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骨学习笔记
组织学与胚胎学骨的学习笔记,内容有骨组织、骨的构成、骨的功能、骨的发生、长骨的生长和改建、长骨的细微结构等。
编辑于2021-10-05 17:56:05骨
骨组织
结构主体
主要由骨细胞和骨基质组成
骨基质/骨质
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外基质
含水极少
组成
有机成分
胶原纤维(大量)
粗大、排列规律
约占90%
主要由I型胶原蛋白构成
无定形基质(少量)
蛋白聚糖及其复合物(主要)
黏合纤维的作用
约占10%
凝胶状
其他成分(极少量)
骨钙蛋白、骨桥蛋白、骨黏连蛋白和钙结合蛋白等
在骨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占干量的35%
无机成分/骨盐
占干量的65%
钙、磷为主,还有多种其他元素
主要存在形式
羟基磷灰石结晶
细针状,长10-20nm
沿胶原原纤维长轴沉积并紧密结合
类骨质
新生骨组织的细胞外基质无骨盐沉积
只含有机成分
钙化/矿化
骨盐大量规律沉积使类骨质转变成坚硬的骨质的过程
结构
编织骨
胶原纤维无规则交织
成年后仅存在于牙槽骨和耳蜗等极少数部位
胚胎时期和5岁以内儿童的骨质结构形式(还有骨折修复期)
板层骨
以骨板存在的骨质结构
骨板
薄板状结构
胶原纤维大量平行排列
同层的纤维平行
相邻的纤维垂直
如多层木质胶合板 骨强度增加
骨基质粘合
钙盐沉积
类别
密质骨
长骨骨干,骨骺外侧,扁骨和短骨表层
骨板层数多、排列规则,紧密结合
松质骨
长骨骨骺和骨干内表面、扁骨的板障和短骨中心等
数层不规则的骨板形成大量针状或片状骨小梁
形成有孔隙的立体网格样结构
肉眼可见的疏松状
骨组织的细胞
骨祖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仅骨细胞位于骨组织内部
骨祖细胞
骨膜内层(骨外膜内层,骨内膜及中央管)的干细胞
特点
LM
梭形,胞小,质少;核小色深,椭圆
胞质弱嗜碱性
部位和刺激决定分化方向
作用
分化成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
单层排列于骨组织表面
特点
矮柱状或不规则形
EM
大量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LM
胞质嗜碱性
大量碱性磷酸酶AKP
核圆,核仁清楚
作用
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类骨质)
胶原纤维和无定形基质
释放基质小泡入类骨质
直径25-200nm
含细小的钙盐结晶
形成羟基磷灰石结晶
膜上有钙结合蛋白和碱性磷酸酶等 TPP,ATP酶
对钙化有一定作用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
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钙化
转变为骨细胞
类骨质分泌增多,包埋细胞
胞体缩小,细长突起,扁椭圆形;核变小
骨被覆细胞
细胞扁平
紧贴骨组织表面
功能静止
骨细胞
位置
胞体,骨陷窝
突起,骨小管
内有少量组织液
骨组织内部(骨板间/内),均匀散在
特点
结构和功能与成熟度有关
新生细胞仍有分泌功能,逐渐减弱至停止
成熟度变化
胞体变小,细胞器减少,突起延长
胞小,扁椭圆形;突起多且长
多连接
突起缝隙连接,传递信息
骨小管相通
骨陷窝-骨小管连通构成物质输送通道
作用
一定的溶骨作用
参与钙磷平衡调节
破骨细胞
位置
散在,骨组织表面;主要在骨质吸收部位凹陷处
特点
可游走
LM
多核巨细胞,6-50个
质丰、嗜酸性强
胞大,直径30-l00µm
EM
丰富的溶酶体和线粒体
皱褶缘(EM)
紧贴骨组织侧出现许多突起(类似微绒毛)
胞质围堤
胞质略微隆起,环绕皱褶缘
质膜紧贴骨组织
电子密度低,亮区/封闭区
环形,大量微丝,细胞器少
