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0143经济思想史11】阿弗雷德·马歇尔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11份,主要是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
编辑于2025-11-14 15:56:02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11份,主要是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10份,包括了边际效用学派,主要是奥地利学派、数理学派、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9份,包括了非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11份,主要是阿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10份,包括了边际效用学派,主要是奥地利学派、数理学派、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
本人亲手整理的《经济思想史》系列思维导图,从欧洲古代奴隶制社会的经济思想,到资本主义社会新古典经济学的马歇尔。这是11份里的第9份,包括了非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
00143 经济思想史 五、新古典 经济学 25. 马歇尔 的经济学说 —— 飞来峰下点灯人
马 歇 尔 英
阿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英,1842-19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新古典派”的创始人 自由竞争 提出了需求弹性、消费者剩余、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概念 个人经历: 马歇尔生于英国伦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其父为英格兰银行的出纳员。他自幼喜好数学。 1861年他放弃了牛津大学奖学金,以主修神学取得教会职务为条件,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数学,成绩出众。 186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研究员,辅导数学。 1868年起任数学讲师直至1877年。在此期间,他开始深入钻研经济学,1866年任该院道德科学(Moral Science)讲师,讲授政治经济学。 1877-1882年,他就任布里斯托尔(Bristol University)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和学院院长。 1883-1884年,他接替A·汤恩比,任牛津巴里奥尔(Balliol)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 1885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1908年退休。其间,1891-1894年曾任皇家劳工委会员委员。
经济 理论 体系
著作
《经济学原理》(1890年),代表作,该书曾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认为是划时代的著作,成为近代英美等国经济学的基础。 《工业与贸易》(1919年), 《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
贡献
1. 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
马歇尔及其追随者认为,他的经济学说是对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更新。 一方面,他吸收了李嘉图和约翰·穆勒的学说, 另一方面,他又引入边际效用分析,强调需求的重要性。这样,人们便称之为“新古典经济学”。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在1867-1870年间就已形成,只是由于谨慎,到1890年才发表其《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由于创立了一整套分析工具,而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创始人)。
2. 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创始人
马歇尔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不完全竞争问题,并作了初步论述。 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前提是完全自由竞争。 但当时,垄断已经开始出现了,他也认识到“垄断组织之间的冲突和联合,在现代经济学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但他认为,不可能出现绝对的垄断,垄断与竞争会同时存在。 他分析了垄断与竞争并存条件下价格的形成特点,并得出结论:垄断者虽然力图获取最大的纯收入,但由于他们意识到竞争的存在,在权衡其同其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害关系后,实际上他只取得一种折中的调和利益。 据此,熊彼特认为,马歇尔是“不完全竞争理论的创始人。”
3.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由于马歇尔学说的巨大影响,终于在他周围聚拢了一批人,象庇古、罗伯逊、本世纪30年代前的凯恩斯等, 形成了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剑桥学派。马歇尔则成为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者。
4. 对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其消费者剩余概念成为后来福利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渊源。
5. 大量运用数学分析
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中也大量运用数学分析,这显然是受到他数学爱好的影响。 在他的代表作中,仍保持了数学表述和分析的方法与特征。
6. 供求理论,需求理论
马歇尔对供求理论,尤其是需求理论的贡献,关于需求规律,需求弹性的论述,也是他对后来经济学所做的贡献。
特 点
特点:综合性,这贯穿其理论体系的始终。 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学的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经济理论(其中包括约翰·穆勒的传统理论和新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数理经济学派等的观点),他把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和节欲论等旧理论,同边际效用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等新理论结合起来,综合为一个集各种经济学之大成的新体系。 如果说,穆勒的经济学体系是经济思想史上各种学派理论的一次大综合,那么,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则是理论上的另一次更大的综合。 约翰·穆勒综合了19世纪上半叶以前的各流派; 马歇尔则综合了19世纪后期(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的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各流派,把自由竞争时代的经济学作一个总结, 再往后就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体系。 马歇尔自称继承和发展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别人也称他为“新古典派”的创始人。 其实,马歇尔只是继承和发展了约翰·穆勒的经济学传统,对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却并未完全真正继承。
