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学·商朝和西周
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 商周时期(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256年),古通常分为商朝(约公元前1600—约前1046年)、西周(约前1046—前771年)、东周(前770—前256年)三个时期
编辑于2023-04-18 09:14:05 山东省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历史学·商朝和西周
一、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商族起源:
夷夏东西说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
殷契,母曰简狄……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史记·殷本纪》)
商部族在契之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至契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受舜赐封,可能较早加入华夏部落联盟
活动地区:黄河中下游
商王朝历史述要:
汤灭夏,鸣条之战。都于亳
伊尹&太甲(太甲暴虐,被伊尹放逐,三年后悔过,伊尹归政;一说实为伊尹篡位,太甲武力夺回)
盘庚迁殷(自契至汤迁都八次,汤至盘庚迁都五次,19代王盘庚迁殷,自此固定下来)
迁都原因:粗耕农业导致地力耗竭,换土易居;解决贵族内部矛盾或者民族矛盾
武丁中兴 妇好
纣王后期: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
商朝社会文明:
商王自称“余一人”;王位兄终弟及,第26任商王庚丁以后改为父死子继
神权政治(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内、外服制度:内服是指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邦伯
职官制度:已经存在明显分工
政务官:殷正百辟、百僚庶尹
事务官:牧正、多工、小众人臣、小藉臣
文化官:卜、巫、史、作册
宫廷官:寝、宰
军官:马、亚、射、卫戍
刑法:《荀子》“刑名从商”;监狱(羑里)
宗教:上帝、自然神、祖先神;占卜;
(朱凤瀚《商周时期的天神崇拜》)
天文历法:卜辞中已有日蚀、月蚀等现象的记载;历法比较完善(置闰月;闰年十三个月,商代前期闰月在年终,称“十三月”)
文字:甲骨文
王懿荣(金石学家,收购甲骨)
刘鹗《铁云藏龟》孙诒让《契文举例》
甲骨四堂指近代我国研究甲骨文的四位学者: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 郭沫若(字鼎堂)。是自1899年中国发现甲骨文以来,在甲骨文研究中贡献最大的四个学者。
罗振玉:《殷墟书契》
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古史新证》;甲骨文中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所载基本吻合
董作宾:甲骨学的创建者;《甲骨文断代研究例》五期断代研究法,“东周以上无信史”不成立
郭沫若:《甲骨文合集》
艺术:青铜铸造与装饰艺术
经济:农业、畜牧业;青铜铸造业;
墓葬制度:存在等级;人祭和人殉
考古发现:
偃师商城遗址(第一座都城,夏商界标)
郑州商城遗址(商代早中期都城遗址)
安阳殷墟(商代后期都城遗址) 妇好墓
侯家庄墓区(商代后期王陵区)
出土大量青铜器、玉器、象牙器等
二、西周的兴衰
周族兴起: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嫄)。(感巨人迹而孕)
公刘:迁居豳;
古公亶父:迁居周原;国家雏形渐备,国号因地而定;被追尊为“太王”
季历:积极拓展国势,为商王所杀
文王经营:
季历之子昌被纣王封为西伯。姬昌在发展生产,整顿内政的同时,对周围部族、方国发起了一系列战争,周的力量日益强大。与此同时,商朝国势衰微,政事日非,诸侯方国逐渐归附于周。据称姬昌在位五十年,到他晚年周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仍然保持商朝属国的地位。死后被追尊为周文王。(重要措施:有亡荒阅)
武王伐纣
迁都至镐,会集诸侯反商,牧野之战
汤武革命论
武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它开启了中国王朝政权以“革命”(暴力)方式更迭的端绪,从此臣下以武力夺取君主的政权,成为中国历史演变的主导模式。“汤武革命论”是中国历史上的传统经典政论命题,自先秦至清代,众多思想家无不予以关注。但论者政治立场不同,结论自然迥异;故千载之下,聚讼纷纭,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汉景帝时期发生的有关“汤武革命”的著名辩论。辕固生肯定汤武革命,汤武革命的正当性在于,它得到了包括桀纣治下之民的天下人的支持,是顺势而为,不是强取豪夺;做到这一点,就具有合法性与正当性。黄生明确否定汤武革命,其逻辑起点是君臣秩序的天然合理性
周公事业
周公旦是武王之弟,姓姬名旦,周为采邑所在地。武王卒后,成王即位,此时周朝统治尚未稳定,而成王年幼不能主持大局,故由周公旦摄政。周公旦为周初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1)周公东征,平定叛乱。武王卒后,周公摄政,管叔、蔡叔散布周公终将篡位的流言,并联合武庚一同举事。周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在稳定内部后,亲率大军东征,三年平定叛乱,周对东方的统治由此真正奠定。
