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西方现代思想第一模块 现代思想的成年
古今之变这件大 事,背后其实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动 力,就是“理性”的观念,更确切地说,是 启蒙运动主张的理性主义。可以说,启 蒙理性主义就是现代社会思想层面的发 动机,这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前 行,改变世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 巨大的挑战
编辑于2021-04-06 17:23:45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最为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以其传奇的一生为世人所知晓,又以其独特的哲学为后人所称道。21世纪初,西方哲学界曾对谁是过去100年最为重要的哲学家问题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在选出的哲学家中名列前茅的两位,一位是维特根斯坦,另一位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通常认为,维特根斯坦一生提出过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而且这两种哲学对后来的西方哲学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直接导致了当代分析哲学的诞生。分析哲学在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始终占据主流,并且扩展到了英美之外几乎所有西方国家,也影响到了远在东方的中国。他的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这两本著作都已经成为西方哲学经典,对当代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逻辑哲学论》被公认为经典之作,虽然全书只有不到三万字,但真正读懂这本书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行政伦理学可以看做是公共行政学的一门分支学科,行政伦理研究是直接指向公共行政实践的。从学科的角度看,行政伦理研究是出于完善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需要;从公共行政的实践来看,行政伦理的研究则是出于健全行政体系和规范行政行为的需要。因而,行政伦理研究需要回应公共行政实践的要求,需要在公共行政实践的演进逻辑中来规划行政伦理研究的课题和确立行政伦理学发展的方向。
这是一篇关于李辛用药心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从气机的主要方向来看:上焦多为开;中焦为升降枢纽,所以有“在气”“在血”的不同升降方向的药物;下焦为阖,故以阖收为主,分为“阖精”“阖阴”“阖气”,下焦层次,中焦层次,上焦层次。
西方现代思想 第一模块 现代思想的成年
01 古今之变:古代和现代到底哪里不一样
本质是从“自然”变成了“不自然”
为什么现代人总要讲“我喜欢”
表达了对个体的尊重
我们做出选择的最高基准是主观意愿,“选择”就成了孤证

“我没有我不由天”,然后呢?
抛弃了自然秩序这个神话,我们得到了自由



为什么要在城市里生活
“春运”成了一种新传统




变化背后的思想动力
第一个改变和挑战是关于个人生活的意义
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用理性去回答感到非常无力
第二个改变和挑战是社会生活的秩序

02 路标:为什么说韦伯是现代思想的成年
一百年前德国的“头号公共知识分子”
本以为他是个老学究,但他非常关注社会现实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绕不开的里程碑
韦伯是现代思想成年的标志
看清现代,就是真正理解现代社会运行的底层机制
以理性化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理论
反思现代,就是指出现代最深层的缺陷
现代性问题

科学理性做不到什么
“理性化”是现代性问题的关键


有些极为重要的问题,科学无能为力

比如 意义与价值的问题超出了科学的边界
科学可以给我们一个最优的方案,但无法交给我们一个最优的选择
03 韦伯I:为什么说“祛魅”是人类的“梦醒时分”
“祛魅”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字面的意思就是"世界被祛除了 神秘性、魅惑性”,这说的是人对自然世 界的认识发生了改变
换句话说,以前 人对自然的认识中有一种神秘性,后来 被去除了
想想那些生活在前现 代社会的古人,你会发现,无论在哪个 文明中,古人都相信有各种神仙、鬼怪、 精灵。不只是人有灵魂,动物也有灵性, 石头草木也有灵,万物都有灵
世界一切现象的 背后都有神灵
这些冥冥之中难以言说的神秘事物,构 成了古代精神极为重要的一部分,让人 类和整个宇宙紧密连接为一个整体,构 成所谓的宇宙秩序(cosmos),古代人 从这种整体秩序中确立了生存的意义, 获得所谓“安身立命”的根据
那么,祛魅意味着什么呢?简单地说,就 是用理性的力量驱散了神秘的魅惑
“两步走”的祛魅
祛魅的第一个阶段叫“宗教的理性化
就是驱逐原始宗教中的各种巫术,用哲 学理性来论证宗教的合理性,论证它的 救赎意义
祛魅的第一个 阶段就是去除那些装神弄鬼的事情,让 宗教走到理性思辨的道路上来。在这个 阶段,祛魅并没有瓦解宗教,反而使宗 教获得了理性化的发展
说到这儿,你就能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科 学家都是虔诚的教徒。比如牛顿,再比 如发现了遗传定律的孟德尔,他本身就 是一个神父。还有明清时期来到中国的 那些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 等,他们的科学素养都很高,也给中国 带来了很多科学知识和科学仪器。他们 都重视理性,追求理性的发展
祛魅的第二阶段很快就转向了 宗教本身
但是祛魅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取向,要拷 问的是所有的超验、所有神秘的东西, 这个逻辑链条一旦展开,是不会停下来 的
现代科学是理性化活动最典 型的体现,依靠的是冷静的观察、可靠 的证据、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论证。科 学得岀来的结论,就是可观察、可检验、 可质疑、可反驳、可修正的,它在根本上 抵制一切神秘和超验的事物。这个逻辑 发展下去,最后还是会挑战宗教的精神 主导地位
好了。现在世界上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 了
日食,就是一个天体现象,既不是什么 皇帝失德、上天示警,也不是什么天狗 食日; 水,就是H20这种分子,世界上没有什么 圣水神水; 你爱上一个人,不是什么前世因果,而 是你体内荷尔蒙的变化。
失去默认选项会怎么样?