1. 以心理分析为基础
马歇尔认为,经济学说是要研究人类行为的动机。因为人类的动机会“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支配经济活动。
两类人类的动机
马歇尔这两类心理动机就是边沁的“苦乐主义”心理学范畴的东西。 他甚至企图以货币对动机所带来的结果(即“动力”或“阻力”)来间接衡量动机,并认为这会使经济学成为精确的科学。 但他却不能说明,人类的动机为什么能用货币衡量? ①追求满足 这可以激发人们经济活动的动力; ②避免牺牲 这可以成为制约经济活动的阻力。 这两类动机的“均衡”就是绝大多数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的基础。
2. 赞成渐进的社会改良主义
马歇尔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合乎人类本性的永恒的社会制度。 自由竞争是最好的最有效的经济制度,一切矛盾和冲突在这种制度内最终都会得到解决,但这种过程却是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在斯宾塞著作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深刻影响之下,马歇尔还把“社会达尔文主义”引进经济学,来说明这种观点。 他认为,生物的发展是渐进的演化过程,而没有飞跃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一样,也不能有飞跃。 他认为,就人类的心理来说,也是一种渐进的演化发展过程,决不是突变和飞跃的变化过程, 因此,经济也决不能飞跃。他认为,渐进是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因而应当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础。 他还把经济学附属于生物学,认为经济学是“广义生物学的一部分”,并把“自然不能飞跃”作为《经济学原理》一书的题词。
3. 强调所谓“连续原理”
他从古尔诺在经济学中运用连续函数受到启发,认为各种经济现象间没有明显和严格的区分,只有连续的数量关系。 这与前面的特点有一定联系。他没有直接解释什么是“连续原理”,但他却主张“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运用。” 比如,他认为工人与资本家只有追求金钱数量大小的程度差别,而没有质的区别。他们都企图寻找最好的市场或职业,都在参与竞争。 价值和市场价格也只是长、短期的区分而已,但时间上的长,短期却是连续的。 所以,马歇尔的“连续原理”不过是强调经济现象间的数量关系和某些方面的相似联系。
4. 强调“边际增量”分析方法
这是受屠能和数理学派经济学中边际分析的启发而产生的。这也是他“连续原理”的引申和运用。 他认为,“在精神和物质世界中,我们对自然的观察,与总数量的关系没有与增加量的关系那样大。” 因此,应当注重增量分析。而产品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又与产品的“边际增量”之间有一定的连续的函数关系。 他举例说,在需求不变时,任何一个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加,如超过一定的“边际”,就会使报酬递减。 而供求平衡时,边际产量的增加又会为生产费用的相应增加所抵消。 马歇尔完全接受了边际学派的边际分析和数理学派的边际增量分析方法及概念,并进一步把它运用到资源配置、要素替代,收入分配等各个方面去。
5. 强调均衡分析
主要是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马歇尔认为,各种经济指标的数量都是通过各自有关要素的边际增量达到均衡来决定的。确定各指标量的过程,就是求各有关的边际增量的均衡点的过程。
区分两种均衡
均衡:两种相反力量之间的均势。 ①动态均衡:最终目标 动态的、生物学意义上的均势或均衡。 ②静态均衡:起点和基础 静态的力学意义上的均衡。 ①动态均衡比静态均衡复杂, ②静态均衡是经济生活的正常状态。 他把一切经济指标数量的决定,都归结为相反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的最终均势。
马歇尔强调的均衡
马歇尔强调的均衡:不是一般均衡而是局部均衡 在这种局部均衡之下,只需以单个生产者或者消费者为研究对象,而不考虑各厂商,消费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这种方法就是当代微观分析方法的基础。这种均衡是马歇尔经济学体系的中心概念和范畴。 他认为,经济现象的各因素终究会达到均衡,而不会像马克思所说的形成矛盾的对立和破裂,最终炸坏包容这矛盾的外壳。
不抛弃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的局限性: 但是,马歇尔也知道局部均衡分析往往会由于经济变量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多的困难。 因而,这种分析方法有时很难代表整体的情况,也很难反映问题的真实性。有时,局部均衡分析又会引起人的误解。 所以,马歇尔并不抛弃一般均衡分析,他只是不再重复瓦尔拉斯所做的一切,而把重点放在局部均衡上。 这样,局部均衡分析就有了它自身存在的意义。它是受一般均衡分析的启示而产生的,然而又成为后者的补充。
评价
凯恩斯对于马歇尔的均衡分析的体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说马歇尔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哥白尼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经济宇宙的一切因素,由于相互抗衡和相互作用而维持在它们的适当的位置上。”
6. 强调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的特点
静态分析的特点:所分析的经济关系和有关环境保持不变 因而,分析价格时,不必区分当前价格与预期价格,因为二者是一致的。 商品供给可以充分依照它而调整。 马歇尔认为静态下,生产和消费、分配、交换的一般条件都是不变的。他想以此说明经济的稳定性。‘’
→
时代背景
马歇尔经济理论产生的时代,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时期。 这时期世界各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无产阶级政党纷纷成立。 面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和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资产阶级政权也越来越感到革命运动的威胁。 他们迫切需要能够安抚工人运动,平息革命斗争的各种理论。经济上,他们也需要一种新的、能比以往的经济理论更有效、更适用的新理论。 英国在19世纪中期,经济上已经达到最繁荣的阶段,工业发达,居世界第一位,号称“世界市场”, 海外贸易运输方面号称“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市场和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它从本国和世界各地攫取了大量的利润。这时,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经济理论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学说。 19世纪70年代后,上述情况发生了变化。英国开始经历经济上的萧条和困难境地。 它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后起的美、德迅速赶了上来,到80年代已成为英国的有力竞争对手。 为了维持自己的经济强国的地位,英国垄断资本加紧对工人的剥削,从而使工人加剧了贫困化程度。突出的失业问题也同时加剧了阶级矛盾。这样,英国的工人运动开始高涨。 