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科二简答、材料分析第四章 教学实施
教资考试简答、材料分析题第四章 教学实施,这一部分相较于科一较为复杂,故进行详细的考点整理,已表明重点,来不及背的也可以抓重点两星三星考点背。
编辑于2021-09-30 14:36:34第四章 教学实施
教学的意义 (简答)
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2、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的任务 (⭐️⭐️简答) (双基+个性+德智体)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其科学世界观基础。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授法的优缺点 (⭐️简答)
优点: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2)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 缺点: (1)容易束缚学生,没有充分的机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 (2)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 (3)对教师的个人语言素养要求较高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 运用练习法的基本要求 (⭐️⭐️简答)
1、教师要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 2、教师要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练习要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提高。 3、进行练习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并及时向学生反馈练习情况。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简答)
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教学内容) 3、学生特点 4、教学时间、设备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简答)
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规模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7)与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教学任务的完成。 缺点:(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3)不能很好的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分组教学的优缺点 (简答)
优点: (1)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分别进行教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2)有利于学生交流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缺点: (1)对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难以鉴定; (2)对学生区别对待,易引起对教学平等的非议;(3)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学生会产生自卑感。
学习动机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影响 (⭐️⭐️简答)P327 耶克森-多德森定律
1、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一般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曲线关系(倒“U”形曲线): 3、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学习效率最佳;动机强度过低时,缺乏积极性,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动机强度过高时,学习效率会随着强度增加而不断下降。 4、最佳动机水平为中等强度,但最佳动机水平随学习任务的难易不同而变化。
成败归因理论的教育启示 (⭐️⭐️⭐️简答)
1、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现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2、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教师应对能力低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奖励。 3、对能力低而努力的学生给予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学生给予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考虑其学习进步和努力程度。
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 (⭐️⭐️简答) (示范-练习-反馈-动觉)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材料分析) (间掌传教)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间接性规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双边性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
教学实施的基本环节 (材料分析+单选)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外辅导 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 (材料分析)
1、学生自身方面的人格特点、生理因素、挫折经历、寻求注意等。 2、教师方面的教学技能、管理方式、威信等。 3、校内外的环境,如大众传媒、家庭环境、课堂座位编排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材料分析)
1、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2、合理运用惩罚 3、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4、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
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材料分析+单选)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量力性原则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 (简答/材料) (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上好课的基本标准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 (材料分析+简答) (方太太的老板语言结 巴,分不清目的与内容)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结构合理 语言艺术 板书有序 态度从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 气氛热烈
布置作业的要求 (材料分析+简答)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的范围与深度,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 (2)作业要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不能搞题海战术,难度适中要求作业设计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3)作业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 (4)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5)作业应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但不可牵强附会。 (6)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批改作业的要求 (材料分析+简答)
(1)教师要及时检查和批改作业,使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2)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漏洞。 (3)教师要仔细评定,给出成绩,写上简短评语,对学生的学习提出明确要求 (4)教师要及时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并指出原因 (5)对大多数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找机会进行辅导,重点讲解和纠正。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材料分析+简答) (1234稍加解释)
1、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规则。(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正面引导为主)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合理布置学习任务,把控教学节奏) 3、做好课堂监控(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用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有效手段)
学习动机的激发 (材料分析+简答)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 兴趣和好奇心是内部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7、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