自然世界被客观化了,不再具有神性和 灵性了,成为可以用冷冰冰的因果规律 解释的物理世界了。那么,这对人类的 精神世界,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古代社会中那种无处不在的意义消失 了,那些与世界的联系和沟通也没有 了
一对夫妇怀不上孩子,到医院一检 查,说他们不孕不育,目前没有医疗手 段,到观音庙去烧香也没用。是不是很 绝望?一个人要去危险地带工作,他知 道求神拜佛没有用,最多也就是给自己 买个保险,真要岀事还是会出事。是不 是会很残忍呢?
韦伯那篇著名的演讲《学术作为志 业》中,有一个段落曾被无数次地引用: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它所独有的理 性化和理智化,最重要的是,因为世 界已经被祛魅,它的命运便是,那些 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经从公共 生活中销声匿迹。”
但要注意,世界的祛 魅或者说世俗化并不是说宗教消亡了、 不存在了,而是说它不再是一种共同的 默认的信仰。有学者说,在古代,信仰宗 教是不需要解释的,而到了现代,信仰 宗教是需要解释的,反倒是不信宗教无 需解释了。在世俗的时代,宗教虽然仍 然被许多人信奉,但它不再是人类寄托 生命意义的默认选项了。
失去了默认选项,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在 古代社会,人是“嵌入”在这个世界里 的,是和世界连为一体的。而到了现代 社会,人被从那个大的“母体”中剥离出 来,从此孤独地、无依无靠地存活在这 个世界上了
比如一个孩子,高高兴兴地准备过圣诞 节,等着圣诞老人给他送礼物。但是,他 被告知说,世界上没有什么圣诞老人, 圣诞夜也不会有人从烟囱里下来,也不 会在孩子的袜子里塞什么礼物。如果你 收到了礼物,那是爸爸妈妈买的。对这 个孩子来说,这个瞬间会不会让他觉得 非常非常失望?这个孩子本来和那么广 大的世界相联系,是不是就被切断了? 古老的传统来, 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无穷性,瞬间就消 失了。小孩不再是一个无尽时空的参与 者,他只是这个家庭里的一个普通小 孩。对于他来说,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不是立刻就显得失色了不少?你看,他被 从那个“母体”中剥离出来了。 即使你不信仰宗教,在这个例子中,你 也能感受到祛魅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影 响。这个孩子的感受,就是祛魅完成的 过程中,整个人类遭遇的情况。
不愉快的真相
韦伯揭示的“世界的 祛魅”,不带有好坏价值判断的色彩,这 只是一个对客观事实的描述
—方面,他知道,这个祛魅的“梦醒时 分”对许多人来说,在精神上是格外“荒 凉”的,会让人茫然若失。信仰失去了以 往神秘的根基,而理性主义的科学又不 能为生命的意义提供新的根本依据。
另一方面,韦伯也知道,世界的祛魅是 现代的真相,你高兴也好,失落也罢,我 们都必须直面这个真相。这就是所谓现 代性的境况。
韦伯告诉我们:随着现代的来临,一场 精神的巨变发生了。古代世界那种迷雰 —般的魅惑,在现代的“清晨”被理性化 的光芒驱散了。
科学能让人从古代的魅惑中清醒,但是 清醒之后的现代人怎么重建终极价值和 生命意义呢?祛魅的世界怎么才能不成 为冰冷荒凉的世界呢?这一次,科学和 理性能帮我们做什么呢?
