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动机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教育心理学》张大均版第五章学习动机框架内容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可以直接背诵
编辑于2021-08-17 20:12:55第五章 学习动机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
动机和学习动机的含义
动机
含义
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活动
基本因素
内驱力
指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
诱因
指激发起个体定向活动的,能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外部刺激和情境,它是个体活动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活动趋向一定的学习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活动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
知识价值观
学习兴趣
学习效能感
成败归因
口诀:自学学成
学习动机的分类
口诀:省内见高主意哦不
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
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意识动机和潜意识动机
奥苏伯尔对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
认知内驱力
要求理解,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或解决问题地需要地基础上产生的
指向学习任务本身,即为了获得知识,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内驱力
通过胜任某种活动而获得他人尊敬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目标就是赢得某种地位或名次,外部动机
附属内驱力
获得或保持他人认可、赞许、关心、支持或友谊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外部内驱力
布罗菲的学习动机
普遍型学习动机
偏重型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作用
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方向
学习动机能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主观因素
需要和目标结构
成绩和年龄特点
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焦虑程度
客观因素
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
学校教育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口诀:强子续成鬼子母
强化论
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者认为,任何学习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用奖励、评分、竞赛等手段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评价
优点
采取奖惩的方法维持学习动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热情
多数学生没有成就感,会产生为了趋奖避惩而读书的心态
阻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
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自我效能论
班杜拉
含义
个体依据以往多次重复的经验,确定自己对某一特定工作是否有高度效能
功能
决定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和坚持
影响个体面对困难的态度
影响个体对新行为和已获得行为的表现
影响个体在活动中的情绪状态
影响因素
直接经验
间接经验
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
情绪唤醒水平
身心状况
启示
克服了传统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对教育实践有深刻的影响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以促进其设定合理的、能够实现的目标
设定目标
目标具体,且有明确的评估标准
有一定的挑战性
通过努力可以实现
长远目标分割成若干个子目标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
7个层次
口诀:李安蜀中知美食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与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主要观点
各个需要之间不但有高低之分,还有前后顺序之分,只有低一层需要满足时,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
较低的四个层次需要被称为基本需要(缺失性需要),是生存所需,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基本需要的强度会随着满足而减弱或者消失
较高的三个层次需要被称为成长需要,并不是人人具有,但对于人们适应社会生活有重要意义,成长需要的强度不会因需要得到满足而减弱或消失,反而增加
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基本需要是成长需要的基础,成长需要对基本需要有引导作用
理论应用
家长和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只有在各种缺失性需要都获得满足后,才会不断成长。
学生最主要的缺失性需要是自尊和爱,教师要做到民主、公平、理解、爱护、尊重学生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克服困难的意志以及创造的欲望
评价
优点
将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结合起来考虑对学习行为的推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被心理学界誉为最完整、最系统的动机理论
缺点
忽略了个体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
成就动机理论
含义
指个人在主动参与有关成败活动使,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完成目标并活动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
3个共同之处
促使人追求较高的目标
促使人以较高的水平达到目的
促使人追求成功、回避失败
理论内容
默里最高提出成就需要的概念
麦克莱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进一步研究,并用数学模型来说明
追求成功的意向
回避失败的意向
评价
优点
情感方面、认知方面统一,数学模型揭示变量和规律,证实了成就动机的合理性和客观性
缺点
忽视了外部因素的作用,成就动机与人格特征的关系尚缺研究
归因论
韦纳
含义
6种原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口诀:能怒人运神外
观点
成功
内部原因
骄傲、自满感
外部原因
满意感较少、产生侥幸心理
失败
内部原因
愧疚感
外部原因
较少愧疚感,且会生气
在取得同样成绩时,能力低者应该得到更多的奖赏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受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应该受到最低评价
意义
从学生的观点显示出学习成败的原因,了解学生的自我归因可预测其今后的学习动机
评价
优点
阐明了认知的重要作用
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具有高度概括性,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缺点
六因素三维度能否完全解释尚待验证
努力程度是否完全可控,其他因素是否完全不可控也有争议
自我价值论
科温顿
含义
从学习动机的负面着眼,探讨有的学生“为什么不肯努力学习”的问题
中心论点
自我价值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努力学习追求良好成绩是为了提升自我价值
不承认自己能力差,也不认同努力即成功,以达到既维护自我价值又逃避失败的目的
评价
优点
有助于对学校现实问题的解释
能力强的学生未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
缺点
缺乏系统的完整性
启示
着眼于教育目的,帮助学生在课业上获得成功而免于失败
目标定向论
德韦克
理论内容
掌握目标
掌握—趋近目标
掌握—回避目标
成绩目标
成绩—趋近目标
成绩—回避目标
启示
掌握—趋近目标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全面发展
成绩—趋近目标有助于学生采集积极行动取得较高的成绩
教师注重对学生掌握—趋近目标的培养
班级环境强调掌握目标,辅以适当的竞争、合作,使学生具有适当水平的成绩—趋近目标
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方法
培养
含义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指学生建立学习动机的过程,是学生学习动机从无→有,弱→强,错误、低级→正确、高级的发展变化过程
方式
成就动机的培养
意识化、体验化、概念化、练习、迁移、内化
口诀:一体盖帘钱呢
成败归因的培养
了解学生归因倾向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取得成败经验
让学生对自己成败进行归因
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直接经验培训
间接经验培训
说服教育
激发
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进行积极的评价
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境
竞赛与合作
学习动机迁移
外部学习动机和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转化
没有学习动机时,创设外部条件
一定学习动机时,培养内部动机
持久的内部学习动机时,激发外部动机,两种动机共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