在这种形势下,旧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体系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式的需要, 再加上欧洲大陆上的德国历史学派和后来兴起的边际学派对它的攻击,约翰·穆勒的经济理论体系很快就面临崩溃的地步。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和学说,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一直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于支配地位,其《经济学原理》一共出过8版。 但历史的发展,却使马歇尔的学说体系开始走向破产。 不过,对于西方经济学来说,即便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的“新经济学”出现以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也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它在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仍然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 20年代A·C·庇古的《福利经济学》,30年代琼·罗宾逊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及美国爱特华特·张伯伦的《垄断竞争经济学》(1933年)都是对马歇尔体系某些方面的发展。 即使是凯恩斯经济学,也与马歇尔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均 衡 价 格 论
马歇尔经济理论体系的中心是价格论和分配论,其中价格论又是分配论的基础。 在马歇尔的理论体系中是没有价值论的。 他虽然使用“价值”一词,但他所指的却是交换价值,在具体分析时,又把交换价值归结为价格,然后就只分析均衡价格的形式。 这样,马歇尔就以价格代替了价值,从而回避了价值的本质和起源问题,集中力量单纯研究流通领域的数量现象。
1. 价格的决定过程
马歇尔是以均衡观念来说明价格的。 均衡是由相反力量的均势构成。
均衡价格
具体到价格,就是由市场上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相互冲击和制约所决定的,市场供求力量的均衡就形成了均衡价格。
静态的局部均衡
均衡就是经济的稳定和正常状态,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由竞争条件下,经济因素总会自动发生作用,达到稳定状态。这点正是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目的之所在。 马歇尔这种均衡是静态的局部均衡。他假定货币购买力不变,把其他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排除出去,使商品的价格决定只能取决于与它本身直接有关的相反力量的作用。
三种价格的决定
这里,马歇尔引进了供求论,用以说明: (1)暂时的均衡价格; (2)短期均衡价格; (3)长期均衡价格。 他认为,供求在这三种价格决定中,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 暂时均衡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因为供给在短暂的时间内一般不会变动); 短期均衡价格中,供给可在原设备条件下增加,但供求会对等发生作用; 长期正常均衡价格中,供给起主要作用(因为供给在长期内的变动会比较大)。 但这三种价格都是供求在不同时间,形成的均衡价格。 与此同时,马歇尔也引进了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 他认为,边际效用决定需求及其变动,生产费用决定供给及其变动,二者通过供求共同决定价格。 马歇尔还以数学公式和图形来加以说明。
2. 需求的决定 和变动趋势
马歇尔认为,人们需要商品就是为了通过消费取得效用,满足自己的欲望。
总效用.afx
边际购买量,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马歇尔把刚刚被吸收购买的那部分商品,称之为边际购买量,其效用则称为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 马歇尔认为,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效用量的大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着人的需求变动规律。 他说:“一个人从一物的所有量有了一定的增加而得到的那部分所增加的利益,每随着他已有的数量的增加而递减。······他刚刚被吸引购买的那一部分,可以称为他的边际购买量,因为是否值得花钱购买它,他还处于犹豫不决的边缘。他的边际购买量的效用,可以称为此物对他的边际效用。”
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马歇尔知道边际效用这种购买者主观愿望和估计的表现,是无法直接衡量的,因此,他求助于满足欲望所支付的货币量来间接衡量。 这就必须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即不考虑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于是,他就以需求价格代替了需求,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变成了“边际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这样,马歇尔就认为需求的一般规律是:“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在各种可能的水平下,全体购买者所愿意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
如在每一可能的价格下,把所有购买者对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加总,就得到市场需求量; 将不同价格下的需求量排列成表,即为市场需求表, 据之画出曲线,即市场需求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则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中对某一商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对这一商品的需求点的轨迹。需求曲线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它是负斜率的,即对商品的需求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个人需求曲线
根据这个规律,马歇尔列出了需求表来说明买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购买的数量。然后,又在该表的基础上,画出一条需求曲线来把需求规律图示化(见图25-1). 以上所说的是一个消费者(购买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所以是个人需求曲线,表示个人需求规律。
图25-1(个人需求曲线)
图中:OX-购买量 OY-价格 DD'-需求曲线 假定DD'是由无数个连续点组成,购买量是价格的反比例函数。
需求弹性理论
在需求问题上,马歇尔还提出了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是他的重要创造。 所谓需求弹性就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这种弹性也叫“需求的价格弹性”,它是以消费者的既定购买力为条件的。 需求弹性是用来衡量价格变动的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相应比率的。 如价格变动幅度小于需求变动的幅度,就是需求弹性大;反之,就是需求弹性小。
需求弹性的数学表达.afx
需求弹性的三种情况
当商品价格下跌(上升)1%时,需求量上升(下跌)大于1%,叫需求弹性大; 当价格下跌(上升)1%,需求量增加(减少)小于1%时,叫需求弹性小(不足); 当价格下跌(上升)1%时,其需求量也上升(下跌)1%时,叫需求弹性为1.