增大面积;固定;物质交换
单核细胞融合
吸收陷窝
皱褶缘和骨组织表面凹陷间形成的一个密闭的腔隙
特殊微环境
破骨细胞释放多种水解酶和有机酸
溶解骨盐,分解有机成分
皱褶缘处胞质中有许多吞饮泡和吞噬泡
降解溶解内吞的成分
作用
与成骨细胞共同参与骨的生长和改建
异常可导致骨的生长发育障碍
骨硬化症,皱褶缘异常,骨质异常硬化,形成大理石骨
长骨的微细结构
概述
由骨干(主要是密质骨)、骨骺(主要是松质骨)和血管,神经构成
表面覆关节软骨、骨膜
骨髓在内部骨髓腔中
密质骨
环骨板
环绕骨干内、外表面的骨板
外环骨板
厚,层数多,排列整齐
内环骨板
薄,仅数层,不齐整
骨单位/哈弗斯系统
内外环骨板之间
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特点
数量多,长筒状
有分支,与骨干长轴平行
粗细不一
多层(4-20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
中央管
细长管道,含少量疏松结缔组织
内有小血管和神经纤维
哈弗斯骨板
板内胶原纤维螺旋绕中央管
相邻骨板的纤维互相垂直
同一骨单位的骨细胞接受自身中央管的营养供应
最外层的骨小管在黏合线处折返,一般不与相邻骨单位的骨小管连通
最内层的骨小管与中央管相通
间骨板
骨单位间/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
不规则的骨板聚集体
骨生长和改建中较早期的骨单位和环骨板的残留部分
黏合线
三种骨板之间及每个骨单位表面的一层黏合质
骨盐较多而纤维很少的骨质
长骨横断面上折光较强的轮廓线
穿通管/福尔克曼管
长骨骨干内横向穿行的管道
滋养孔
骨外表面的开口
含结缔组织、血管、神经,以及骨祖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
与骨的长轴垂直,横穿环骨板,通中央管
松质骨
骨干的内侧面和骨骺中部
大量针状或小片状的骨小梁构成
肉眼可见的多孔隙网架结构
网眼中充填骨髓
骨小梁
板层骨,仅数层,不规则
骨膜
关节面外,长骨的内、外表面均覆有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的骨膜
骨外膜
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束粗大,成网
穿通纤维
固定骨膜和韧带
纤维束穿人骨质
内有血管、神经,深面有骨祖细胞
外层
厚的致密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束粗,密集
穿通纤维
内层
薄的疏松结缔组织
小血管,N.,细胞
骨内膜
很薄的疏松结缔组织
衬于骨髓腔面、骨小梁表面、穿通管和中央管内表面
含小血管、神经纤维,骨祖细胞
作用
营养骨组织
提供干细胞
骨膜移植治疗骨折和骨缺损
长骨的生长和改建
明显地表现为纵向的加长和横向的增粗
骨加长
衙板的不断生长并替换成骨组织
与初级骨化中心的形成类似,但顺序性更明显
五个连续的分区
软骨储备区
细胞小,散在
软骨基质呈弱嗜碱性
软骨增生区
细胞明显生长,椭圆形和圆形;同源细胞群;纵向分布
软骨成熟区
细胞明显增大成熟,同源细胞群间的软骨基质变窄,嗜碱性增强
软骨钙化区
细胞开始退化、凋亡、胞质空化;出现核固缩与核溶解
软骨基质钙化明显,强嗜碱性
接近骨髓腔的细胞消失,仅留空洞状的软骨陷窝,内有破骨细胞
成骨区
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极为活跃
光镜下易于见到
形成较为宽大的纵向隧道
成骨细胞在软骨基质表面分泌类骨质,形成向骨髓腔延伸的过渡型骨小梁
过渡型骨小梁被破骨细胞破坏吸收,骨髓腔向长骨骨端生长
各区连续进行,软骨的增生、退化及成骨在速率上保持平衡 保证了在骨干长度增加的同时,骺板能保持一定厚度
骺线
出现后,骨不能继续纵向生长
17-20岁的青少年,骺板的软骨完全被骨取代,在骨干和骨骺连接融合处形成的薄层密质骨,纵断面上为线性痕迹
