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科语文研究的专业术语
这是一篇关于专业术语的思维导图,对多个专业术语进行了详细阐释,主要内容包括:阅读,学科。涵盖学科认知、跨媒介阅读、分级阅读、学科、阅读期待等重要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写作能力导向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测评设计》胡向东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前言,测评的价值取向,测评目标与内容的确立,测评任务设计,结语。
这是一篇关于课程与教学论的思维导图,梳理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关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专业术语
阅读
跨媒介阅读
内涵
含义
“媒介”一般指传播介质,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既包括静态的纸质文本、图片,也包括动态的声音、动画、视频等电子文本。
“阅读”的内涵不再仅仅局限于对书面文字的识记、理解、鉴赏、评价,而是进一步拓展到对图片、表格、声音、视频等多元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
跨越并整合传统的静态纸质媒介和新动态电子媒介,获取处理应用多元信息的阅读方式
特点
多样、快捷、便利
任务群
在跨媒介学习共同体的支持下,通过阅读多种媒介的语言材料,了解其特点和规律,掌握跨媒介信息提取、呈现与表达能力,形成独立判断的过程。
阅读载体丰富多样
阅读主体高度参与
阅读交流深度融合
实施策略
1. 突出“媒介素养”与语文核心素养的融合
2. 追求课程资源的深度整合
3. 强调教学情境的应用性
4. 促进学习共同体主体多元化
5. 发挥过程性评价的优势
分级阅读
① 定义:根据不同人的年龄能力水平差异,选择不同难度等级的阅读的一种方式。
② 好处:分级阅读可以适应不同年龄能力水平孩子们的需要,有利于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③ 举例: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在香港、台湾地区发展了十几年,将阅读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针对性配套的书和练习,全方位地训练孩子从幼儿园到初中的阅读。我们国家也逐渐开始应用这种划分层次的阅读,比如《语文义务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阅读的规划和要求。
阅读期待
读者内心预想的情景,体现综合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
反映读者知识层次、个人爱好、阅读能力
表现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期待
猎奇,获取信息
印证预想结果
关注情节发展
关注人物形象
提高语文素养
受多种因素影响
生活经历
家庭文化背景
个体心理差异
作用
激发保持好奇心、求知欲
决定阅读的深度和水平
低层次阅读
高层次阅读
字里行间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
教学中应用
一.提升“阅读期待”品位是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为提升语文素养而阅读
二.调整“期待视野”是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待视野与教学水平相一致,调动积极性,达到最佳效果
过低、过高都无法满足阅读期待
初读、细读、启发引导
阅读对话
学科
学科认知
对学科本质的认识
对学科核心概念、性质、属性、价值、情境、实践等的认知。
重要性
对学科教学
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
对学生学习
形成该学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应学科核心素养关键
云认知能力
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元认知监控
举例
以语文学科为例
性质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学科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核心素养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的综合
亲身参与学科实践
理解学科性质
发展学科实践力
联系少而精学科核心概念
大概念教学
"学科事实覆盖型"→"学科观念理解型"
植根真实学科问题情境
跨越年龄年级持续发展学科理解
学科领域知识研究
领域知识研究的学科教学化
领域知识学科教学
领域知识学生学习
价值
学科内容
学科单元知识改组形成由学理内容、认知过程和问题条件三类知识组成,具有完整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特点的学科领域知识组块
学科教学
通过组构式和补充式两种教学策略改进学科内容,提高学科教学的有效性;
学科研究
开展学科领域知识的知识表征研究和探讨学科领域学习模型的建立。
跨学科情境
根据学生素养发展需求
一学科为主,整合运用渗透其他学科知识方法
综合学习情境,方式。
围绕某一研究主题
融知识综合与问题解决于一体的深度学习方式
联系
分科
跨学科
是对分科学习的补充、巩固和深化
终极目标
整合多学科思维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案例
“建桥之约”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
语文老师讲授课文《桥》,让学生领悟造桥坚固的重要性;
数学老师教学生制作工程造价的统计图表;
科学老师为学生解答与桥梁结构相关的问题……
工程师的带领下实地考察建桥的可能性。
课程知识与现实情境相联系
综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
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措施
高校专家
理论引领作用,支持一线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一线教师
教学阵地作用,通过培训与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
社会机构
资源供给作用,促进优质教学、教研、学习资源的流通
学生家长
隐性渗透作用,通过联系现实生活情境,为学生创设跨学科学习的机会
高阶思维
整体性、综合性、发展性
复杂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
与特定情境或问题的特定的核心与目标相关
复杂情境中“人”这一重要的因素
学习者的合作能力
人际关系的认知和协调能力
自我情绪管理能力等
辨析
低阶
脱离了情境教学和情境学习,习得的知识必然是惰性的
高阶
学习中“附带”的收获,有时甚至更富有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