需求弹性的图像表达.afx
需求弹性也可以运用需求曲线计算。如图25-2所示, 在需求曲线图上画一条直线,与DD′上任一点P相切,在T与OX相交,在t与OY相交,在P点的需求弹性,就是PT与Pt的比率。 如果PT=2Pt,则价格下跌1%,需求量增长2%,需求弹性为2. 如PT=1/3Pt,则价格下跌1%,需求量增长1/3%,需求弹性为1/3.
图25-2(需求弹性)
消费者剩余
所谓“消费者剩余”,指消费者对某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格的差额。 如前者大于后者,就有消费者剩余存在,就能使消费者得到额外的福利或满足。 马歇尔认为,只有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才能得到消费者剩余。
贡献
古尔诺曾考虑过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总收益的影响问题,但他没有关于需求价格弹性的完整概念,也没有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杜普伊在分析公用事业的效用时,认为存在着高于使用者所支付费用的效用,他称之为“保留给消费者的效用”,其含义与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相同。 马歇尔这一概念和思想,演变成为当代福利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所以,西方一些经济学史的著作家,很强调马歇尔对福利经济学的贡献。
图25-3(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的大小也可以用需求曲线度量,如图25-3所示。 面积DOHA为消费者愿付的OH量商品的总价格,OC为其实际单位,面积OCAH为实际总价款。于是,面积DCA即代表消费者剩余。
3. 供给的决定 和变动趋势
马歇尔认为,供给同样可以用供给价格代替,而供给价格是由生产成本(费用)决定的。 这实际是生产费用论的观点。但他从主观心理分析的角度论证了供给。
实际生产成本
马歇尔认为,生产成本包括: (1)各种形式的劳动; (2)各种形式的资本。 这两者合起来叫做实际的生产成本。 马歇尔说,劳动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反效用”(因为劳动会带来痛苦); 而资本则是心理范畴的“等待”,它意味着资本家延续享受和作出的牺牲。 所谓实际生产成本无非就是劳动的“反效用”与资本的“等待”之和。 马歇尔上述观点实际是继承了杰文斯和西尼尔的某些观点。
货币生产成本
马歇尔同样把货币作为衡量成本的标准工具。 他以货币生产成本代替了实际生产成本。 货币生产成本即“对这些劳作和牺牲所必须付出的货币额。” 他说该货币额就是商品的生产费用,也就是为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费用,或者说为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的供给价格。 于是,马歇尔的供给论就归结为生产费用论。
供给规律
最终,马歇尔得出了供给规律:供给价格高则供给多,供给价格低则供给少。
总成本,主要成本,补充成本
马歇尔分析生产成本时,把总成本分为主要成本和补充成本。 主要成本即现代经济学中的可变动成本,它随产量变动而变动。它包括原材料、工资以及机器设备上额外耗损的资本。 补充成本即现代经济学中的固定成本,它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它包括折旧,高级职员的薪水等。
报酬递减,报酬递增
马歇尔认为, 当增加可变成本要素投入而与固定成本要素相结合时,就会引起报酬递减。 当产出增长大于投入增长时,就会出现报酬递增。 他认为,在不同报酬条件下,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变动趋势也是不同的。
供给曲线
对此,他也同样列出了供给表,画出了供给曲线,如图25-4所示。
图25-4(供给曲线)
图中: OX-供给量 OY-价格 SS'-供给曲线 SS'也是由无数个连续点组成的,它说明供给量是供给价格的正比例函数,这里假定劳动生产率不变,生产要素的技术消耗(单位消耗也不变)。
供给的价格弹性
马歇尔又提出了供给的价格弹性的概念。 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价格变动一定幅度引起的供给量相应变动幅度大小的。它是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 需求弹性受时间影响较小,而供给弹性则受时间影响较大。
供给弹性系数的公式.afx
时间因素的影响
因为价格上升会引起供给量增加,供给量的变化又会影响生产规模的变化,所以,会涉及时间因素。 (1)短期中,供给弹性取决于储备多少和对下次交易价格水平的估计。 (2)长期中情况较复杂: ①需大型设备而且原有设备已被充分利用的部门,供给弹性小; ②需简单设备的产品,供给弹性大; ③受“收益递减规模”支配的部门,供给弹性小,受“收益不变或递增规律”支配的部门,供给弹性就大。
企业规模报酬问题
他在论述企业规模报酬问题时,讨论了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问题。
企业的内部经济
企业的内部经济,是指由于单个企业增加了产量或扩大了规模而取得的利益。 它源于以下几种情形: (1)企业规模扩大或产量增加时,其补充成本便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 (2)规模较大的企业便于从事发明与创新,采用新的技术; (3)大企业可降低销售费用; (4)大企业易于取得优惠贷款; (5)大企业内部分工更精细,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6)大企业可从事多种经营,充分利用副产品。 这样,大企业就可降低产品的供给价格而取得更多利益。
企业的外部经济
