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妊娠学习笔记
生理学生殖妊娠学习笔记,知识内容有妊娠概念、受精和着床、妊娠的维持、分娩等方面,希望梳理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1-10-05 18:02:24妊娠
概念
妊娠
新个体产生的过程
受精、着床、妊娠的维持,胎儿分娩
妊娠时间一般以最后一次月经的第一天算起,所以人类的妊娠时间为280天
若排卵开始计算,266天
受精和着床
受精
受精
指精、卵识别,精子穿入卵细胞及两者融合的过程,一般于排卵后的6-7天发生在输卵管的腹壶部
精子运动
精子射入阴道后,需要经过子宫颈、子宫腔、输卵管到达受精部位
正常男性每次射出上亿精子,但经女性生殖道屏障,只有极少数活动力强的精子(一般不超过200个)能到达受精部位
雌激素
刺激输卵管由子宫向卵巢蠕动,推动精子由峡部运行至壶腹部
使宫颈分泌黏液,有利于精子穿行
孕激素
使宫颈黏液黏稠,阻止精子通过
抑制输卵管的蠕动
精液帮助精子运动
精液中高浓度的前列腺素刺激子宫收缩,精子吸入宫腔内
精子获能
精子经附睾的成熟过程具备了受精的能力
附睾和精浆中多种抑制精子功能的因子,妨碍精子功能发挥
获能
精子进入阴道后在女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卵子受精
期间精子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及功能变化
本质
暴露精子表面与卵子识别的装置
解除对顶体反应的抑制
增强膜的流动性,便于精卵融合
运动形式超激活变化,为精子穿过黏稠的介质及卵细胞外基质提供力学优势
人工条件下也能实现
顶体反应
获能的最后阶段是精子发生顶体反应
释放出顶体中贮存的酶
顶体反应
头部的顶体外膜与精子细胞膜融合、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释放出包含多种蛋白水解酶的顶体酶,使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及透明带溶解
关键变化
只有完成顶体反应才能受精
受精卵的形成
精子头部摆动穿过卵周的放射冠达透明带,精子细胞膜受体与透明带蛋白,如ZP3相互作用,诱发顶体发应
顶体酶以及本身机械运动,精子穿过透明带
精子以头部暴露的顶体后膜与卵膜结合,融合,头部的核物质入卵子
入卵后,卵内Ca升高,触发卵内的皮质反应
皮质颗粒出胞形式释放出特殊酶使透明带变硬,阻止受精
Ca升高,卵激活,迅速完成减II,染色体解聚形成雌原核,精子核也解聚形成雄原核
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
着床
着床
胚泡与子宫内膜作用,侵入内膜
开始于受精后的第6-7天,至第11-12天完成
最常见的植入部位为子宫后壁靠中线的上部
胚胎发育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
成功的着床需要胚胎的发育与子宫内膜的蜕膜化同步
需要黄体分泌的激素使子宫内膜蜕膜
需胚泡诱导妊娠黄体分泌激素,前蜕膜转变为蜕膜
缺一不可,同步
受精卵
输卵管内成桑葚胚
输卵管蠕动和输卵管管腔上皮纤毛下,向子宫运行,受精后第3天到达宫腔
宫腔停留3天,从子宫内膜分泌物中获得营养,成囊胚期胚胎
子宫内膜发生形态及功能的胚泡着床变化,具备对胚胎的接受性
着床窗口
子宫内膜处于接受期,胚泡才可能着床
一般在月经周期第20天-23天
最重要的形态学标志
蜕膜化
雌激素和孕酮诱导,是着床基本前提
子宫内膜细胞表达与着床有关的蛋白质分子(如整合素)
介导内膜细胞与囊胚的相互作用
着床过程
包括定位、黏着,穿透三个阶段
过程
胚泡进入子宫后
缓慢移动1-2天,脱去透明带,靠近子宫内膜,并黏着固定
滋养层细胞分泌蛋白酶,水解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间的连接而造成隙缝,胚泡从隙缝进入内膜的基层
向内侵蚀,直至破坏微血管的内皮细胞,与母体血液循环产生联系,着床即初步完成
滋养层细胞迅速增殖,侵入螺旋动脉内,建立胎盘
母胎间物质交换的专门器官
胚泡向子宫内膜的植入是同种异体植入过程,必须克服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胚泡最早分泌的激素之一,它在胚泡植入和早期妊娠过程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检测母体血液或尿液中的hCG可帮助诊断早期妊娠
妊娠的维持
概念
着床后,从蜕膜获取营养
妊娠10周以内,妊娠黄体分泌的孕,雌激素维持妊娠
滋养细胞侵入子宫,形成迁徙柱,穿透子宫肌层内1/3形成胎盘
