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章
这是一篇关于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章的思维导图,包含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测量误差及其来源、真分数及有关假设等。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实验第五章主要的心理学实验包括听觉实验、视觉实验、知觉实验、注意实验、情绪实验、记忆实验、学习实验等等。
普通心理学之能力笔记,包括能力的一般概念、能力的种类和结构、能力的测量、情绪智力、能力发展与个体差异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三章 经典测验理论的基本假设
心理特质及其可测性假设
心理特质
含义: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
特点
1.特质是一组具有内部相关的行为的概括
2.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
3.相对稳定
4.一个人的人格是由多种特质分多个层次有机组合而成的
5.对人的行为做出预测
测量误差及其来源
测量误差
含义:在测量过程中由那些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效应
分类
随机误差: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的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使多次测量结果不同,变化大小和方向完全随机,既不稳定也不准确,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
系统误差: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化因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在每一次测量中,稳定但不准确
重点
来源
测量工具(测验内部)
题目取样
指导语
难度
时间限制
测验复本不等值(AB卷难度不等)
被测对象
测验经验
练习因素
应试动机
测验焦虑
反应定势(三长一短选最短)
生理因素(疲劳、生病)
施测过程
物理环境
主试者方面(双盲实验)
真分数及有关假设
真分数
定义
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那个数值,一个测量工具在没有测量误差的时候得到的纯正值,假定真分数不会变,测量任务就是估计这一真分数的大小
操作定义
经过无数次测量所得到的平均值
观察分数
实际测得的分数,被假定等于真分数与误差分数之和,即假定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线性关系
数学模型及其假设
经典测验理论
被试观察分数X与真分数T之间是线性关系,并且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E
CTT数学模型
X=T+E
三个假设/公理
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其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
真分数和随机误差之间的相关为零,即随机误差独立
各平行测验上的随机误差之间的相关为零,即各个测验彼此独立
平行测验
对于测验总体中的任何一个被试,若他在两个测验上的观察分数同时满足CTT数学模型和三大假设,并且具有相等的真分数和相等的随机误差标准差,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为严格平行的测验
严格平行的测验也等于彼此平行的测验,即两个题目不同的测验测量的是同一个特质,并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验得分的分布都是一致的,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作彼此平行的测验
相等
基本等价的实验,即对任意一个被试而言,若他在两个测验上的观察分数同时满足CTT数学模型和三大假设,并且其真分数之间仅相差一个常数,则这两个测验被称为基本等价的测验
模型补充
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真分数方差与随机误差方差之和,即
真分数方差还可以分解为系统误差I和真正的特质分数V,即
原方程可改写为,一个团体实测分数的变异性是由真正的特质分数,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共同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