外部经济则指一个企业由于其他企业的发展而取得的利益。 这主要是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利以及经营信息的灵通等。他对此条件的改进,评价颇多。
代表性企业
在讨论企业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时,他还提出了“代表性企业”的概念。 这是指具有正常经营管理水平,其产量和获利能力在整个部门中处于中等地位和平均水平的企业。这有利于考察企业的经济程度。
4. 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认为,“当供求均衡时,一个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量可以叫做均衡产量,它的售价可以叫做均衡价格。”这就是说, 均衡价格就是供给价格(或供给量)同需求价格(或需求量)一致时的价格。这种均衡是由供求双方相互冲击和制约形成的。 供求均衡时的产量为均衡产量,其售价为均衡价格,如图25-5所示。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是由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的均衡决定的。 其中,边际效用决定需求价格,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价格。
时期分析
马歇尔在说明均衡价格时引入了时期分析。 他认为,时期长短对均衡价格形成过程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而言, 时间越短,就越要注意需求对价格的影响,因为供给限于存货; 时间越长,生产成本对价格的影响就更为重要,因为供给就会受该商品生产成本的影响。 如果时期很长,这种成本又会受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成本的影响。 现实中,这三种情况往往交织在一起。此即暂时均衡的市场价格,短期均衡价格和长期市场均衡价格三种过程的调整。
评价
但是,马歇尔没有具体说明长短期的划分,他只说长短之间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只有长期均衡价格才是“正常的价格”,因为这时价格有等于其生产成本的趋势。一般说长期是指几年,而“长久性运动中的正常价格”所指的长期,则是跨时代的。 他认为,价格分析中,主要的困难在于时间变化的影响。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图25-5(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图中:OY-价格 OX-商品量 DD'-需求曲线 SS'-供给曲线 AH-均衡价格 OH-均衡产量 如实际产量为OR,需求价格dR>供给价格SR,这时增加生产是有利的,产量OR将向右移动(增大), 反之,如需求价格d1R1 S1R1,则会缩减生产,产量R1将向左移动(减少); 只有达于均衡点时,供求才会平衡,实现稳定。
不同报酬条件对价格的影响
在均衡价格论基础上,马歇尔还分析了商品生产在 报酬不变, 报酬递增和 报酬递增条件下, 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增减对价格所产生的影响。
(1)正常需求的增加
它是指任何价格下都能找到买主的那种需求数量的增加。 正常需求增加后会产生三种情况: ①生产按报酬不变规律。由于这时商品的正常价格完全由其生产费用决定,所以,需求增加只增加产量,不改变价格。单位生产费用不变。 ②生产按报酬递减规律。因为产量增加,边际生产费用会增高,所以,产量这时增加没有报酬不变时那么多。这时,需求增加,将使商品价格上升。 ③生产按报酬递增规律。由于报酬递增,产量增加,生产费用反而下降,从而使商品价格降低。这时需求增长将使产量增加。
(2)正常需求减少时
则产量都减少,生产 受报酬不变条件影响,价格不变, 受报酬递减条件影响,价格下跌; 受报酬递增条件影响,价格上升。
(3)正常供给增加时
马歇尔认为,正常需求不变时,正常供给的增加总会降低正常价格。 因为供大于求时,只能减价出售。 在报酬递减率下,价格下跌很少,因为生产困难; 在报酬递增条件下,生产增加较便利,产量会有大的增加,从而使价格有大的下降。 在报酬不变规律下,价格下跌程度,会在上述二者之间。
正常供给
正常供给: 指按各种价格可以供给的那些商品数量的增加。
5. 对于马歇尔价格论的简单评论
优
优:当代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础 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分析,同时分析了供给和需求双方变动对于价格的影响和作用,并且对于不同时期长度对价格的影响,以及商品生产处于报酬递减、报酬递增和报酬不变的场合对价格的影响,分别加以论述,确有独到之处。 其价格理论显然超过了约翰·穆勒、杰文斯和奥地利学派而更接近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 正因为如此,他的价格理论才成为当代微观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础。
劣
但他混淆价格与价值是错误的。 此外,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边际效用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忍欲论、等待论等各种理论的混和,而没有注意那些理论本身的缺陷。这也是不适当的。 供求论是马歇尔价格论的基础。但供求论恰恰不能说明均衡条件下价值是如何决定的,因此马歇尔的价格论也就不能真正从本质上说明价值和价格问题。 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需求规律的基础也不对。需求的首要条件是国民收入总量大小及其在社会各阶级间的分配和再分配。其次,才能在既定的购买力条件下谈到需求的规律。 马歇尔的生产成本分析则完全是主观唯心的,完全丢掉了生产过程中的真正经济关系。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说到底,无非是从市场经济的直接现象上说明价格问题。
