、悲痛、恐惧、惊奇、接受
四维理论
伊扎德:愉快/激动/紧张/确信度
兴奋/惊奇/害羞/愉快/悲痛/愤怒/厌恶/羞耻/轻蔑/恐惧/自罪感
环形理论
罗素(拉塞尔)
①愉快度:分愉快-不愉快 ②强度:中等-高等强度
高兴(愉快高强)/轻松(愉快中强)/厌烦(不愉中强)/惊恐(不愉高强)
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
①情绪分化,进化产物,存在不同体验的独立情绪,具动机特征,在机体适应和生存上起核心作用 ② 情绪是人格系统部分也是核心动力,与其他人格子系统建立联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 ③情绪自身是复杂系统:神经生理/情感体验/神经肌肉表情行为三子系统
情绪调节
个体管理、改变自己/他人情绪的过程,通过一定策略、机制使情绪在生理唤醒/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
类型
原因/反馈调节
情绪原因调整,情景选择修改/注意调整/认知策略
情绪激活后,增强/减少/延长/缩短反应等策略
情绪不同特点
修正调节(修消极)/维持调节(维积极)/增强调节(消极→积极)
维度
①生理调节
以一定生理过程为基础,调解过程存在相应生理反应模式(系统性)
②情绪体验调节
体验过强烈个体有意识调整
③行为调节
个体通过控制改变自己表情/行为
两方式:抑制/掩盖不适当表情、呈现适当交流信号
④认知调节
道奇等人,情绪、认知系统是信加过程中两子系统,情绪可是信加启动状态也可是背景
美国埃利斯,情绪ABC理论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同样前因A,产生不一样的后果C1/C2,是因为从前因-后果之间一定会过桥梁B(Bridge),桥梁就是信念和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得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
⑤人际调节
坎培斯
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尤是与个关密切人发出情绪信号对情调有大作用
过程※※
情绪调节过程模型
格罗斯,在情绪发生过程中展开,情绪发生不同阶段不同情绪调节
①情绪发生前
行为前环节情绪调节(原因调节):情境选择与修正/注意转换/认知改变
②情绪发生后
反应的情绪调节(反应调节):对情绪反应趋势(心理体验/表情/生理反应),主抑制表情
策略※(13)
回避和接近策略
情境选择策略,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常用策略
控制和修正策略
改变情境中不利情绪事件,通过控情境来控情绪过程/结果
注意转换策略
分心/专注两种策略
认知重评策略
认知改变,改变情绪事件的理解/评价
合理表情策略
通过恰当表情调节情绪
表情抑制策略
抑制将/正发生的表情
情绪生理机制
情绪脑中枢机制
①大脑皮层
积极左半球、消极右半球;脑电波变化:对α波影响大
②前额皮层
机能不对称
左PFC 趋近系统
促欲求行为,产积情,左PFC与抑郁症
右PFC 退缩系统
从厌恶刺激源撤退,威胁线索反应,产消情
③杏仁核
知觉和产生消极感情/厌恶学习;识别威胁或危险线索重要
④下丘脑
奖励中枢与惩罚中枢(情绪愉快、痛苦中枢)/表怒重要作用
⑤海马体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体——情绪调节
戴维森:情绪行为的背景调节,合适背景合适情绪
前部扣带回,情绪反应
布什:扣带回后上部-认知概念;扣带回前下部-情绪加工
⑥网状结构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机清,对情绪激活有重要影响(唤醒是情绪产生必要条件)
接受外刺上传激活情绪状态,接中枢信息下发冲动引情绪各外表(下行中转站/上行激活)
情绪外周机制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①情绪与唤醒模式
情绪伴随相同/独特唤醒状态?
②外部行为表现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声调表情(躯体神经系统自主随意运动)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
a.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 b.情绪活动后副交感神经系统
表情
情绪情感变化时的外部表现模式
具生物/社会性
先天、遗传、不学而能,也有后天学习模仿得来;基本表情(哭、笑、害怕等)相似,但不同文化下表情绪方式有区别
种类
①面部表情
用眼眉部/颜面部/口鼻部肌肉变化表现情绪,重要线索-口部肌肉变化
②姿态表情
身体/手势表情(手舞足蹈/振臂高呼)
③语调表情
语音特点,语调、语速、句子间停顿
种类
生物进化
①基本情绪
人动共有,先天不学而能;有独立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有不同适应功能
积极情绪
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情绪(快乐/兴趣/满足/爱等)
消极情绪
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
基本情绪 (艾克曼)
快乐、愤怒、悲哀、恐惧、厌恶、惊奇
伊扎德
8-11种:兴、惊、痛、厌、愉、愤、恐惧、悲、羞、轻蔑、自罪感
②复合情绪
两种以上基情组成的情绪复合体
伊扎德
人基本情绪11种,由产三复合情绪 ①基本情绪混合(兴趣─愉快、恐惧一害羞等) ②基本情绪和内驱力结合(性驱力一兴趣一享乐等) ③基本情绪和认知结合(兴趣─愤怒等)
罗素-环形理论
两维度(愉快/不愉快,中等/高等强度)组四类型
情绪状态 ※※※5
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外部表现
①心境
人平静持久的情绪状态,例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特点
①弥漫性:不仅对某事物且用同样态度体验对一切事物 ②时间长短取决于引起客观刺激性质、人格特征 ③心境倾向与调节由世界观、理想信念决定 ④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健康有很大影响
②激情
强烈爆发的持时短的情绪状态,常由对个人有重意事件引起, 伴明显生理变化/外部行为表现
特点
①持续时间短/爆发性/冲动性/确定指向/明显外部表现 ②意识狭窄:认活范缩小/理智分析能力抑制/自控能力减弱
③应激
对某意外环境刺激所作适应性反应
特点
①产生与人面临情景及对自能力估计有关 ②不仅引生理方面变化,也引心理方面变化
适应性综合征
情感(情感状态)※
①道德感
据一定社会道德标准道德标准评人思想行为时所产主观体验
爱国行为自豪;对爱国崇敬钦佩;助人为乐幸福感
②理智感
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求知、好奇、解决问题时的喜悦等
③美感
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对自然现象、人造物、人类社会的道德品质/行为特征引起的情感体验
情绪情感概述
人对客外事物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反映客外事物与主需间关系
①生理唤醒
情绪产生生理反应(血环/肤电)
②独主体验
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自我感受(最主要)
③外部表现
即表情(面部、姿态、语调),情绪情感皆有外表
关系 ※※
区别
①发生学
情绪受情景影响伴随明显生理变化; 情感具深刻社会意义与心理体验
②需要角度
情绪与个生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人和动物都具有;情感与人社需相联系的复杂稳定态度体验, 人特有心活
③表现特征
情绪具明显外部表现; 情感内蕴/内敛方式流露
④稳定性程度
情绪具情景/激动/短暂易变性; 情感具稳定/深刻/持久性
联系
都与人主观愿望和需要相联系,同一心理现象两不同方面,具有密切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①情感通情绪表达(离开情绪外在表现爱国情操无从表) ②情感影响情绪表现强度/形式/过程蕴含情感因素
功能※※
①动机功能
动机系统基本成分,激励人活动、提高活动效率
缺氧时恐慌
②组织功能
对其他心活有组织作用,行动也表现此点
③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人际间传信、沟思功能(通表情实现)
④适应功能
有机体生存、发展适应环境手段
婴儿一出生不用言语而是情绪传递信息,获得成人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