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维生素2
维生素2总结,各种维生素的理化性质,适用于学习生化的医学生,适用于考前复习,也可以综合其他资料使用。
病毒通过多种传播途径侵入宿主及易感细胞内复制增殖,与宿主防御功能相互作用,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此过程为病毒感染,此导图还介绍了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这是一篇关于病毒的基本性状的思维导图,其内容包括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病毒的增殖以及遗传与变异等
细菌侵入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此过程为细菌感染,有些细菌会致病而有些细菌也会在人体内形成免疫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维生素
泛酸
一般性质
来源: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
活性形式
辅酶A(CoA)
酰基载体蛋白(ACP)
生物功能
CoA及ACP构成酰基转移酶的辅酶
参与酰基转移反应
缺乏症
缺乏症少见,早期症状:易疲劳、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
严重缺乏:最显著特征是出现肢神经痛综合征(脚趾麻木、周身酸痛、易怒、失眠)
建议摄入量:AI是5.0 mg/d
生物素
来源:肝、肾、酵母、蛋类、花生、牛乳、鱼类、啤酒等,肠道细菌也可合成
活性形式:生物素
为羧化酶的辅基,与羧化酶蛋白中lys残基的 epsilon-氨基以酰胺键共价结合,形成生物胞素残基,参与CO2固定,为脂肪与糖代谢所必需
通过使组蛋白生物素化,影响细胞周期、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控、转录、DNA损伤修复等
缺乏症少见,其来源广泛、肠道细菌可合成
食用生鸡蛋(抗生物素蛋白),可缺乏(生物素与抗生物素蛋白结合后不被吸收)
长期使用抗生素可缺乏:疲乏、恶心、皮炎及脱屑性红皮病
建议摄入量:AI是40 μg/d
维生素B6
来源
肉类、豆类、坚果、蛋黄、酵母等
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
活性形式:磷酸酯—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磷酸吡哆醛是多种酶的辅酶
是氨基酸转氨酶及脱羧酶的辅酶
磷酸吡哆醛可终止类固醇激素作用的发挥
缺乏症及中毒
增加人体对雌激素、雄激素、皮质激素和维生素D作用的敏感性
低血色素小细胞性贫血(又称维生素B6反应性贫血)和血清铁增高。
脂溢性皮炎,故VitB6又称抗皮炎维生素
建议摄入量:EAR是1.2 mg/d
中毒症状:摄入量超过200mg/d,可引起神经损伤,表现为周围感觉神经病
叶酸
来源(绿叶含量丰富)
酵母、肝、水果、绿叶蔬菜,
肠菌合成
5,6,7,8-四氢叶酸(FH4)
N5、N10 是一碳单位的结合位点
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甲氨蝶呤和氨蝶呤与叶酸结构相似,抑制FH4合成,抑制TTP合成,有抗肿瘤作用
缺乏症(少发)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孕妇如果叶酸缺乏,可能造成胎儿脊柱裂和神经管缺陷
建议摄入量:EAR是320 μg DFE/d
维生素B12
结构特征:由微生物合成
来源:酵母和动物肝脏含量丰富
甲基钴胺素
5′-脱氧腺苷钴胺素
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内因子
生物功能:影响一碳单位的代谢和脂肪酸的合成
神经疾患
萎缩性胃炎、胃全切患者或内因子先天性缺陷者,可因B12的吸收障碍而出现缺乏症。
髓鞘质变性退化
建议摄入量:EAR是2.0 μg/d
维生素C
广泛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需由食物供给
L-抗坏血酸(酸性)
热不稳定
是某些羟化酶(含铜羟化酶和α-酮戊二酸-铁羟化酶)的辅酶,参与体内多种羟化反应
作为抗氧化剂直接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保护巯基)
维生素C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引起坏血病
影响胆固醇转化,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引发结石
建议摄入量:EAR是85 mg/d
α-硫辛酸
在食物中硫辛酸常和VitB1同时存在
硫辛酸在自然界广泛分布,肝和酵母细胞中含量尤为丰富
人体可以合成
结构:6,8-二硫辛酸,可还原为二氢硫辛酸
功能
作为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的辅酶
抗脂肪肝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保护巯基酶免受金属离子毒害