阶级立场
他也想由此证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和秩序。 在这里,各个阶级、每个人都可获得最大的利益,大家相互之间决无什么对立的矛盾可言。
收 入 分 配 论
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收入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分配论是其整个经济理论体系中心。
1. 分配论的实质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 把国民收入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割。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各生产要素所带来的纯产量(纯收入),也就是从总收入中减去各种费用之后的余额。 同时,国民收入也是对各生产要素进行支付的唯一源泉。
生产要素,收入
生产要素分为: 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经营能力; 它们相应的收入就是: 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及生产上具有级差优势的生产者剩余或者租金。 他认为,四种要素共同创造了国民收入,所以,分配只是份额大小的确定问题。
要素的价格
马歇尔认为,确定分配的份额,也就是确定要素的价格。由于价值在他那里就是价格,因而分配问题最终就被归结为生产要素的价格确定问题。 劳动的价格是工资, 土地的价格是地租, 资本的价格是利息, 企业经营能力的价格是利润,也叫企业经营收入。 这样一来,马歇尔就把分析一般商品均衡价格的方法和原理运用到了生产要素价格的确定上。
正常价格
他认为,各生产要素都有一个正常价格水平作为实际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基础。 这种正常价格,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具体地说,就取决于各要素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的均衡。
需求价格
马歇尔还认为,边际生产力是各要素需求价格的统一决定因素。 这里的边际生产力量指各要素的边际增量所提供的纯产品量。 而需求价格,除去对企业经营能力的需求是指社会对企业家的间接需求之外, 就是指企业家购买劳动、借入资本和租用土地时愿意支付的价格,这都表现为企业家对劳动、资本和土地的直接需求。
2. 各种要素价格 的决定
总而言之,马歇尔的分配论就是各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其理论方法与克拉克近似, 不同之处仅在于,克拉克用边际生产力说明工资与利息的决定; 马歇尔却用来只说明各要素的需求价格。此外,就是马歇尔比克拉克包含了更多别的因素。
(1)工资
工资:劳动要素的均衡价格 总的说来,马歇尔的工资论把工资说成是劳动的均衡价格。 这种观点一方面把工资与工人生产率相联系,似乎生产率提高、工资就可以提高。 另一方面也掩盖了工资的真正实质,企图证明资本家没有剥削工人。
劳动的需求价格
劳动的需求价格是资本家购买劳动时愿付的价格。 劳动的需求价格决定于边际工人的净产量,即资本家在不增加生产资本数量的条件下所增加的最后一个工人所提供的净产量。资本家对边际工人处于可雇可不雇的情况。 劳动的需求价格就取决于边际工人的生产率。 屠能还认为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利息。 马歇尔说:“各类劳动者的工资有等于该类边际劳动者的追加劳动所提供的纯产品趋势”。
劳动的供给价格
劳动的供给价格是工人所接受的价格。 马歇尔认为,劳动的供给价格是由劳动的成本决定,即由“培养、训练和保持有效率的劳动的精力所用的成本”决定的。 他认为,劳动的供给价格是复杂的。它不仅包括维持生命和保持正常劳动效率的必需品(衣、食、住、教育和娱乐等),还包括一切习惯上的必需品(如烟酒、嗜好、时髦的衣着等)。另外,劳动的技能的供给还需特殊条件。 这样,就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一般工资率”而只能有均衡价格水平上的“正常工资率”。
“劳动的需求价格”的理论来源
这种观点,早在屠能那里就已提出。
(2)利息
利息:资本要素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认为,“从长期来说,利率是被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力量决定的。”“资本的供给由于其使用的预见性,和人们的目光短浅而受到阻碍,而资本的需求却源于其生产性。” 马歇尔利息论的错误主要在于: 它完全脱离了劳动和生产的作用来谈利息,这种观点还不如某些早期古典经济学家的见解来得正确。 它只是被强调为心理因素的补偿和报酬。这显然是有片面性的。 这种观点掩盖了利息的真正起源。
资本的需求价格
资本的需求价格是资本家使用资本所愿支付的代价, 是由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即由边际资本提供的净产量决定。
资本的供给价格
资本的供给价格,即决定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也就是借贷资本家同意放款的价格。利息就是对这种“等待”和“牺牲”的报酬。
利息的分类
毛利息中既包括纯利息,又包含风险保险费和管理报酬。 而作为资本的报酬的利息则是纯利息。
(3)利润