骨增粗
骨外膜深部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变粗
骨干内面,破骨细胞吸收骨小梁,骨髓腔横向扩大
骨形成略快于骨吸收,使骨干的密质骨增厚、骨髓腔扩大
约30岁前后停止
骨改建(终身)
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做的适应性结构变化,是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
长骨的改建最为显著
长骨外形的改建
骨组织不能从内部生长
干骺端的生长与改建实现骨干的加长
骨骺,干骺端圆锥形,比骨干粗大
长骨加长时,干骺端通过改建变小
干骺端
外侧以骨吸收为主
内侧面以骨形成为主
近骨干侧变细,与骨干中段一致 新增骨干的两端又形成新的干骺端
至骺板停止而停止
长骨内部的改建
密质骨和松质骨都会随着骨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改建
骨领
初为松质骨,后成密质骨
骨单位
骨细胞分解吸收陈旧的骨组织,形成许多纵向隧道
成骨细胞贴隧道壁成骨,逐层形成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
原先的管道逐渐缩小成为中央管
骨单位增多,骨干密质骨增厚
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协调活动,导致旧的骨单位陆续被新的骨单位替代
原有的骨单位和外环骨板被破坏后的残余部分成间骨板
骨的发生
膜内成骨
在间充质分化形成的胚性结缔组织膜内直接成骨
间充质分化为胚性结缔组织
分化为骨祖细胞
分化为成骨细胞
骨组织
如
额骨、顶骨、枕骨、颖骨、颌骨、锁骨等
骨化中心
最先形成骨组织的部位
逐渐扩大和改造,形成骨小梁
增长加粗,增多,形成松质骨
松质骨表面部分改建成密质骨
周围的结缔组织成骨膜
软骨内成骨(复杂)
先形成透明软骨,逐渐钙化成骨
人体的大多数骨
四肢骨、躯干骨和部分颅底骨等
过程
软骨雏形形成
间充质细胞聚集、分化为骨祖细胞
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
软骨细胞增殖分裂并分泌软骨基质,形成透明软骨(软骨雏形)
软骨周围间充质成软骨膜
骨领形成
软骨雏形中段,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成骨细胞
成骨细胞贴附在软骨组织表面形成薄层原始骨组织(骨领)
领圈状包绕软骨雏形中段
形成后软骨膜改称骨膜
初级骨化中心与骨髓腔形成
软骨雏形中央的软骨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逐渐凋亡;周围的软骨基质钙化
骨膜中的血管,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穿越骨领,进入钙化的软骨区
破骨细胞溶解吸收退化的软骨组织,形成许多与软骨雏形长轴一致的隧道
成骨细胞在残存的软骨基质表面成骨,形成以钙化的软骨基质为中轴、表面包绕新生骨组织的条索状结构(过渡型骨小梁)
初级骨化中心
出现过渡型骨小梁的部位
初级骨髓腔
过渡型骨小梁间的腔隙
网状细胞,网状组织的出现
造血干细胞进入形成骨髓
许多初级骨髓腔融合成一个不断增大并加长的骨髓腔
次级骨化中心与骨骺形成
次级骨化中心
骨干两端的软骨组织中央,形成骨骺
因骨而异,大多在出生后数月或数年
骨化与初级骨化中心形成相似
呈放射状,形成以松质骨为主体的骨骺
骨骺外侧面松质骨成密质骨
关节软骨
骨骺末端表面的薄层透明软骨
终身不骨化,参与构成关节
骺板/生长板
长骨继续延长的结构基础
骨骺与骨干间的一定厚度的软骨层
功能
支持、运动和保护
含大量钙、磷等,机体的钙、磷贮存库
骨髓是血细胞的发生部位
构成
由骨组织、骨膜和骨髓等构成的坚硬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