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卤代烃
这是一篇关于卤代烃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卤代烃的分类,卤代烃的命名,卤代烃的制法,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这是一篇关于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羧酸的分类和命名,羧酸结构,羧酸的制法,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这是一篇关于醛、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醛和酮的命名,醛和酮的结构,醛和酮的制法,醛和酮的物理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这是一篇关于醚和环氧化合物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卤代烃
卤代烃的分类
乙烯型和苯基型卤代烃
烯丙型和苄基型卤代烃
隔离型卤代烃
卤代烃的命名
与烃类似
卤代烃的制法
烷烃的卤代反应
自由基取代反应
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在光照、加热或催化剂作用下,被卤素(Cl₂、Br₂等)取代,生成卤代烃和卤化氢。
烯烃或炔烃的加成反应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的双键或三键与卤素、卤化氢(HX)或次卤酸(HOX)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卤代烃。
醇的卤代反应
醇分子中的羟基(-OH)被卤素(Cl、Br、I)取代,生成卤代烃和水。
与氢卤酸(HX)反应
乙醇与浓盐酸在无水氯化锌(Lucas 试剂,ZnCl₂/HCl)作用下生成氯乙烷(适用于鉴别伯、仲、叔醇,叔醇反应最快):C2H5OH+HClZnCl2C2H5Cl+H2O 反应活性:叔醇 > 仲醇 > 伯醇;HI > HBr > HCl。
与卤化磷(PX₃、PX₅)反应
乙醇与三溴化磷(PBr₃)反应生成溴乙烷:3C2H5OH+PBr3→3C2H5Br+H3PO3 五氯化磷(PCl₅)与醇反应生成氯代烃,副产物为 POCl₃和 HCl:C2H5OH+PCl5→C2H5Cl+POCl3+HCl
与亚硫酰氯(SOCl₂)反应
乙醇与亚硫酰氯(又称氯化亚砜)反应生成氯乙烷,副产物为 SO₂和 HCl(气体易挥发,产物纯净,常用方法): C2H5OH+SOCl2→C2H5Cl+SO2↑+HCl↑
芳环的卤代反应(亲电取代)
芳香烃(如苯、甲苯)在催化剂(FeX₃或 AlX₃,X 为卤素)作用下,与卤素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卤代芳烃。
苯与液溴在铁粉催化下生成溴苯和溴化氢:C6H6+Br2FeBr3C6H5Br+HBr
醛、酮的 α- 卤代反应
醛、酮分子中与羰基(C=O)相邻的 α- 氢原子,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易被卤素取代,生成 α- 卤代醛、酮。
丙酮在酸催化下与氯气反应生成 α- 氯丙酮: (CH3)2CO+Cl2H+CH2Cl−CO−CH3+HCl
氯甲基化反应
芳香烃与甲醛、氯化氢在浓盐酸和氯化锌作用下,引入氯甲基(-CH₂Cl),生成苄氯类化合物。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沸点
同类型卤代烃(卤素相同): 沸点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升高。
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烃(卤素不同): 沸点随卤素原子序数增大而升高(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强)。
同分异构体: 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分子间作用力减弱)。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
定义:卤代烃分子中的卤素原子(X⁻)被亲核试剂(Nu⁻)取代的反应,是卤代烃的典型反应。 通式:R−X+Nu−→R−Nu+X−
水(H₂O)/OH⁻强碱水溶液,加热(水解反应)
CH3CH2Br+NaOHH2OΔCH3CH2OH+NaBr
醇钠(RO⁻)醇溶液,常温
CH3CH2Br+CH3ONa→CH3CH2OCH3+NaBr
氰化钠(CN⁻)极性溶剂(如 DMF),加热
CH3CH2Cl+NaCNDMFΔCH3CH2CN+NaCl
氨(NH₃)过量氨,乙醇溶液
CH3CH2Br+2NH3→CH3CH2NH2+NH4Br
硝酸银(AgNO₃)乙醇溶液,加热
叔卤代烃:室温下立即生成 AgX 沉淀(如 (CH₃)₃C-Cl 与 AgNO₃反应迅速生成 AgCl 白色沉淀)。
仲卤代烃:加热后生成沉淀(如 CH₃CHClCH₃需加热数分钟才生成 AgCl)。
伯卤代烃:加热至沸腾才生成沉淀(如 CH₃CH₂CH₂Cl)。
乙烯型卤代烃(如 CH₂=CHCl):即使高温也不反应(因 C-X 键具部分双键性质,难以断裂)。
硫氢化钠(HS⁻)/ 硫化钠极性溶剂
CH3I+NaHS→CH3SH+NaI
Sn1 反应
分步进行(碳正离子中间体),仅与底物浓度相关,外消旋化(无选择性),叔 > 仲 > 伯,极性溶剂促进
Sn2 反应
一步协同(过渡态中间体),与底物和亲核试剂浓度相关。构型翻转(瓦尔登翻转),伯 > 仲 > 叔,极性非质子溶剂促进
消除反应
定义:卤代烃在强碱(如 KOH / 乙醇)作用下,脱去 HX 分子生成烯烃的反应,遵循扎伊采夫规则(Zaitsev Rule):优先生成双键碳原子上取代基较多的烯烃(即 “氢少去氢”)。
E1 反应
分步进行(碳正离子中间体),仅与底物浓度相关,碳正离子重排,弱碱性即可,极性溶剂稳定碳正离子
E2 反应
协同一步(过渡态),与底物和碱浓度相关,强碱性促进,极性非质子溶剂有利
与金属的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格氏试剂(Grignard Reagent)的制备
卤代烃与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烷基卤化镁(RMgX),简称格氏试剂。
有机锂化合物的制备
卤代烃与金属锂在乙醚中反应生成有机锂(RLi)。R−X+2Li→RLi+LiX
还原反应
卤代烃在还原剂作用下脱去卤素生成烃的反应。
催化氢化
金属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