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汉语高频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古汉语,梳理了古汉语的核心必考考点,通过梳理介词、连词、助词等虚词的用法差异,解析使动、意动等动词特殊用法,并对比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迁,导图将碎片化知识整合为有机网络,助力学习者在繁复的文言现象中把握规律、举一反三。
自考-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史一,梳理了从先秦到隋唐五代的文学发展脉络,帮助学习者快速把握文学史的关键节点,是应对考试的实用工具。
自考-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梳理了语言学概论的核心高频考点,涵盖基础理论、结构要素、应用领域及发展规律。适合考生快速定位核心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古汉语必考点极简版
汉字结构演变
象形
具体可见的事物,独体字
常见
高(合体象形)
向
眉
栗
血
豆
指事
刃
亦
上
下
一
二
本
末
朱
甘
厷(肱)
会意
根据事物间关系,组合两个或以上的独体字构成新字
从,牧,莫,舂,吹,臭,息,法,名,祝,秉,艺
形声
义符
示,页,日,阜,门,皿
声符
读音相同或相似
星,鸡,舍,趾
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小篆为正体字
9353字,540部首
通假字
声音相同相近,临时借用,常有双声叠韵关系
寤—牾
难产
信—伸
伸展
脩—修
治理
裁—才
刚刚
畔—叛
背叛
崇—终
终了
娇—骄
骄横傲慢
彫—凋
凋谢
锡—赐
赐予
豪—毫
动物细毛
考—拷
击打
管—馆
客舍
溢—镒
计量单位
归—馈
赠送食物
格—烙
炮烙之刑
胥—须
等待
伯—霸
称霸
卒—猝
突然
借字
耳
本义耳朵
借义罢了
而
本义夹毛
借义连词,表连接
蚤
本义跳蚤
借义早晨
谢
本义道歉
借义建筑在高台上的敞屋
剥
本义剥开
借义敲打
调
本义声音协调
异体字
多个字形记录同一事物
音义完全相同,记词职能也完全一样,只是形体不同
多是很复杂,不认识
分化字
一个字形记录多个意义,另造新字来分担
分化文字职能方法
假借
新字
大多都在原有基础上添加偏旁部首
共—供、拱、恭
特殊
说—悦也是分化字
本字
根据词义而造,形义统一
单音词
由一个音节构成
一般一个汉字记录一个词
异词同字现象
同词异字现象
双音结构
所以
所用来…的原因
形容
形体容貌
其实
它的果实
无论
更不用说
不是双音虚词
然而
然是代词
而是转折连词
然则
则是承接连词
虽然
虽是让步连词
然是转折连词
且夫
且是连词
夫是远指代词
若夫
若是连词
今夫
今是连词
复合词词
最初是临时组合,后来成为专指复合词
春秋
社稷
寻常
国家
俊杰
非复合词
响应
政治
狐狸
同学
革命
规矩
妻子
都城
指示
古今词义差异
古代义项消失
池
爱
劝
造
古代义项微殊
广度宽窄差异
子
臭
亲戚
河
醒
菜
程度深浅差异
恨
感激
色彩褒贬差异
爪牙
谤
贿
党
词义特点差异
售
购
访
词义引申
绝
本义:断丝
由“断丝”引申出—断绝—穷尽—独一无二
刀从丝中间切过,这种过程和船划向彼岸类似,引申出“穿过”“渡过”—“超过”
基本方式
相似关系
形状功能特点相似
因果关系
动静关系
时空关系
礼俗关系
同义词差异
理性意义
范围广狭
问,询,访
性状情态
望,视,顾
程度轻重
饥,饿
侧重点
恭,敬
组合功能
耻,辱
情感色彩
比,周
诛,杀,弑
唯,诺
动词
受动关系
动作由主语发出
使动关系
动作不是主语发出,而且宾语发出,具有“使(宾语)…”的含义
为动关系
动作由宾语发出,具有“为(宾语)…”的含义,宾语常表示动词的原因,目的,受益等
双宾语类型
“为”可以带双宾语
有些动词使动时也可以带
动词+人+物
形容词用作动词
一般动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如何判断
形容词+名词,但不能构成修饰关系
形容词放在能愿动词后面,能,敢等
形容词后面+代词
形容词放在“所”后面,组成所字结构
名词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
方位或处所
工具或依据
方式
对待动作对象的态度
比喻的方式
方位名词和时间名词常作状语
名词用作动词
为动用法
认为,看做
名词前有能愿动词
名词后有代词,且是动宾关系
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和偏正关系
名词在“所”后面
虚词
介词
于,乎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或涉及的范围
译为:在,从,向,到,在……方面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译为:给,对于
引进比较的对象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以
本义为动词,用;可虚化为介词,凭借
介绍动作行为工具,手段,条件,依据
介绍动作行为所处置的对象或涉及的人
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动机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为
动词,可虚化为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关联的对象
介绍动作行为的原因或目的
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与
介绍动作行为发出时涉及的对方
介绍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
介绍比较的对象
之
连词
连词不能带宾语
语气词
句尾语气词
陈诉句
也
表肯定,确认
矣
表示动态
焉
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的用法虚化为纯粹的语气词
耳,尔
表示肯定,带有限制意味
疑问句
特指
是非
选择
乎
疑问语句最强烈
表询问的语气
邪
哉
表示感叹
反问句
句首句中语气词
夫
惟
盖
其
古文标点
通读全篇
了解内容大意
梳理脉络
人事物,前因后果
吃透文义
《春秋经传集解》
传注类
反切法
上字取声,下字取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