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建筑史
外国建筑史全章节思维导图,涵盖了各个国家和地区、各种建筑风格和流派,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
编辑于2025-02-19 15:04:37外国古代建筑史
I. 古代埃及建筑
四个时期
古王国时期:统一的奴隶制帝国
中王国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产生祭司阶层
新王国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结合
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公元前332年被马其顿王征服,公元前30年被罗马征服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
代表性建筑为陵墓
由“玛斯塔巴”逐渐演化为金字塔
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胡夫,哈夫拉,门卡乌拉;狮身人面像斯芬克斯
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前18)
峡谷峭壁开凿石窟陵墓
祭祀的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
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并重
充分利用环境条件,把皇帝的威严利用自然力来表现
建筑群艺术构思具有浑朴粗犷的气魄
利用严整轴线、对称构图手法,使人在行进中反复渲染陵墓气氛
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两层坪台,柱廊环绕
台阶式崖墓和崖庙的结合体
建筑顶端立有金字塔
中轴对称
哈特什帕苏墓
台阶式崖墓和崖庙的结合体
彻底淘汰金字塔
奥西里斯柱
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前11)
太阳神庙
轴线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一串密室
屋顶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而逐层缩小
埃德府神庙大门
卡纳克、鲁克索神庙
阿布辛波石窟庙
II. 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
乌尔山岳台(前3000)
古巴比伦(前19~前16)
亚述帝国(前8~前7)
萨艮二世王宫
人首翼牛像
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
伊什达城门
空中花园
建筑技术成就:饰面技术,琉璃砖
整面墙为一副画面,上下分几段处理,题材横向重复而上下各段不同
在大墙面上均匀地排列一两种动物像,简单的不断重复
波斯帝国(前6~前4)
帕赛玻里斯王宫
III. 欧洲“古典时代”建筑
爱琴文化
克里特(BC3000~BC1500)
克诺索斯宫殿
迈锡尼(BC1500~BC1300)
狮子门
泰仑卫城
异同点
一个粗犷雄健,一个纤秀华丽
一个有极强的防御性,一个毫不设防
以正室为核心的宫殿建筑群布局
以分散的院落通风采光
布局不规则,没有轴线
工字形平面的大门,上粗下细的石柱
古希腊建筑
荷马时期(前12~前8世纪)
古风时期(前7~前6世纪)
纪念性建筑形成
柱式定型
多立克柱
爱奥尼柱
古典时期(前5~前4世纪)
纪念性建筑成熟,建筑繁荣昌盛
科林斯柱
雅典卫城
卫城布局
卫城山门
胜利神庙
帕提农神庙
伊瑞克提翁庙
希腊化时期(前4~前2世纪)
室内会堂与半圆形露天剧场
埃比道鲁斯剧场
现存最完整的露天剧场
宗教建筑新形制
市场代替庙宇成为城市的中心
宗教趋于神秘
宙斯祭坛
集中式纪念建筑物
奖杯亭
莫索列姆陵墓
围廊式灵堂放在基座上,顶上金字塔,塔上铜像
市场敞廊和叠柱式
阿索斯中心广场
平面梯形、周围柱廊限定空间,市场和广场的建筑有统一倾向
敞廊两层叠柱式:上层爱奥尼,下层多立克
街坊和住宅
三合院和四合院
明厅式住宅
圣地和庙宇的演进
柱式的演进
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
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克柱式
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技术
天然混凝土
摆脱承重墙
拱顶体系
肋架拱
柱式的发展与定型(继承希腊)
柱式同券拱结构的矛盾--券柱式
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叠柱式、巨柱式
柱式和罗马建筑巨大体积之间的矛盾--复合柱式
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成就
总结早期罗马和希腊实践经验
奠定欧洲建筑科学基本体系
建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缺点
有意忽视共和末期以来券拱技术和天然火山灰混凝土的重大成就
苛细柱式比例
文字晦涩
古罗马建筑矛盾
为侵略战争服务
凯旋门
为腐朽生活服务
剧场(筒形拱架起观众席,摆脱自然地形限制)
马采鲁斯剧场(半圆形)
公共浴场
卡拉卡拉浴场
角斗场