(2)营建东都。周朝都城位于关中镐京,是周人发祥之地,但不利于控制东方。周公主持建东都于洛阳,名为成周。周公将参与武庚叛乱的商朝移民迁徙到成周附近,给田耕种,加以严密监视,逐渐消化了这支反抗势力。成周成为周朝在关东的统治中心,驻有官员、军队,既能控御东方诸侯,又能拱卫王室。
(3)大行分封。周公在东征以后进行了大规模分封,并延续了较长时间。据载周公摄政期间就分封了71国,其中大部分是周的同姓子弟,也有部分异性诸侯。这样就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4)制礼作乐。周朝礼乐制度是在系统地总结前代礼仪体系、社会规范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而形成的,周公是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这套礼乐制度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史载周公摄政七年后归政于成王,他巩固统一、奠定周朝制度的业绩在历史上超出了所有周朝国王,因此成为后世儒家着力渲染、崇拜的圣人之一。
重要名词:三监、周公摄政、管蔡之叛、周公东征
陕西周公庙遗址:目前所知最高等级的大型西周墓地,是西周史研究上的重大发现。出土了卜甲760余片,420余字,其中4片有“周公”字样,体现了周公在政治上的独特地位
西周的盛世与衰亡:
成康之治:内政修明,统治稳定
昭王南征而不复:南方楚国由土著部族发展而来,与周关系不稳。昭王南伐未能获胜,却在途中溺死于汉水
穆王好巡游:间接反映周与边疆各族交往的事实(《穆天子传》-西晋·汲冢竹书)
穆王征犬戎:西周王朝“王道衰落”,一些少数民族纷纷拒绝向周王朝纳贡,西方犬戎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穆王便以犬戎不按时纳贡为理由,对犬戎进行征伐,穆王打败了犬戎取得了胜利。但从此以后,“荒服者不至”,周王朝在远方少数民族的威信大大丧失了,西周与犬戎诸部的矛盾也不断加剧。
五服: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厉王:监谤;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分陕制度:“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这就是著名的分陕制度。“分陕”后来成为一个政治术语,表示两位重要军政长官分别掌管一大片地。例如东晋时荆扬之争,主管上游荆州军政的长官和主持下游扬州军政的长官在当时就被称作分陕。
宣王中兴
不藉千亩;料民太原
幽王亡国
三、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职官体系
公:太师、太保、太傅(三公)
卿事寮(行政系统):三有司、司寇、司士
太史寮(文化系统):大史、内史、大卜、大祝、
内廷官:宰、膳夫、守官、御正、缀衣、趣马、小尹、庶府
军官:师氏、虎臣
军事制度:西六师、殷八师
分封制度:分封是周天子通过册封仪式将土地与人民分给王室子弟和功臣的制度。诸侯要对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屏藩王室、缴纳贡物、朝觐述职、发兵从征等义务,在自己国内可以将土地继续向下分封给子弟亲属,后者称为卿大夫。周朝的分封主要是由统治部族对被征服地区主动进行的武装拓展,大大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疆域的控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周朝姓氏制度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贵族成员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社会结构:
国野制:“国”是周朝东征过程中建立的都邑,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的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国人上层贵族可以参与国家日常政务,下层也有干预政治的权力。野人是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传统居民,包括殷商等诸多古老部族的后裔,还有迁徙到内地的周边民族成员、流亡人口等。国人的义务主要是当兵作战,野人的义务主要是农业生产。
国(乡)&野(遂)
国野制的破坏:春秋时期开始征召野人为兵
四、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农业
井田制度:井田制之名的来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田地被划成整齐方块形如井字,另一说认为井田是同饮一井水者共耕之田。一般认为西周时国家将土地分授给公社农民,一夫百亩。公社以百家为单位,每家耕种百亩私田,此外再种十亩公田,百家共耕千亩。宣王时由公社农民共耕公田的做法已经开始废止,劳役地租逐渐向实物税过渡。
农具:多为木石、兽骨所制;(徐中舒《耒耜考》)
耕种方式:耦耕;三年耕种后抛荒以恢复地力(菑、新、畲);人工灌溉 (参考:《“畬”与“畲” 的形音义考》)
手工业:“百工”;工商食官;冶铸青铜器;陶器
商业:“质人”管理市场
文化
典籍(《尚书》《逸周书》部分内容)
科技(圭表-测定太阳年的长度)
金文(重要青铜器上面的铭文)
礼乐文化
周公被当作古代加工、改造礼乐的代表人物,据称“制礼作乐”是他的重大业绩之一,也是他后世被尊称为圣人的重要原因。这种说法至少表明,以周公为代表的周初统治者在礼乐加工改造上作出过总结性贡献。
“八礼”“五礼”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参考: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礼治:乡俗与法治之间 尊尊;亲亲;贤贤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