04 韦伯II:现代的“诸神之争”是怎么发生的?
注意,这里的“诸神”并不是指 多种神灵,而是指人们各自信奉的价值 观,诸神之争就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们现在信奉某种价 值观,就有一点像古人信奉神;观念的 冲突,就像是神灵之间的战争
科学理性是价值观战争的胜利者吗?
科学理性 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如果说有 一场观念的战争,那么科学理性不是已经获胜了吗?
没有这么简单。这是一场终极价值的战 争,科学理性并没有获胜,实际上,“价 值之争”根本不是它的战场
用学术语言 来说,科学理性发挥自己的作用有一个 范围,它不能为人类生活的终极价值提 供答案。科学理性发挥自己的力量,是 在事实判断的领域,而“诸神之争”的战 场在这个领域之外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逻辑上,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存在一个鸿 沟:它们的判断标准不一样
事实判断,有一套客观标准去验证它
橘子甜不甜,吃一口就知道;清华大学 在哪里,去一次就知道。在这个领域里, 科学理性是无敌的高手
现代科学发展了几百年,有一套成熟的 事实检验手段。有科学仪器、有实验方 法、有学术审核机制
只要是说事实,就 可以回到现实中去检验。比如“黑洞”, 最初是物理学家提岀的一个理论预测。 但它是在预测一个物理现象。那么我们 去测量各种数据、去给5500万光年外的 黑洞拍照片,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事实 问题总能搞清楚。
你看,在事实领域,科 学理性能让我们把握到高度的确定性。
价值判断是要分辨好坏对错、高低优劣
在价值领域,没有一把通用的尺 子可以衡量一切
这也需要一套 标准。在古代,我们相信世界有一个统 一秩序,即使这个秩序一般人说不明 白,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基本观念,就 是终极答案是存在的
然而在世界“祛 魅”之后,我们知道了自然世界就是物质 的,物质世界没有什么神秘的终极答 案
现在我们做价值判断,依据的是个人形 成的一套价值标准。这套标准有很强的 主观色彩,受到各种个人因素的影响: 国籍、文化、性别,甚至职业、家境、爰 好都会影响到个人的价值标准
比如 说,如果你家有一只养了十几年的宠 物,不管最开始是因为什么原因养的, 到现在,你和完全不养宠物的人相比, 在动物保护的问题上可能就会有不同的 倾向。
事实判断有确定性,是因为它有章可 循,这个“章”就是公认的判断标准一一 客观世界。而价值判断,相对来说无章 可循,或者说没有一个公认的“章”,我 们没有办法说,哪一个价值观是唯一正 确的。唯一的答案没有了,留给我们的 是无数个不确定的选项。于是我们就进 入了一^价值多元化的困境
价值多元化麻烦在哪里?
当然,多元化有好处:多元价值给了我 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 的自由。举个例子,在中世纪的欧洲,如 果你不信教,可能会很危险;但现在你 可以自由选择相信或是不信。这就是多 元化积极的一面。但是,价值多元化也 有消极的一面
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 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
人总要寻求意义。韦伯有一句名言:“人 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 物。”
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 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 B,但没有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
现在很多时候“我喜 欢”变成了最重要的标准。这何尝不是一 种无奈?有些问题我们自己也给不岀确 定无疑的回答,最后只能说,我喜欢
但建立在“我喜欢”上的选择是脆弱的, 个人意愿是一件善变的事
其实,选项 不一定就糟糕,糟糕的是,我选了,但永 远也不知道选的对不对。这种长期存在 于内心的动摇和不确定感,是现代人最 显著的精神特征之一,几乎成了一种“时 代的病症”
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 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这造成了一 种“价值真空”,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 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 扰。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 的问题
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 质上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比如,美 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 堕胎的合法化。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 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但也有人认 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 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所 当然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 利。
你看,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 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 理性来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 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在更基础的政治问题上,价值冲突也不会缺席
比如,是安全和秩序更重要,还 是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重要呢?如果是 前者,就应该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来保 障秩序;如果是后者,政府的权力就应 该受到严格的限制。在美国政坛,这个 话题争吵了几百年,目前看来,不仅没 有“真理越辩越明”,反而是政治分裂和 派系对立变得越来越严重
那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寻求共识、弥合这 些分歧呢?韦伯给岀的回答有些冷酷, 他说:分歧的根本原因是如此的深刻, 以致于许多冲突无法化解。终极态度彼 此互不相容,它们之间的争斗也不会有 结论
难以终结的“诸神之争”
“诸神之争”的本质是现代社会中价值观念的冲突
现代社会的主导思想是科学理性,科学 理性在事实领域给我们提供了把握确定 性的强大武器,但到了价值领域,它给 不岀一个确定的回答。结果是,价值观 念之间不断冲突,这在个人层面和公共 层面都造成了严肃的问题
现代思想“破”的一面
05 韦伯III:工具理性会带来什么问题?
