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
教育学第六章学生与教师第一节学生笔记,主要包括学生的本质属性和学生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两部分内容。
教育学第一章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笔记,包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两部分内容。
教育学第一章第三部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笔记,主要包括原始教育和古代教育两部分内容,本图知识梳理清楚。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 教育学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一节 学生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
①学生是能动的主体。
②学生是具有思想情感的个体。
③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需要:
①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
②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③学生具有发展需要。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特点
(1)可塑性:身心发展还未定型。例如,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2)依赖性: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在家依赖父母,入学后依赖老师。
(3)向师性:教师是学生亲近、依赖、尊敬、甚至崇拜的对象。(榜样示范)
版本2
教育的对象:可塑性、依赖性、向师性
自我的主体教育: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最高表现)
发展人中的:与成人不同;有巨大潜能;发展需要
(二)学生的地位及其权利义务
1.学生的社会地位
(1)《儿童权利公约》:
①颁布时间:1989 年。
②颁布目的:对儿童社会权利主体地位的维护。(单选题)
(2)基本原则(填空题、选择题)
①无歧视原则。
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③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④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记忆口诀】吴二尊最佳/一无歧视两尊重一最佳
2.中小学生的身份
(1)国家公民。
(2)国家和社会的未成年公民。
(3)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总结: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填空题)
3.学生的权利
【补充】涉及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人身权。(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权利)
①身心健康权:
a.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
b.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
c.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身体检查。
d.安排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
②人身自由权:不得非法拘禁、搜查、逮捕和搜身。
③人格尊严权: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和变相体罚(针对个别学生)或其他有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
④隐私权:
a.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
b.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
不得随意公布学生的成绩和排名。
⑤名誉权和荣誉权:有权形成关于自己道德、才干及其他方面的正常的社会评价, 获得应得的积极评价或称号。
(2)受教育权。(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①受完法定教育年限。
②学习权。(参与教育教学权)
③公正评价权。
(3)财产权:
①财产所有权。
②著作权。
4.学生的义务(简答题)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记忆口诀】三遵守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