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文史
这是关于现文史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现文史的一些考试的知识点,适用于大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汉语言文学专业
编辑于2021-08-11 16:45:04现代文学史第四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夙愿,加上在有限条件下对人物进行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他们毕竟产生于“大跃进”时代,不可避免打上了“左”的胎记。
本图汇总了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文学的内容,包括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农民戏剧实验等。
大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史科目,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第一节概述的,根据考纲整理的详细知识导图。内容详细基本无遗漏,但不适合最后复习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现代文学史第四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夙愿,加上在有限条件下对人物进行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他们毕竟产生于“大跃进”时代,不可避免打上了“左”的胎记。
本图汇总了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文学的内容,包括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农民戏剧实验等。
大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史科目,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第一节概述的,根据考纲整理的详细知识导图。内容详细基本无遗漏,但不适合最后复习用
30年代文学
巴金
识记
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创作情况
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发表小说《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受克鲁泡特金政论《告少年》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受廖抗夫剧本《夜未央》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其早期世界观实质是“把革命民主主义的内核裹藏在无政府主义的外衣之中。”
最早的文学创作:发表于1922年的《文学旬刊》与1923年《妇女杂志》上的一些新诗和散文
1923,到上海、南京求学
1927,赴法国留学
1928年,在巴黎完成其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反响强烈
1928年底,回国居住在上海。
1929-1949:一共创作了18部中长篇小说,12本短篇小说集,16部散文随笔集,还有大量翻译作品。
1929-1936:63篇短篇小说,出版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一)(二)《沉落集》《神·鬼·人》和《长生塔》等10个短篇集
巴金主要小说作品
《灭亡》(1929)、《死去的太阳》(1933)、《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3-1940)、《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5)、《火》(第一部、第二部,1940,1942)、《憩园》(1944)、《第四病室》(1945)、《寒夜》(1947)
领会
巴金早期接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情况
受克鲁泡特金政论《告少年》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
巴金的短篇小说创作及其艺术上的特点
1929-1936:63篇短篇小说,出版了《复仇集》《光明集》《电椅集》《抹布集》《将军集》《沉默集》(一)(二)《沉落集》《神·鬼·人》和《长生塔》等10个短篇集
艺术特点
由于作家在创作上一贯偏重于感情的渲泄,因此形式上,巴金多“用第一人称写小说”
在人物塑造上,巴金注重对人的心灵的探索,并从人的心理的角度来透视社会,注意人的复杂性格,而不做简单的好人坏人的伦理判断
在小说结构上,巴金早期短篇小说中往往由一个说故事的主人公来对读者娓娓长谈,有时大故事里套小故事,或几个似乎互不相关的故事互相交织,但却表现了共同的主题
《憩园》的主要内容和艺术风格
主要内容:旧家庭出身的杨老三,因为寄生虫的习性,而最后被妻儿赶出家门,死在监狱里 以一座被称为“憩园”的公馆为背景,表现了杨、姚两个富贵人家共同的悲剧命运
艺术风格
作品中既有游子归家寻梦的怀旧情绪,又有对人事变迁的哀伤、感慨,对于自己笔下这些行将衰亡的人物,巴金也是同情多于愤怒,叹息多于批判,这就使作品通篇蒙上了一层凄美的、抒情的调子,其文字也相当舒缓、婉约
其构思也别具一格,作品把两个互不相关的家庭故事巧妙的扭结在一起,写杨家主要以倒叙交代,写姚家则突出情节的不确定性、传奇性,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了一种韵味丰盈的复调关系。
《憩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个故事的总叙述者“我”,这个“我”一方面冷静地、客观地叙述着杨、姚两家的悲欢离合,一方面则不时地从故事中跳出,以局外人的身份评说着笔下的人事沧桑,从而起到了一种较好的间离效果,给予读者以别样的阅读感受
运用
《激流三部曲》的主要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特点
主要思想内容
控诉封建家庭制度
作品喊出了青年一代的呼声
作品以批判旧家庭制度为窗口,进而对整个旧社会旧制度进行了批判。
人物形象塑造
高觉慧是一个新人的典型。高觉慧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叛逆性。觉慧的主导性格是叛逆,但诚如作者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大胆”而“幼稚”的“叛徒”,他既有大胆的一面,又有幼稚的一面。“大胆”表现为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而“幼稚”则表现为他思想上的局限。作者真实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性,才使这个形象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更加能深刻地反映出从旧营垒走出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反抗旧社会旧制度的同时,自身所必然带有的某种矛盾性。作品通过这个形象表明,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庭、个性解放,仅仅是第一步而已
在专制主义重压下的病态灵魂——高觉新。他是一个重要的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
高太爷在《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家》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值得注意的人物形象。他是封建大家族的统治者,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作家着重突出了他性格中的专横、虚伪和孤独感。他专横暴戾、独断专行,又很虚伪,口头上仁义道德,实际上灵魂丑恶,奢侈荒淫。他临死前的“忏悔”,真实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作品还揭示了他处于新旧交替时代所具有的矛盾的文化心态。作品正因写出了这个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所以避免了反面人物脸谱化、漫画化的弊病。
主要艺术特点
作品具有很高的典型化程度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运用抒情化方式,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个性特征)
在结构上以事件为线索,以场面串联故事,形成网状结构
在风俗画的描写中寄寓作家强烈的道德评判
《寒夜》的主题思想、风格特征和突出的艺术成就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所经历的家庭破裂的悲剧,揭示了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暴露了抗战后期“国统区”的黑暗现实
风格特征
细腻入微的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寒夜》在艺术上的一个鲜明的特色。在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是静态的,孤立的,作者透彻地揭示了那些隐蔽的心理过程,并且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在对立的情势下的运动。
《寒夜》在艺术上的一个明显的、巨大的变化是由“热”而“冷”。《家》中对封建专制制度发出的剑拔弩张的“我控诉”和激情抒发的表达方式,在《寒夜》中开始变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更为冷静、客观同时也更为深刻的剖析。作品的笔调是冷峻的、气氛是肃杀的,就像作品的标题一样,给予读者的感受是逼人的冬夜的寒气。
突出的艺术成就
《寒夜》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在于详尽的刻画了汪文宣这个人物的屈辱心理,深刻地表现了他被侮辱被损害的病态灵魂以及造成他心灵创伤的社会原因。巴金通过这个小公务员的悲剧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从而使作品具有极大的批判力量。
巴金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意义和重要地位
另附
《激流三部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意义和重要的地位
首先,这部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并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全面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弊端和罪恶,指出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是现代文学史上抨击这一罪恶制度的一座丰碑。
其次,这部作品是现代文学史上反映“五四”精神的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虽然未直接描写“五四”运动,但却有“五四”风云的激荡,作品充分表达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反映了那一代青年人的奋起与追求,表现出了由“五四”所催生的崭新的价值观念
再次,《激流三部曲》对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这一题材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巴金学习借鉴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与技巧,形成了以偏重于情感抒发为明显特点的艺术风格。《激流三部曲》的问世,为我国现代中长篇小说走向成熟作出了贡献。
《寒夜》
是最能代表巴金40年代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一部长篇力作
《憩园》表现反封建主题方面特点
以一座被称为“憩园”的公馆为背景,表现了杨、姚两个富贵人家共同的悲剧命运
憩园的旧主人杨老三败尽了祖上的家产,而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又是他不屑于自食其力,最终酿成人生悲剧。憩园的新主人姚家父子依靠封建家族制度的遗产,过着腐朽没落的生活,结果走向破落
《憩园》揭示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其自身成员人性的扭曲与毒害,拓展了《家》的反封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