齐美尔的话,说“金钱有一点像上帝“,但齐美尔还 有一句话:"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在这座桥上,我们真的能找到安身立命的感觉,找到 生命的意义感吗?这个问题只能留给你自己
两种理性: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可以区分成两种不同类型,一种叫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ationality),—种叫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
工具理性是做什么的?
它的作用是找到做事的手段,就是一件事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
打个比方,我在外地开会,家人打电话来 说要我赶紧回家。我一计算,飞机最快,机票的价格也能接受,于是就订了航班。这里运用的就是工具理性。注意,我说了一个 词:"计算”。工具理性的关键就在于“计算“:针对确定的目标,计算成本和收益,找到最优化的手段。工具理性不关心目 的,只关心达成目的的手段是不是最优的
价值理性又是什么呢?
考虑的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是决定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在外地开会,家里人让我赶紧回家。但这一次,订机票之前我突然想:不对,还是得先 搞清楚到底是什么事,看看值不值得为这事回一趟家
工具理性问题有客观标准,我们容易达成一致;价值理性问题标准不一,很难找到确定的答案。在社会层面,这一点就更 加突出了:价值观念问题我们有许多分歧;但在具体方法上,我们都认同工具理性计算出来的方案
官僚制:新组织制度的崛起
这带来了什么变化呢?韦伯认为,这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官僚化:不仅是在政府,而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军队、公 司官僚制这种组织形式占据了重要地位
官僚主义的特征是效率低下,而官僚制恰恰是要追求 高效率。这种高效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效益,而不是你个人的感受
官僚制的特点是上下级结构清晰严密,有明确分工,每个位置都要 按规定行事。对个人来说,这可能僵硬、机械,但个人体验和全局效益不同,有时个人体验不佳恰恰是系统追求高效的结果
理想的官僚系统规则合理,纪律严明,人尽其责,照章办事;系统运转精确、稳定,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效率高,执行力 极强
"非个人化"(impersonal),也就是"对事不对人"。为了追求效率,人被简化成一套 指标,和任务无关的个人因素则忽略不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此一来,无法被计算的复杂个人,就变成了可以计算的数据
表现
对外
比如银行处理贷款业务的时候,不必去细心渚虑每个客户的复杂情况:这个人贷款是为了上学、为家人治病、或者是为了事业发 展?银行要采集的是指标:贷款数额、信用记录、抵押保障、还贷能力等等。
对内
官僚制的自我组织同样遵循"非个人化”的原则:原则上,安排f 职位,只看这个人能不能行使这 个职位的功能。f程序员,就看你写程序的能力;一名销售,就看你的销售业绩
这有一个明显的好处:任人唯贤,以工作成绩决定职位安排。遵循这种原则,能够从大规模人群中相对快速、有效地选拔出需要 的人才,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也推动了公平竞争
片面的理性化:工具理性太强大会怎么样?
韦伯的深刻之处在于,他既能够看到现代性的强 大力量,又能敏锐地指出其中的深层问题
问题在于,工具理性发展得太强大了,压倒、淹没了价值理性
社会的理性化发展,变成了工具理性 的单方面扩张,理性化变成了不平衡的"片面的理性化",在实践中,对手段的追求压倒了对目的的追求
比如,对于"人生目标"这种大问题,我们会发现,这类问题太沉重也太困难了。于是我们犯了拖延症,把目标问题不断向后 推,先去加强工具和手段,转到工具理性的逻辑上来
就像现在流行说,先实现“财务自由“,再去追求“诗和远方“。但在实现财务自由的漫长过程中,我们主要关心的都是成本收 益计算、效率最大化这些问题。结果是,这个漫长的过程会反过来塑造我们自身,最后我们变得只会赚钱,赚钱也就足够了。赚 钱这件事,本来是手段,最后却变成了目标,把以前的目标,以前的“诗与远方“给淹没了
06 韦伯IV:“现代的铁笼”是怎么铸就的?