利润:“企业经营能力”的均衡价格 马歇尔认为,企业家担负组织和领导企业的全部责任,因而是“高度熟练的产业阶级”。 马歇尔的利润论在一定程度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反映的现实有一致之处。 但是这种观点从整体上来说是错误的。其错误表现在: ①把资本混同于经营管理人员,从而把经营管理人员的工资当作利润; ②把利润说成社会的需要,以资本家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者; ③把超额利润说成是“稀有天才的租金”,这就与其整个供给价格说法相矛盾。 ④以这种手法掩盖利润的剥削本质。
“企业经营能力”的需求价格
他认为,“企业经营”的需求价格是社会对企业家组织、经营、管理企业必须付出的价格和代价。 这种价格取决于“企业经营能力”的边际生产力,即企业家在最合理使用、安排其他各要素的条件下,所能获得的收益(纯收入)。 也就是:总收入-工资-利息-地租=正常利润。
“企业经营能力”的供给价格
“运用资本的经营才能”的供给价格取决于三个因素。 第一,是资本的供给价格。 第二,是经营才能和精力的供给价格。这既取决于维持这些人良好体力和精力所需的必需品的供给价格,也要取决于这些人获取才能的供给价格(即生产成本),即教育和训练的费用。 这种费用很高,因为企业家必须培养出双重能力:具备关于物的透彻的知识,能预测生产及消费的广泛变动;能够谨慎判断,大胆冒险;熟悉本行业的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具备对“人”的全面知识,是天生的领导者,知人善任,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获得下属的信任,全面掌握生产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样,除去昂贵的训练费用外,还要有天赋才能。 第三,是把适当的经营才能与必需的资本结合在一起的那种组织(即企业等)的供给价格。 第一个已称作利息,第二个是纯经营收入,第二第三个合起来叫做总经营收入,这就是利润。
(4)地租:使用土地的代价
马歇尔认为,土地供给是固定不变的,而且没有生产成本,因此,土地没有供给价格。 地租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 马歇尔还涉及了土地的竞争性使用问题。他认为,一般从社会角度看,地租是土地产品的价格决定的。地租不是农产品的成本,从而不决定其价格。但从个别生产者看,地租却决定生产成本,从而决定其价格。因为他面临租地的竞争。他还说,早开垦土地者,由于地价上升,会使资本化的地租价值上涨,形成土地的供给价格。在此,马歇尔自己也觉到了矛盾。 马歇尔的地租论①没有说明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根源。他避开了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把地租只看作土地生产力的产物。这当然是错误的。②其地租论的条件是错误的。③他没有绝对地租范畴,只有级差地租。事实上,他只说明了某种级差地租(级差地租II)的情况,这表明其理论有片面性。马歇尔的正确感觉是,他认为:从厂商或农场主的观点来看,土地只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资本。
土地的需求价格
土地的需求价格,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即取决于土地边际耕作(或边际投资)的净产品。 马歇尔认为,在“土地报酬递减律”作用之下,必定会出现这样一个边际:在该边际上的投资所得到的收入(净产品),除去补偿生产开支外,只能提供正常利润(即资本的利息),除此之外,再没有剩余。这个投资是一系列报酬递减的土地投资中报酬最低的一个。这个“边际投资”,就是资本家投资的界限。 这个边际上的土地产品决定全部农产品的价格,这个边际投资的纯产品决定了地租量,因为以前各次投资的收入,都会与边际收入间产生级差地租。 马歇尔称这种差额为“生产者剩余”或“地租”。 因此,马歇尔的地租论也不过是以“土地生产力论”和“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的级差地租论而已。
3. “准地租”
“准地租”:要素价格超过其均衡价格水平的部分 马歇尔认为,就是“准地租”。这是地租概念的引申。 准地租就是把地租之外的分配范畴,从某种条件和某种程度上看作与地租决定原则相一致。供给不变,只受需求影响时,就可能产生准地租。 如:工资、利息和利润就可以看作是供给条件相对不变和固定下的“准地租”。 他认为,固定资本(机器、厂房、设备)、借助于有天赋和特殊才能的工人、具有天赋特长的企业经营能力等都会产生相应的“准地租”。 这些“准地租”与原要素的分配范畴,只有量的差别,没有本质不同。 马歇尔还认为,所有地租、准地租也不过是“租金”之中的种类。这又是他“连续原理”的具体运用了。
评价
马歇尔“准地租”的概念只注意了收入量的差距,而忽视了质的范畴差别; 只注重垄断或局部、暂时相对垄断因素,强调这些因素是自然造成的,从而否认资本主义分配范畴的剥削性; 把“准地租”的情况说成是暂时、局部的情况,其实这恰恰是经济生活中经常而普遍的情况。
评价
马歇尔的分配论也是各种理论的综合, 其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该理论的目的是要说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从而为资本主义各种矛盾辩解,宣扬现存经济利益的合理性。 他把一国的纯产品作为各生产要素分配的基础,一方面承认了社会的剩余产品,另一方面又认为剩余产品是各要素共同创造的,相互之间在分配上没有剥削。 他还以其分配论批评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在这点上,马歇尔的分配论方法和克拉克、瓦尔拉斯等是基本一致的。 他对于“连续原理”的运用更是片面地强调数量关系,而丢掉了分配范畴的质的差别和阶级性。
垄 断