胎盘形成后,妊娠黄体退化
胎盘
物质交换的场所
内分泌器官
参与胎儿发育以及母体适应性反应
胎盘的功能
主要结构特点是有两个独立的循环系统一胎儿和母体的血液循环
胎盘屏障分隔
外(母体侧)向内分别为绒毛的滋养层细胞、基底膜,结缔组织及胎儿血管内皮细胞
物质转运
母体血液循环中的水分、电解质、氧气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均通过胎盘提供给胎儿、满足其生理需要
转运三大营养物质
Glu和AA,转运体介导
大多数FFA,简单扩散
内分泌
可合成和分泌几乎机体所有的内分泌细胞或腺体分泌的激素
hCG
早期胚泡和胎盘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
与LH相似
作用
促胚泡植入
黄体成妊娠黄体,分泌孕和雌激素
人胎盘生乳素hPL/人绒毛膜促生长激素hCS
单链多肽激素
几乎没有催乳作用
促进胎儿生长
雌激素
主要是雌三醇,雌二醇和雌酮较少
雌三醇的生成涉及胎儿、胎盘共同参与
检测母体尿中雌三醇水平反映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调控胎盘、子宫、乳腺和胎儿器官的生长
妊娠晚期,促使子宫激活准备分娩
孕激素
妊娠第6周,孕酮
10周后,代替卵巢持续分泌孕酮
母体的适应性生理变化
心血管系统
妊娠期母体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增加,但血压不升高
雌,孕激素使母体外周血管舒张
母体血容量约增加45%,血浆增加量比红细胞的增加量大
心输出量增加
内分泌系统
一些内分泌功能特别是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的活动增强
甲状旁腺增强可使母体血中游离钙水平升高满足胎儿骨骼生长
呼吸和泌尿系统
肺通气功能增强
与子宫增大对膈肌的压迫以及孕酮对呼吸中枢的作用有关
母体肾脏稍有增大
血容量增加导致肾脏负荷过重
能量代谢
早期的基础代谢率几乎没有变化或略有降低
中期开始升高
末期比未孕升高15%~20%
分娩
分娩
胎儿和胎盘通过母体子宫和阴道排出体外的过程
分娩的过程
正反馈
子宫末期,子宫颈软化(胶原纤维减少),子宫肌节律的阵发性收缩,使子宫颈充分开大,使胎儿挤向子宫颈
从产道来的刺激还可通过脊髓的神经反射引起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缩,促分娩
子宫阵发性收缩的生理意义
保障胎儿血液供应,胎儿不会因子宫肌持续收缩而发生窒息
妊娠期间子宫收缩性的变化
舒张期(静息期)
孕期的前36-38周
孕激素和松弛素,子宫舒张,随胎儿扩大
分娩前的激活期
孕期最后2-4周
弱而不规则的子宫收缩
子宫肌和宫颈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如子宫平滑肌细胞间缝隙连接增加
缩宫素和前列腺素受体等收缩相关蛋白大量增加
子宫肌对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反应增强
宫颈软化成熟及子宫下段形成
分娩时的收缩期
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和前列腺素的敏感性加强
不规律收缩发展为有节律的强烈收缩
产后的复原期
分娩启动的机制
分娩启动关键是子宫从舒张期(静息期)进入激活期
胎儿信号的作用
一些动物胎儿的成熟决定启动时间
胎儿迅速生长对子宫的机械性扩张促进子宫激活
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激活
糖皮质激素增多,促进胎盘的孕激素向雌激素转化,使孕激素下降,雌激素上升
胎盘激素的作用
妊娠末期,雌激素升高
促使子宫肌收缩相关蛋白如缝隙蛋白和缩宫素受体等的表达
刺激蜕膜、羊膜和子宫肌生成前列腺素等,促进宫颈成熟和子宫收缩
大多数动物分娩均是由母体孕激素撤退触发,即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
孕激素是维持子宫静息的主要激素
阻断子宫平滑肌AP和使胞质内Ca降低,使松弛
人类整个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孕激素高,仅胎盘娩出后下降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增强子宫肌收缩,诱导分娩
母体来源的激素
缩宫素是重要的母体来源激素
但不是决定因素
胎儿刺激宫颈反射性引起神经垂体释放缩宫素,促使子宫肌收缩力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