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作品
作者包括贵族到平民
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
周王朝乐官保留下来的宗教和宴飨的乐歌
“风”
各地区音乐曲调
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
其余少数诗西周,大部分都是东周
“雅”
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大雅:31篇西周作品,大部分西周初期,
少部分西周晚期,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小雅:各个阶级都有,少数篇目是东周作品,更多是西周晚期
用诗和传诗
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成书后,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代,鲁、齐、韩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人毛亨、赵人毛苌“毛诗”在民间广泛传播,存至今日
《诗经》的内容
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周族史诗五篇,反映了西周开国的历史
周人逐渐强大、发展、灭商、建国的过程
反映 了征服大自然的伟大业绩,社会制度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国家的转化
农事
农业活动有悠久的历史,
《诗》中的作品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有农业文明的烙印,
同时也有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宗教活动的农事诗
燕飨
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
周代是农业宗法制社会,宗族关系是维系社会的重要纽带
血缘亲族关系加强政治“亲亲之道”“宗法之义”
怨刺
出自身份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作者,在周室衰微,朝纲废弛,社会动荡,政治黑暗的
时候,写出的大量反映丧乱、针砭时政或感叹自身遭遇
大雅:针砭朝政,情绪愤激,讽刺具有一定节制,多规谏
小雅:指斥政治的黑暗,悲悼周王朝国运已尽,哀叹自身遭遇
国风中也有一些辛辣犀利对统治者的揭露和讽刺,披露其无耻丑行
战争徭役
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抚士卒的痛苦,
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都具有丰富复杂的内容和情感取向
战争诗
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
我国古代崇德尚义、注重文德教化,
使敌人不战而服的政治理想的体现,
表现与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战争诗不同的风格、
因为是农业文明,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
婚姻爱情
表现现实生活中作者们的真挚的情感,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欢乐、挫折痛苦、坦诚的情感
《诗经》的现实精神
记录当时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感
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
战争徭役、婚姻恋爱,表现诗人的真挚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风雅与文学革新
“风雅精神”: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比兴的垂范
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
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诗经》的艺术特点
赋、比、兴的手法
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比
以此物比彼物
大量用比,展现诗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
赋可以是叙事描写,也可以是议论抒情,
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情服务的
三者之中,赋是基础
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以少总多”“情貌无疑”
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少杂言;国风杂言多
国风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诗歌生动性和形象性(春秋、平民)
雅、颂多威仪典重(西周时期,贵族之手)
《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影响深远
曹操、嵇康、陶渊明继承《诗经》四言句式。
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
抒情类诗在诗经中数量占多数,而且出现时间早,数量多,水平高;
其开辟的抒情言志道路,使得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