韦伯对现代社会的 基本判断是,理性化把现代铸造成了一 个“铁笼”(the iron cage),就是钢铁的牢笼
从官僚制到“现代的铁笼”
官僚制遵循 工具理性的逻辑,追求效率和稳定。它采取了一个原则:“非个人化”,就是把个人的复杂情况简化成一些指标
比如 要评价一个雇员,就只看他的业绩,业 绩还可以进一步数据化,变成KPI。至于和工作无关的个人因素,就忽略不计。 经过这种简化和抽象,系统就能够通过计算高效处理事务
"非个人 化”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它让 官僚制获得了强大的执行力和效率,推 动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
一方 面,"非个人化”也让系统变得机械坚 硬、冷酷无情,带来了新的问题
"现代的铁笼”的由来就和官僚制密不可 分
社会呈现出机器的属性,人则被“非人 化”,被看作是机器的零件,这种倾向成 为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韦伯形 象地把这种特征概括为“铁笼”。这就 是“铁笼”这个词的由来
“铁笼”的两个弊端
首先是造就了 一种片面的社会文化
现代的 社会文化讲求事实、重视计算、追求效 率。你看,这是最典型的工具理性逻辑, 它本身没有错,问题是这种逻辑太强大 了,在几乎所有问题中占据了主导地 位。
但有些问题,在根本上是这种逻辑 无法解决的
子主题
铁笼的第二个弊端则是造就了片面的社 会关系: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逐渐变 成了一种商业的“供求关系”
现代社会强调个性、强调自由,看上去 有各种各样的选项供我们选择。但实际 上,我们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提高真正 的自主性,去发展自由而丰富的精神和 人格,因为我们面前摆着一个更紧迫的 任务:满足社会机器对一个零件的要 求。我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合 格的、优质的零件,这就是“铁笼”的比 喻中蕴含的深意。 韦伯说,“专家没有灵魂”,意思是说,身 处铁笼之中,即使有丰富的知识,成 了"专家”,也只不过是一种高级零件罢 了。我们人类作为“万物的灵长”,那些 生命和灵性发展的需求被忽视和淹没 了
比如说“人力资源”这个词。这个词已经 成了日常用语,但你有没有想过,“人”怎么会是一种“资源”
人变成 了某种商品,在“买家”面前互相竞 争。“自我发展”被替换成了 "提升自己作 为商品的价值”
把铁笼打破,会怎么样?
韦伯清醒地看到,铁笼 一方面囚禁了人的灵性,但另一方面也 保护了我们
没有这个铁笼,就没有现代优越的物质 条件,以及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文明
如果找 不到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打碎铁笼只 会让我们陷入更糟糕的境地
对悲观主义说“不”
你有没有发现,韦伯对现代 社会的分析,是如此的冷峻、萧瑟 这是不是太悲观了呢?
不,韦伯绝不是要提倡悲观,他恰恰是 要破除悲观主义
我们最需要担 心和警惕的那种悲观,隐藏在对现代化 和理性化的盲目乐观之中:我们曾经相 信理性可以无所不知,科学可以无所不 能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盲目的乐 观被现实打碎之后,引发出的那种极度 悲观,才是我们要警惕的
韦伯为我们描 述了现代性的底层机制、现代化的丰功 伟绩,同时又指出了现代性的冷酷、现 代化带来的弊端。我们搞明白这些机制 和弊端,不是要陷入悲观,而是为了“了 解真相”
破除悲观,获得清明,达到从容,这才是 韦伯思想带给我们的真正启示
韦伯的那篇演讲《以学术为志 业》。演讲中,韦伯说了这样一句话: "这是我们的历史环境中无可逃避的 事实,只要我们忠实于自己,便不可 能摆脱这一事实。”
正视这些真相,了解这些真相,我们才 能不为简单的利弊所困扰,而是诚实地 面对全部的事实。这是另一种意义上 的“思想成年
罗曼• 罗兰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 主义,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 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