大角斗场(叠柱式,立面和谐统一)
广场
共和时期:公共活动场所,开放的,自由布局,建筑独立
罗曼努姆广场
帝国时期:皇帝纪念物,封闭的,轴线对称
凯撒广场:定下了封闭的、轴线对称的、以一个庙宇为主体的广场新形制
奥古斯都广场
图拉真广场:轴线对称,多层纵深布局
庙宇
万神庙:罗马穹顶技术最高代表,集中式构图,单一空间
住宅
天井市住宅
公寓
山坡住宅
阿德良离宫
戴克利提乌姆宫
IV. 欧洲中世纪建筑
拜占庭建筑(330~1453)
穹顶和集中式形制
穹顶和帆拱
希腊十字
教堂平面为十字形,与中央穹顶平衡的四面筒形拱等长,或四壁用穹顶代替筒拱,形成集中式建筑形制
装饰艺术:内部精致,外观朴素
玻璃马赛克和粉画
石雕
圣索菲亚大教堂
集中式,穹窿覆盖的巴西利卡,希腊十字
帆拱、穹顶、鼓座
彩色玻璃窗.,彩色大理石贴面
外形没有独立艺术处理,穹顶没有充分体现
圣马可教堂
中央大穹顶和四面4个小穹顶都用鼓座高举,以中央的为最大最高,在外观上显现出一簇5个穹顶
东欧的小教堂
穹顶逐渐饱满,形成垂直轴线,完成集中式构图
西欧中世纪建筑
早期基督教建筑(西罗马灭亡~10世纪)
封建分裂状态和教会内部教派林立,教堂形制基本继承古罗马巴西利卡
特点:券拱技术失传,采用木屋架,形体简单,墙体厚重,砌筑粗糙,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
代表建筑:罗马圣保罗教堂、圣约翰教堂
罗曼时期(10~12世纪)
承袭早期基督教建筑,平面仍为拉丁十字,西面有一、两座钟楼
修道院教堂(10世纪开始)
朝圣狂热,主要建造者为修道士,强调生活简朴
横厅发达,凸出小礼拜室,半圆形环廊,采光塔,圣坛装饰华丽
城市教堂(11世纪开始)
特点
门窗抹成八字,斜面上密排线条
装饰变多,西面造钟塔
墙体沉重,墩子或拱顶,狭高中厅和侧廊,深远祭坛,室内昏暗
内部追求构图完整统一
代表建筑:比萨主教堂群
哥特时期(12~15世纪)
宗教占主导,市民文化冲击
对立联系(市民文化同宗教之间的矛盾)
教会求同神学教条结合
工匠求同现实理想结合
哥特式教堂结构特点
骨架其余部分填充券作为拱顶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
飞券卸去荷载力,使中厅可以开大的侧高窗,大面积彩色玻璃窗
全部使用尖券和尖拱,侧推力较小,有助于减轻结构
教堂形制
骨架券(框架式)、飞券、侧高窗、尖拱顶、飞扶壁、束柱、玫瑰花窗、拉丁十字、门、西立面
代表性建筑
法国:巴黎圣母院、亚眠主教堂、韩斯主教堂、圣德尼教堂--第一座哥特式教堂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
德国:科隆主教堂、乌尔姆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
意大利中世纪建筑
比萨教堂
罗曼风格,空券廊装饰
威尼斯总督府
四合院式,哥特,伊斯兰
西班牙中世纪建筑
哥多瓦大清真寺
阿尔罕布拉宫
V.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建筑(15~18世纪)
风格特征:抛弃哥特式建筑风格,采用古希腊罗马柱式构图,体现和谐与理性
早期(15世纪,佛罗伦萨为中心)
伯鲁乃列斯基
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1431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结构
双圆心穹顶
骨架券结构
内外壳中空式双层拱墙,内置楼梯可登顶
意义
西欧第一个建在鼓座上的大型穹顶
在建筑中突破教会的精神专制的标志
使用鼓座,穹顶完全表现出来
标志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普遍进步
育婴院(1419年)
立面采用了科林斯式券柱式敞廊和水平檐部等古典手法
柱廊结构是拜占庭样式,逐间穹顶覆盖,帆拱承接
前面是长方形的封闭式广场
巴齐礼拜堂(1420年)
矩形平面的集中式教堂
内部和外部形制由柱式控制
米开罗佐
美第奇府邸
立面构图为了追求稳定感,三层墙面各层处理不同
底层以粗石砌筑
二层用平整的石块,但留较宽与较深的缝
三层是磨石对缝
檐口较厚,出挑约2米,其厚度与窗洞比例相同
盛期(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叶,罗马为中心)
伯拉孟特
罗马坦比哀多(1510年)
集中式形体,饱满的穹顶,圆柱形的神堂和鼓座,多立克柱廊
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
小桑迦洛
罗马法尔尼斯府邸(1546年)
拉斐尔
佛罗伦萨潘道菲尼府邸
温柔雅秀,外墙采用了粉刷与隅石结合,反映了文艺复兴盛期在手法上的探求
米开朗琪罗
风格:把建筑当雕刻对待,巨柱式,圆雕装饰,不严格遵守结构逻辑
佛罗伦萨劳伦齐阿纳图书馆
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
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
珊索维诺
圣马可图书馆
晚期(16世纪下半叶,维晋寨为中心)
两种倾向
泥古不化,教条主义的崇拜古代
追求新颖尖巧的手法主义
帕拉第奥
维晋寨巴西利卡
帕拉第奥母题
圆厅别墅(1552年)
奥林匹克剧场(1584年)
第一个把露天剧场转化为室内剧场
1570年出版《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
尤利亚三世别墅(1555年)
扩大纵深