1. 马歇尔理论的主要对象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马歇尔把自己的全部抽象理论分析归结为“最大满足”的理论, 也就是说,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各个生产要素都能得到适当的利用,也都能取得各自相应的报酬。 一句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好的经济制度,它可以充分发挥制度内的自动调节机制,使经济稳定繁荣地发展。 他认为,在这种自由竞争制度内,主要是中等的竞争性企业起主导作用。
2. 关于垄断 的观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出现的日益增多的垄断现象,迫使马歇尔不得不对其原有理论进行某些修改和补充。
垄断
他认为,垄断是指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供给者的情况。 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可以自由调整其供给,以取得最大的纯收入。
垄断价格,垄断条件下的供给价格,垄断利润
因为这时,垄断者可以始终调节供给,使需求在原价格上大于供给,从而导致价格上升,直至在更高的价格上达到均衡。这时的均衡价格就是垄断价格了。 商品生产费用加垄断收入,就是垄断条件下的供给价格。 这时,垄断者的利益已经不是使其售价可以补偿生产费用,而是把供给调节到使之与需求的均衡位置能够为他提供最大限度的垄断利润。
(1)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永久的垄断
马歇尔认为,除了稀有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的垄断之外,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存在绝对的永久的垄断,有的只是相对和暂时的垄断。 这时,现实经济是垄断与竞争并存的状况。 而且,按照他的“连续原理”,“垄断”与“竞争”之间并没有一条明显的界限,二者只是程度和数量的差别而已。
(2)消费者购买垄断企业的产品时,实际上不会比在竞争条件下支付更高的价格
他认为“从表面上看来,仿佛垄断产量总是小于竞争产量,它对消费者的价格总是大于竞争价格。但事实却不然。” 因为各种其它因素会抑制这种倾向。他说,消费者购买垄断企业的产品时,实际上不会比在竞争条件下支付更高的价格。 垄断者的利益仍和消费者的利益密切相关。为了将来的发展,垄断者可以暂时牺牲一些纯收入。 这样,马歇尔认为,垄断并非是坏事,因为产品价格不会因它而提高,产量也不会因它而减少。
(3)垄断企业产品成本降低
垄断者的平均成本比竞争性企业有的成本要低一些。所以价格也会低一些。这有两个原因使垄断企业产品成本降低。 第一,它比小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改进生产方法,增加机器设备,而且垄断企业可以取得任何生产改进所带来的全部利益; 第二,它可以减少广告开支。这样,只要垄断者经营有方,并有无限的资本支配权,其供给价格就会低于一般企业。 所以,自由竞争下的均衡产量会小于需求价格等于垄断供给价格的那一产量。
(4)垄断者往往能保持企业的节约
马歇尔还提出,“垄断者往往能保持企业的节约”。 “出于对消费者福利的直接关心,可以降低他的价格”;垄断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调和的利益”等。
政策建议
马歇尔认为,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从政策上来说,英国不应该限制它,而应该向美国、德国学习,以恢复和保持英国在国际上强有力的经济地位。
垄断和自由竞争的关系
马歇尔认为,如果垄断者定价太高,就会吸收别的生产者进入其行业,从而使之失去垄断地位和高额垄断收入。 他说:“虽然垄断和自由竞争在理论上是完全分开的,但是它们实际上以不易觉察的程度相互贯穿渗透着: 在几乎一切竞争的企业里,存在着垄断的因素; 而一切现代有实际意义的垄断都是在不稳定的情况下保持他们的权力;如果他们忽视了直接和间接的竞争的可能性,他们很快就会失去这个权力。” 这样,垄断者以略低于给他提供最大纯收入的价格,就可以增加销售量,其产品的畅销不久就会补偿他现在的损失。 这样,马歇尔就认为,垄断未必会总是有利于垄断者而不利于消费者和非垄断者。垄断者实际上只能得到一种折中的利益。
马歇尔关于垄断的态度
马歇尔的垄断观点首先是解释和说明英国在经济上的新的适当特征的。 一方面,他对于垄断的现实不得不给以承认; 另一方面,他又竭力想通过其“连续原理”,把垄断纳入其原先为之辩护的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中,保持其体系综合性和全面性的特点。
评价
马歇尔对持垄断的态度既反映了他所代表的国家利益和阶级利益,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准确判断力。 他的垄断理论,实际上涉及了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不完全竞争的多种形式。但他未能严格加以区分。 他的研究仍属于初步探索,因而其论述的不完整、不精确和矛盾是必然的。
简单评价
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对于有关的经济学说或思想进行比较适当的分析或简单评价,或者指出其可资借鉴的意义,或者用以说明某个问题。
理解
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能够较全面正确地把握某一经济学说或某一经济观点的基本要点的意义,或者经济学说或者要点之间的正确联系。
识别
能知道有关经济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或要点,并能给以正确的说明和表述。
了解
一般地知道有关经济学说的历史时代、历史事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当时的主要经济问题,并能给以大致正确的说明或表述。
真题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