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皮肤性病总论
守护皮肤健康,从了解开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屏障、感觉、调节体温等八大功能。皮肤病表现多样,包括斑疹、丘疹、水疱等原发损害和溃疡、瘢痕等继发损害。治疗需遵循原则,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系统药物,并掌握外用药的剂型选择。皮肤附属器如毛发、汗腺也参与代谢和防御。正确护理需注意药物吸收差异(如阴囊吸收最强),同时警惕激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科学认知是防治皮肤性病的第一步!
皮肤问题反复发作?一文理清皮炎湿疹与荨麻疹的关键要点! 【核心特征】 湿疹:急性期丘疱疹伴渗出,慢性期苔藓样变,对称瘙痒荨麻疹以风团速生速消为典型 发病关键: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 【诊疗重点】 湿疹分期治疗:急性期硼酸冷敷→慢性期软膏封包荨麻疹首选抗组胺药 诊断依据:斑贴试验查接触性皮炎,病史 皮损形态鉴别类型 【预防原则】远离诱因,顽固皮损需局部激素干预。
心脏检查全攻略:从视诊到听诊,一文掌握关键体征!通过视诊观察心尖搏动和胸廓畸形,触诊感知震颤与心包摩擦感,叩诊确定心界大小。听诊是核心,五大听诊区定位不同瓣膜音:二尖瓣区(心尖部)、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2肋间)、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2肋间)及三尖瓣区(胸骨左缘45肋间)。特殊体位有妙用主闭患者前倾坐位,二狭需左侧卧位。常见体征包括毛细血管搏动征、枪击音,提示主闭心包摩擦音警示心包炎。心超为首选确诊工具,尤其对瓣膜病和心衰评估至关重要。
这是一篇关于心电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心房肥厚和心室肥厚,心肌梗死。结构清晰,内容详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皮肤性病总论
皮肤结构
表皮
构成成分
角质形成细胞
主要构成细胞
起源于外胚层
黑素细胞
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
位于基底层和毛囊
朗格汉斯细胞
起源于免疫活性细胞
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和毛囊上皮中
功能:免疫识别和抗原提呈
梅克尔细胞
分布于基底层
层次
角质层
透明层
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颗粒层
棘层
最厚的一层
基底层
表皮通过时间:28d
角质形成细胞间及其与真皮间的连接
桥粒
半桥粒
基底膜带
位于真皮和表皮之间
组成结构
胞膜层
致密层
致密下层
其异常会导致表皮下水疱或大疱
真皮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皮下组织
脂肪
血管
淋巴管
神经
小汗腺
顶泌汗腺
皮肤附属器
毛发
生长期:3年
退行期:3周
休止期:3个月
皮脂腺
分布:掌跖和指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皮脂溢出部位:头面、胸背上部
汗腺
分布
唇红
鼓膜
甲床
乳头
包皮内侧
龟头
小阴唇
阴蒂
除上述外的所有皮肤
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
神经介质:乙酰胆碱
腋窝
乳晕
脐周
肛周
包皮
阴阜
神经介质:NE
青春期分泌旺盛
甲
皮肤功能
屏障功能
防护物理损伤
防护化学刺激
防御微生物
防止营养物质丢失
吸收功能
角质层时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吸收能力:阴囊>前额>大腿屈侧>上臂屈侧
感觉功能
分泌和排泄功能
体温调节功能
代谢功能
免疫功能
美学及社交功能
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
原发性皮损
斑疹和斑片
直径≤1cm为斑疹;反之为斑片
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
分类
红斑: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炎症性红斑→丹毒
非炎症性红斑→鲜红斑痣
出血斑
直径<2mm→瘀点
直径>2mm→瘀斑
色素沉着
色素减退斑
丘疹
为局限性、实质性的表浅隆起性皮损,直径≤1cm
斑块
为局限性、实质性的表浅隆起性皮损,直径>1cm
见于银屑病
风团
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可呈红色或苍白色
数小时消退,不留痕迹,伴有瘙痒
见于荨麻疹
水疱或大疱
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
直径≤1cm为水疱;反之为大疱,内含血为血疱
位于角质层下→白痱
位于棘细胞层→水痘、带状疱疹
位于表皮下→大疱性类天疱疮
脓疱
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
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结节
为实质性、深在性、可触诊的皮损
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
需触诊方可查出
囊肿
有囊腔结构、内含液体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位于真皮或真皮下
继发性皮损
糜烂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部分or全部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
愈后一般无瘢痕
溃疡
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
可深达真皮或更深
愈后有瘢痕
鳞屑
浸渍
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裂隙
线状的皮肤裂口
瘢痕
增生性
隆起、条索状,暗红色,较硬
萎缩性
略凹陷,表皮薄,局部毛细血管扩张
萎缩
痂
抓痕
苔藓样变
皮肤局限性增厚
常伴剧痒
皮肤病的治疗
治疗原则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细菌性皮肤病→抗菌
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
超敏反应→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瘙痒→止痒剂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粉剂或洗剂
糜烂、渗出较多→溶液湿敷
糜烂、渗出较少→糊剂
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糊剂、油剂
慢性皮炎→乳剂、软膏、酊剂
单纯瘙痒无皮损→乳剂、酊剂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
系统药物
抗组胺类
过敏性皮炎
荨麻疹
湿疹
抗H1
氯雷他定
西替利嗪
抗H2
西咪替丁
糖皮质激素
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性、抗休克、抗增生
主要用于变应性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不良反应: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
抗生素
抗真菌药物
用于真菌感染的皮肤病
常用药
灰黄霉素
多烯类
唑类
丙烯胺类
碘化钾
抗病毒药物
维生素类
维A酸类
免疫抑制剂
免疫调节剂
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