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的主体
教育类考研第四章教育主体笔记,包括学生主体、教师主体和师生关系三部分内容,知识点列举比较详细,值得收藏。
教育原理第六章教育的途径讲述了学校教育、校外教育、课堂教学的理论、课堂教学的实践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教育类考研教育原理第五章教育的内容笔记,包括教育内容的内涵、演进、构成,学校课程的内涵、形态、设计、开发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第四章 教育的主体
主题一:学生主体
一、主体及其属性
主体及教育主体
主体的界定
教育的主体
主体的属性
主体性的内容
学生的主体性表现
①学习的个体性
②对教育影响的选择性
③学习的自觉性
④学习的创造性
二、学生的内涵
学生的界定
从广义角度来看,学生泛指一切受教育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从狭义角度来看,学生指在各种教育机关受教育的人。
从特狭义角度来看,学生则是指学校中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这个界定则强调教育机构的形式性和活动主体的目的性。
学生的属性/学生观
①学生是有生命意蕴的人
②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③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
④学生是生活于未来的人
学生的权责
学生的权利
第一,教育资格权
第二,物质帮助权
第三,教育申诉权
第四,安全的权利
第五,公民人身权
学生的义务
第一,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
第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
第三,完成规定学习任务
第四,遵守学校管理和规定
教育惩戒权
三、学生的社会化
学生社会化是指学生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学习社会知识、获得价值规范、掌握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行为、发展自我、获得个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学生社会化目标
第一,养成社会规范。
第二,确立生活目标。
第三,形成价值观念。
第四,认可角色定位。
第五,掌握职业技能。
两种倾向
第一,过分社会化。
第二,社会化失败。
主题二:教师主体
一、教师的内涵
教师的概念
教师的内涵
广义地说,泛指把知识、技能、思想、品德传授给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者。
狭义地说,是指受过专门训练,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机关—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职人员。
教师的角色定位转变
第一,教书匠→教育研究者
第二,教学独白者→教学对话者
第三,课程执行者→课程开发者
第四,学生学习的评判者→发展促进者
教师的特殊含义
第一,作为社会分工角度的教师,它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第二,作为专业工作角度的教师,它是要求具备特殊技能的职业
第三,作为社会生存中的教师,它是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的统一
教师工作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工作对象的主体性
②工作目的的发展性
③工作过程的创造性
④工作方式的示范性
⑤工作结果的或然性
教师的权责
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责任
二、教师的资格
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教师是一个专业,教师工作是专业工作。(原因有七条)
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叶澜:教育理念,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智慧。
林崇德:职业理想,知识水平,正确的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行为。
综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
教师专业管理政策
三、教师的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专业发展理论
三阶段论(伯顿)
求生存阶段
调整阶段
成熟阶段
四阶段论(富勒)
教学前关注阶段
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教学关注阶段
关注学生阶段
五阶段论(司德菲)
预备生涯阶段
专家生涯阶段
退缩生涯阶段
更新生涯阶段
退出生涯阶段
职前教师培养
我国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其一,走向标准化
其二,强调专业性
其三,注重开放性
其四,实现一体化
在职教师培训
教师发展政策
教师专业发展技术
第一,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基础环节
第二,加强教师培训是客观要求
校本培训
第三,建立教师发展学校是平台
第四,教师行动研究是基本途径
行动研究
第五,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保障机制
主题三: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联系。
师生关系的内容
①基本关系:工作关系
教育内容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上的“互动关系”
②衍生关系:社会关系
心理关系
伦理关系
人际关系
二、师生关系的建设
师生关系的基本类型
第一,命令—服从型
第二,放任—自流型
第三,民主—参与型
建设师生关系的原则
第一,民主平等性
第二,交互影响性
第三,合作对话性
第四,和谐信任性
建设师生关系的技术
第一,确立生命教育的理念
第二,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第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第四,革除传统的教育方式
第五,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六,遵循师生关系发展的规律
新增
论述题
名词解释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