力求开敞,削弱室内外的界限
把地形的高差引进到建筑中来
1562年发表《五种柱式规范》
广场建筑群
佛罗伦萨安农齐阿广场(阿尔伯蒂)
早期的,最完整的广场
三面券廊,强调了纵轴线
罗马市政广场(米开朗琪罗)
平面梯形,不对称,轴线,梯形短边开敞,大台阶
圣马可广场
大、小两个梯形广场组合而成,空间变化丰富
活跃的理论
阿尔伯蒂《论建筑》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五种柱式规范》
圣彼得大教堂
建造过程(1506年~1612年)
伯拉孟特的方案
希腊十字式(1506~1514)
拉斐尔
旧拉丁十字
帕鲁齐
1534年重新进行,恢复集中式未成功
小桑迦洛
1536年,整体维持拉丁十字,东部接近伯拉孟特,西部希腊十字代替巴西利卡
米开朗琪罗
1547年恢复伯拉孟特设计的平面
维尼奥拉
1564年,设计了四角的小穹顶,引进拜占庭建筑
玛丹纳
拆除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正立面,在希腊十字前增加一段三跨的巴西利卡大厅,穹顶统率作用丧失
伯尼尼
意义
穹顶是真正球面的,整体性强,轮廓饱满
圣彼得大教堂遭到损害,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结束
巴洛克建筑
特征
炫耀财富,追求新奇,趋向自然
早期巴洛克(16世纪末~17世纪初)
维尼奥拉
耶稣会教堂(1575年)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拉丁十字
节奏不规律,爱用双柱
突出垂直划分,叠柱式,基座、檐部、山花断折
强烈的体积和光影变化
有意制造反常出奇新形式
制造建筑的动态,不稳定,空间流动
晚期巴洛克(17世纪后)
波洛米尼
1667年圣卡罗教堂
内部空间椭圆
伯尼尼
1678年圣安德列教堂
1586年圣彼得教堂广场
封丹纳
17世纪上半叶波波洛广场
VI. 亚洲封建社会建筑
中古伊斯兰建筑
范围
7~13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建筑
14世纪以后的奥斯曼帝国
16~18世纪的波斯萨菲王朝,印度,中亚等国家建筑
主要建筑类型:清真寺,陵墓,宫殿
清真寺主要形制
封闭式庭院,周围有柱廊,院落中有洗池,朝麦加方向加宽做成礼拜殿
代表实例
耶路撒冷的圣石庙
大马士革大清真寺(早期最大)
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
印度泰姬陵
伊斯兰建筑
清真寺
泰姬—玛哈尔陵
建筑群总体布局完美,陵墓是唯一中心
陵墓本身肃穆而又明朗形象
熟练运用构图对立统一规律
印度
佛教建筑
窣堵坡:半球形建筑物
石窟
支提窟
毗诃罗
佛祖塔
金刚宝座塔
日本
神社建筑
伊势神宫(6世纪神明造)
替造制
鸟居
北野神社(7世纪后寝殿造)
中国佛教传入日本
唐破风
佛寺建筑(6世纪传入日本)
早期佛寺(7世纪初,天皇统治)
特征
梁架系统
总平面的布局形制,内向的院落和对称轴线
主要的建筑类型,如大殿和塔
单栱,偷心造
法隆寺
日本现存最古老建筑
759年唐招提寺
鉴真和尚主持,中国唐代纪念建筑风格
中期佛寺(10世纪中叶后民族化和世俗化)
英雄主义和武士道士时代
阿弥陀堂
1053年凤凰堂
后期多风格化(13世纪至14世纪地方风格兴盛,武士阶层)
和式
继承唐代佛教建筑,加入神社建筑因素
架空地板,外墙板壁,木板顺向,伸出平台,补间蜀柱
唐式
随佛教禅宗从中国传入宋代江浙一带
平面布局依轴线做纵深排列,补间辅坐,下昂,重栱,计心造
天竺式
1192年净土堂
中国福建传去闽浙一代的建筑做法
都城与宫殿
都城
平城京
条坊制,左右京
平安京
条坊制
住宅形制
寝殿造(8~11世纪上层贵族)
正屋居中,前有池沼,两侧有配屋,以开敞游廊相连
主殿造(11~15世纪上成寝殿造,下起书院造,过渡形制)
没有游廊和厢房,殿身不对称,寝殿本身复杂化
书院造 (17世纪之后)
室内装饰,建筑地板架空成高床
茶室(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
草庵风茶室
与野趣庭院结合,小而求变
数寄屋风府邸
数寄屋风的书院造住宅是现代和风住宅前身
田舍风住宅
城郭
天守阁
园林
写意式
枯山水
回游式
回游式园林同明清园林区别
建筑物比重
用石不同
建筑小品
花草树木
VII. 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法国:波尔多剧院,万神庙,牛顿纪念堂(方案,部雷),军功庙,雄狮凯旋门
古典复兴
法国(罗马样式):万神庙,凯旋门
英国(希腊样式):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希腊样式):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罗马样式):美国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
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寨堡,追求异国情调
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
折衷主义
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
工业大生产和发展
英国水晶宫(帕克斯顿),法国埃菲尔铁塔,机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